散文||追忆恩师姜文东
追忆恩师姜文东
袁福成||江苏
2017年秋,我们成功组织了高中毕业45年后的首次同学聚会。
尽管时隔将近半个世纪,但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全班同学的不懈努力,我们奇迹般地将全班64名同学的现状资料全部搜齐,并按身份证标注的出生日期进行长幼排序,得知现有57名同学分布在祖国四面八方和各行各业,另有6名同学英年早逝,1名同学不幸失踪。聚会时,57名同学中有52人从祖国四面八方专程返乡参加聚会。但特别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姜文东老师已仙逝多年。每每想起,常伤感不已,遂撰文追忆。
说实话,对高中班主任姜文东老师发自内心的敬重,是在我也当了老师之后才渐渐形成的。
在我早年的印象中,班主任姜老师严厉、高冷,威严有余,温柔不足,标准的“虎师”形象。对我这样一个来自农村、身高不足一米五、座位一直在第一排、站队一直排第一号、腼腆木讷的“小不点”而言,除了学习成绩尚可之外,也没多少其它强项能引起班主任的足够关注,对班主任的印象也是畏惧大于敬重。
高中毕业十年后的机缘巧合,我也走上讲台当起了老师。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同样道理,当了老师之后,才知道老师这个职业的崇高与伟大、艰难与不易。我也曾经“严厉、高冷”过,也曾学着姜老师的模样,在学生面前板着四方脸,不苟言笑。也曾经被学生戏称为年轻的“虎师”,再喧闹的自习课,只要我在教室门口现身,教室内立马鸦雀无声,钢针落地都能听到声音。也曾经为能在学生面前有这样的“虎威”而暗自窃喜过。但当老师、站讲台的经历真真切切地告诉我,尽管“虎爸、虎妈”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功不可没,但在家庭,“虎爸、虎妈”大都不受孩子的待见。尽管男女“虎师”为学生成人成才竭尽全力,但在学校,男女“虎师”们也不太受学生们欢迎。多年后,我和走上社会的学生们偶而遇见或相聚交谈,学生们常半开玩笑地跟我说,您在当年严厉得让人害怕,要是能再温和些那该有多好。其实,他们还在委婉地向我表达当年积下的些许不满。我早年对姜老师的印象和态度和我的学生们对我的印象和态度几乎如出一辙。
此外,在和姜老师相处的两年岁月中,有两件事一直令我难以忘怀。
有一次课间如厕,我在返回教室的路上,肚子突然又阵阵剧痛,不得不重返厕所,二次如厕结束,上课铃声早已响过,回到教室门口举手报告时,姜老师瞟了我一眼,继续讲他的数学题,硬生生地将我晾在教室门口,以示对我上课迟到的惩罚。要知道,我在班上是很少受老师批评的好学生之一,拉肚子后又几近虚脱,还被无辜罚站示众,当时我滿肚子委屈,恨不得能钻进地缝,脆弱稚嫩的自尊受到一次深深的伤害。
还记得姜老师对班内后进生的公开严厉批评,那更是家常便饭。尖刻犀利不说,还时常伴有挖苦和讽刺。尤其是经常把批评的矛头集中在一两位同学身上,似乎有将其“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的味道。当了老师后我也知道,姜老师并无伤害学生的主观故意,希望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是每个学段、每一位老师的共同愿望。松是害、严是爱的大道理人人都懂。殊不知,一旦被班主任“盯上”或者锁定,这种在爱的名义之下施加的无意伤害,有时真的深入骨髓、痛彻心扉。在毕业45周年同学聚会上,就有一位曾经遭受过伤害的同学,提起当年的往事后掩面痛哭,甚至表示,如经过姜老师的坟头也要去踩上几脚。我们并不赞同这位同学对当年的恩师如此出言不逊,但对他的不幸遭遇也深表理解和同情。如果不是伤害太深,也不至于在时隔近半个世纪后还难以释怀。
据我观察,姜老师对他的儿女的教育也是如此这般,我们读高中时,姜老师将儿子姜海曙带在身边读初中,批评教育时也如同暴风骤雨倾盆而下。生性好动调皮,颇有些“猴性”的小海曙,一旦见到当老师的父亲,立马变成惊恐的羔羊。
由于有“成见”在胸,早年对姜老师的尊敬,始终还停留在礼节的层面,并非发自内心。在我也当了老师之后,尤其在组织了高中同学聚会之后,姜老师更多的工作、生活细节重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也重新走进姜老师所生活的年代、家庭和学校,追忆姜老师走过的短暂而艰辛的人生历程,如果要问,像姜老师这样的“虎师”,是否值得我们去尊敬和怀念?我发自内心的回答是:值,永远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姜老师的教育方法的确存在些许瑕疵,但瑕不掩瑜,姜老师依然是值得每一位同学尊敬和怀念的恩师!
