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焦虑的妈妈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从学习说话、走路,到接人待物、为人处事,

妈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

时刻牵动着孩子的小世界。

然而,对于中国的妈妈而言,好像没有什么是不能让妈妈们焦虑的:

孩子成绩不好焦虑、性格皮猴焦虑、甚至看着别人家的小孩优秀,也能焦虑……

当“牛娃”成为赞誉的主流时,我们就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大咖讲座进企业

2019年8月15日,上海市妇联家庭教育“三进”项目(静安区)企业专场活动走进玫琳凯大厦,邀请到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特约咨询师陈默老师,现场为女性解疑:

如何做不焦虑的妈妈

这次大咖亲子讲座吸引了200余名宝妈报名参与,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做不焦虑的妈妈

01

 焦虑的本质

陈默老师提出焦虑的本质:是因为我们自己活在不安当中。

妈妈焦虑普遍,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物质水平提高了,但是精神层次没跟上。

这时候,你就会担心你所有的物质消失、减低或者别人比你更高,然后你就不安,所以焦虑就这样产生的。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投射到孩子的学习上了。

02

妈妈焦虑的症状

你看这些话,是不是也经常挂在很多妈妈嘴边。陈默老师对妈妈的焦虑症状做了5点总结:

1、总是讲学习

2、尤其关注成绩分数

3、狂抢教育资源

4、催逼孩子

5、攀比

中国式家庭中,家长总喜欢以“老父亲”“老母亲”的形象出现,对孩子经常百般说教。

往往100句话的开头都是“你”,而且这100句话就是关于孩子的学习,这个就是典型的焦虑反应。

在这种焦虑情绪的作祟下,任何问题都会被习惯性地放大。

焦虑——发火——愧疚——焦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整个家庭的氛围都紧绷起来。

03

妈妈的焦虑源

每一个妈妈都有自己的焦虑源。主要可以分为4类:

1、不自信

2、虚荣

3、强加理想

4、价值取向问题

这些焦虑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缺乏正确的认知。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特质是不同的。不要以我们有限的思维认知去评价和否定孩子。

我们一生有很多“糟心”的事情,焦虑并不会带来改变,未来和远方太未知,只有内心宽广,才能让孩子未来的路越走越宽。

04

如何自我调整

现场的宝妈们都收获良多,为了做不焦虑的妈妈,陈默老师还给大家现场支招,如何科学的进行自我调整。

第一次做妈妈,都需要成长学习。千万不要试图做孩子的老师。作为母亲,需要给孩子的是爱和尊重。

榜样妈妈:“硬核牛娃”是这样炼成的

恨铁不成钢?不存在的!

在现场,来自玫琳凯经销商的榜样妈妈,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就是妈妈的智慧。

01

  身教大于言传:朱小宁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而朱小宁的小棉袄,之所以贴心,完完全全在于“妈妈”这个角色的影响。

刚开始女儿的成绩并不优秀,曾经爸爸会为女儿的成绩日夜发愁,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教育。

那时候刚加入玫琳凯,玫琳凯的文化让朱小宁意识到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妈妈对孩子的培养不是成绩的高低,而是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学习习惯。

于是她决定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地把在玫琳凯学习到的文化影响给女儿。

  • 分清生活优先秩序,要专心致志地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 坚持完成“每日清单”,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这两个玫琳凯的公司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朱小宁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耳濡目染下,她的女儿将这样的方式用在学习上,一步步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最终考到英国,完成了硕士学业。

02

  真·人生赢家:徐凤兰

“牛娃”养成,可以用“逆袭”来形容。她也经历了“焦虑妈妈”的迷惑和崩溃。

儿子青春期的叛逆,特立独行;和徐凤兰传统教育思维不断冲撞,两人之间冲突不断。

加入玫琳凯之后,她第一次听说了“黄金法则”:

  • 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别人。

于是她开始变得柔和包容;积极接受儿子的新思维,努力寻求年龄差异之外与儿子的情感平等和认可。渐渐地可以和儿子像朋友般相处。

去美国深造的路,徐凤兰的儿子走的异常艰辛。

7次的托福考试、5次的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屡战屡败,她和儿子经历了人生的一次次打击,但是徐凤兰没有急于否认自己的儿子,她用赞美、鼓励和认可的玫琳凯文化支持着他,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入学。

如今儿子常驻波士顿,成为金融界精英。

孩子就是一株不断生长的小树苗,无论长到多大,都离不开母亲言行举止的灌溉。

虽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诸多不如人意的表现,那仅仅是孩子尚未成熟的表现而已,需要母亲的教育和引导。

而父母也要长大,也需要面对不完美的自己,只有把尊重和爱作为信念,扎根在意识里,付诸到行动中,才能始终如一地渗透到和孩子相处的每个细节之中。

也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我们人生的一场场小欢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