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天河将现最炫民族文化风
唯愿夏子书院早日建成。这是男人雄心和事业心标杆,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传承中华文化的标杆!
——覃亚志
元月22日,是一个不可多得暖冬之日。在电话中得知《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常务副社长王夏(夏子)先生从北京回到家乡木天河。傍晚之际,约上《高成文学》编辑红叶、老贝(杨军)、文泉前往木天河夏子书院拜访他。 老贝驾车出新江口城区,沿红东公路过木天河集镇,上一陡坡再行一公里左右,转入一条掩映在桔树林间的乡村水泥路。这路就夏子先生出资修建的。沿路夕阳把冬季水塘、农居、田野铺上金色的希望。沿路下行里许,来到夏子先生的老屋,停好车,向夏子书院走去。 夏子书院倚山南而建,卧碧波而立。尽管还在建设之中,骨架已立,华盖生辉,气势宏伟。书院前视野开阔,南面及西北为冲田水稻区,依山弯延铺展。这些农田已按20000元一亩扭转归书院。夏子先生在沃野周边投资建设了水泥路,既方便雇人耕种,又方便村民出行。书院东南直抵木天河水库,有水渠相连。东面有南竹林、葡萄园,翠色欲滴。千百年来,实现这样宏大的耕读田园梦的先贤也是曲指可数的。 夏子先生见我们来,在书院的水上居出门相迎,握手问暖。62岁的夏子先先生十分精神,带我们去看他书院建设的新进展——门楼已初具规模。他二十多年走南闯北的经历,加之原有传统文化功底,他对门楼的讲解激情四射,涛然沛然,让我们有高山仰止之感。 20多年前,我就认识夏子先生。我是松滋作协会员,他是松滋作协副秘书长。我的职业是农民,他的职业是技校讲师,是共同的爱好让我们认识。但他不满足做一个讲师,或许因为文学和事业的梦想,在1997年,携一只笔,怀揣500元只身前往深圳特区创业,以文学才华、商业头脑和坚韧的毅力打拼、立足、发展,尔后创办蓝兰文化设计公司,他和他的团队采写编印了数百万字的报告文学集。我于2000年、2001年曾在夏子先生的公司打工,体验了创业之艰难。随后,他经过考察后,又来到北京,担任《中国作家》杂志编务总监达10年之久;尔后又创办《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杂志,担任常务副社长主持工作。有5000名作家聚拢在报告文学杂志旗下,每年到10来个地市开展文化活动,书写时代的主旋律。 靠一支笔起家的夏子先生富裕了,但不是松滋最富有的,却至始至终不忘家乡,不忘文学事业。在深圳创业小有收获之际,就在木天河修路,在松滋设立蓝兰杯文学奖,连续办了三届。后又设立夏子文学奖,奖掖松滋文学新人,已经办了八届。他富了,不忘作为华夏子孙的根,在新江口城西建筑了极具民族风格的王府,传承了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精华。他严格教育子女,女儿学成后在联合国总部工作。儿子有乃父之风,游学中外,爱好文学创作。夏子先生极其孝敬母亲,每年母亲的生日他都要从外地赶回陪伴母亲。母亲90岁那一年,他用传统的祝寿礼仪为母亲祝寿,轰动整个县城。母亲94岁这一年,生病后,他又赶回松滋照料母亲,直至母亲仙逝,入土为安,葬于父墓旁,将一颗赤诚的孝心完完全全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正是这一年,王府因金松新城建设而拆迁,夏子先生果断决定在老家修建夏子书院。他即便对王府有万般不舍,然退一步海阔天空,夏子书院开始横空出世,境界更高,意义深远。 夏子先生邀我们共进晚餐。吃的是书院稻田产的粮食、菜园产的蔬菜,从周边百姓家购得的鸡、猪肉,由书院厨师烹饪。夏子先生说:“我这都是绿色食品,吃得安心放心。回到松滋,非万不得已,我不会到外面吃饭。”席间自由交谈,让我们有回家的感受。 夜色渐浓。夏子先生又邀我们到书院,内部建设已完成了80%。红叶、文泉是第一次来,随夏子先生去参观。我和老贝在中秋节来参观过。老贝爱好唱歌,我就陪他在一楼歌厅一展歌喉。待我们唱了几首歌后,带着参观无尽的赞叹红叶、文泉和夏子先生一同走进歌厅。老贝为夏子先生献唱了两首歌:《北京,北京》和《故乡》,颤栗苍劲的歌声让奔走北京打拼又魂系家乡的夏子先生变得沉静而安然。这也许是他最好的休憩的方式之一吧。夏子先生也应邀唱了一首《梦驼铃》,那是中气很足的歌声、深情的歌声,也是让我们颇为叹服的声音。 红叶和文泉各唱了一首歌后,提议早早回去,不影响夏子先生休息,我和老贝赞同。夏子先生步行亲送我们直至老屋,才与我们一一握手告别,其情至深矣! 唯愿夏子书院早日建成。这是男人雄心和事业心标杆,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传承中华文化的标杆! |
高 成 文 学
迎春版
顾 问:王夏子
覃世良
名誉主编:覃章海
周 兵
主 编:覃亚志
执行主编:红 叶
副 主 编: 胡文泉
杜旭琼
文学总监:杨 军
文 印:邓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