发自内心去怀念和尊敬一个人,必定有值得怀念和尊敬的理由。
我们在高中就读的1971一1972年,国家尚处于动乱之中。全国高考已被取消多年,学校师生没有任何升学压力,农村学校虽在运转,但对学生的管理普遍松驰,上学你来与不来,上课你听与不听悉听尊便。但我们敬爱的姜老师,依然一如既往地坚守传统,痴心不改,对学生的要求毫不放松。走路时,依然迈着那特有尊严的四方步,昂首挺胸,不急不徐,给人的印象是既凛然不可侵犯,又十分从容淡定。生活中,冬天,头戴一顶崭新的藏青色呢子单帽,身着一件蓝卡几面料中装对襟棉袄,脚穿一双元宝口黑色布鞋。春、夏、秋三季,浅灰色暗条纹毕几中山装、笔挺的毛料卷边长裤、一尘不染的半旧黑色宽边皮鞋成了标配,穿着打扮不仅朴实、干净、干练,而且不失讲究和清高。工作起来,依然按步就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既无升学压力又无质量考评的情况下,从不敷衍、从不抱怨、从不懈怠,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组织好每一次考试,从不允许班上的任何学生放任自流。坚持用教育工作者实实在在的良心和行动,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多年后回想起来,在世相纷乱之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痴心不改,负重前行,这是多么难得的一股浊世清流!走进当年的时代,敬爱姜老师能如此特立独行,真的值得全班同学怀念和尊敬!
我们在高中读书的年代,姜老师已人到中年。人们常说,人到中年不如狗,说的是中年生活的艰难和不易。而姜老师的中年生活真是难上加难。当年的姜老师,上有身在农村的年迈父母需要赡养,中有家在农村、有病在身的夫人和已经寡居的大嫂需要照料,下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三个侄儿侄女需要接济。三四十元的月薪,常常入不敷出。生活中总还是祸不单行,大哥英年早逝,夫人刚五十出头就因病离世,大女儿因患脑炎还落下后遗症。生活如此艰难,但姜老师只能坚强面对、负重前行。从未因此请过假,从未因此缺过课,从未向困难低过头。在学生面前,从不叫苦,在家人面前,从不流泪。正因为对工作特别认真、一丝不苟,家庭生活又如此不堪负重,尊敬的姜老师也在58岁那年因患肝癌不幸离世……与其说姜老师是病死的,不如说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累死的。在同学聚会之后,大家得知姜老师家庭生活的更多细节后唏嘘不已,一方面,为姜老师英年早逝而十分伤感,另一方面,对长年把家中的诸多困难深藏在心底,对工作依然尽心尽责的姜老师更加肃然起敬!
当年,我们的母校虽是一所极为普通的乡镇完中,却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因为早年的“反右”和文革动乱,许多在大城市反右中被打成“右派”、在文革中被打成“牛鬼蛇神”的优秀知识分子,先后被发配到穷乡僻壤的学校来担任教师,再加上建国初期,响应祖国号召,全省自愿报名来苏北支教的一大批正规师范类大学、中专毕业生,学校的课任老师中就有来自清华、复旦、南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尊敬的姜老师,凭娴熟的教学业务和突出的教学业绩在母校立足,大家原以为姜老师也肯定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事实上,姜老师是在初中毕业后,通过业余函授,才获得中师学历的中专生。要在高手如林的教师队伍中崭露头角并站稳脚跟,必须付出加倍的艰辛和努力。为了胜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不辜负学校领导和家乡父老乡亲的重托,不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而误人子弟,几乎整天就行走在办公室、教室、食堂、操场这四点一线之间,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于自身的进修提高上,究竟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无人知晓,连姜老师本人也难以说清。姜老师在病榻上,曾经和前去看望他的本班同学说过掏心窝子的话:当年,看到有些同学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课后完不成作业、考试挂了红灯,心里常想,这些孩子文化功底太差,将来在社会上如何立足?心里一着急,批评起来火药味就很浓,那些曾经被我反复批评过的学生,说不定至今还在忌恨我,但我这都是为他们好啊!岁月无情,时日不多,恐怕连说声对不起的机会也没有了!每每回忆起姜老师的自我奋斗历程,细细咀嚼姜老师临终前的真诚话语,对姜老师的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
走进姜老师生活的年代,走进姜老师生活的家庭,走进姜老师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母校,我们看到的是姜老师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高度忠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高度热爱,对学生命运前途的高度关注、对父母及家人的高度关爱。在严厉、高冷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博大、真挚、火热、善良的赤子之心!那些在当年受到姜老师的一次或反复批评后产生的些许不滿和抱怨,和姜老师的无疆大爱相比,就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我完全相信,当同学们真正知晓姜老师的人生故事以后,再久远的不满和抱怨也会慢慢释怀,这不仅是对当年恩师的尊重和缅怀,也是和不愉快往事的彻底告别和真心和解。在部分同学心中,对姜老师的尊敬和怀念虽然有些迟来,但永远不会缺席!
行文至此,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优美旋律已经在脑海浮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
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块黑板,
写下的是真理,
擦去的是功利!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支粉笔,
画出的是彩虹,
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个讲台,
举起的是别人,
奉献的是自己!
是的,那间教室,那块黑板,那支粉笔,那张讲台……尊敬的姜老师曾经陪伴我们走过两年难忘而不平凡的岁月!我们愿将此歌,献给羸弱躯体已长眠于地下、优良品质仍烛照人间、高尚灵魂将永驻天堂的姜文东老师,以表达我们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怀念!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袁福成,江苏建湖人,公务员,文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退休后撰写的多篇文学作品在报刋、杂志上发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