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子先 | “踩麯”、“煮酒”与农村习俗
在农村,上了点年纪的人,都喜欢喝自家煮的土黄酒,也都会煮酒。煮酒离不开大粬,所用大粬也都是自己做的。这是几千年来小农经济时期人们生活的必然,是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带有浓浓的乡土风情和满满的正能量。
先从制麯说起吧。
制麯在农村说通俗点叫“踩麯”。农村有句歇后语叫“五黄六月掐麻叶——包点麯(屈)”,歇后语的释义是让人受点委屈,而谜面却来自于制麯的时间和青麻叶在制麯当中的作用。其实制麯所需原料都是天然的东西,工艺也不复杂。六月中伏正热的时候,事先把制麯用的小麦(视踩麯多少而定,一般二升麦足矣)淘净晒干,磨成大麸片子,然后从田野里掐回桃叶尖、辣蓼子尖、马鞭稍尖、黄蒿尖各一大把,洗净切碎;再用发面酵子搅一碗引酵,然后连同麦麸在大盆子内用井拔凉水拌匀,放在一起发酵。再从麻地里掐回青麻叶,把麯模子放在摘下平放在门槛上的门板上,在模子下面、里面铺上几层麻叶,然后把拌好的原料装进去按实在,再用麻叶包好,接下来开始踩麯。踩麯人手扶门案头,试摸着将脚在麯模子上踩,感觉稍微瓷实些了,便双脚轮流踩起来,简直就像跳舞一般。等模子里的原料踩下去了,再增添再踩,要特别注意四个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把一块粬踩得像砖头那样瓷实。然后,卸下模子,用麻叶四面包裹严实,用破开的麻秆作几道经,用麻皮上下左右一道道栓好,放在太阳底下晒得外面干了些,然后挂在房檐下阴干。
麦麯通常叫做大麯,这个麯字现在简化成歌曲的“曲”字,我认为失去了原意,还是用原来的字好些。大麯在农村家家户户离不了,它健胃消积化滞,中药上称为神麯,把炒神麯与炒麦芽、炒山楂并称为“焦三仙”,孩子们吃着了,肚子胀,砍下一点大麯在锅内炒黄,焌一碗茶趁热喝下,不消一个时辰就好了;大麯寓发家之意,男婚女嫁,女方回礼中,大麯是必不可少的物件,那是娘家对女儿的美好祝愿。但大麯最重要的作用是制作土黄酒。
土黄酒的制作虽然简单,但制法却相当考究,一点也马虎不得,不能糊,不能生、不能酸、不能烂。否则,都会影响酒的质量。
煮土黄酒用的米叫酒米,和饭米同属一个家族,都是由小谷子脱壳而成,都叫小米。小谷子学名称粟,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由我们的祖先培育而成,是北方旱地重要的农作物。小谷子分饭谷和酒谷两种,饭谷是黄色,而酒谷是老红色,被称为“女儿红”谷子。谷子去掉外壳以后都呈金黄色,酒米和饭米的形状也差不多,很难分清,但是细心的人能看出来,因为二者是有区别的:饭米身上有道沟而酒米没有。煮土黄酒一定要用正宗的“女儿红”谷子碾的米才好。
煮土黄酒,先要把二升左右淘净晾干的酒米炒一下备用,然后在一口尺八的大铁锅里添上水,用大火烧开,再将酒米倒入搅动后再次烧开。再次烧开后改用小火,像煮粥那样熬,边熬边用特制的米尺(木板子)从锅底饬,防止粘在锅底上。这种熬制黄酒的过程是个眼色活,火不能烧大,火大了容易焦糊夹生,酒味就差了;搅动要均匀,要随和,要掌握频率,不然把米煮得太烂会糊嘴。待米煮到颜色呈深黄泛红的颜色,黏黏稠稠的能用手捧起,算是煮好了。然后舀出来放在一个大簸箕里,放凉。这时候锅底有厚厚的锅巴,焦黄焦黄的,铲起来,一咬嘎崩脆,便成了孩子们的点心。煮好了的酒糟子放凉些后,再砍上大半块大麯,把麯块子砍碎(也没必要太碎,差不多就行),然后与酒糟拌均匀,就要准备装缸封存了。装好以后的酒缸要密封,用几层布裹严实,用绳扎紧,上面压上一块砖头,然后放在墙角或灶火锅门的里面,下面用麦秸围好,天太冷还要用棉花套子包上,让其保持温度充分发酵。
煮好以后的酒需要放置半月以上的时间才能算好,才可以开坛品尝。一般情况下,舀出一碗酒糟子兑上三碗水,可以带渣喝,也可以用罗隔一下。醇正的酒,入口略带苦涩味,特别酽,抓口,后劲大,稍有一点酸甜香味,后味悠长。
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每年都要煮酒,因为酒的用路广泛。所以生产队时每年都要种几亩酒谷子分给社员们,地分下来后,那些顾事一点的人家也会种,自己用不完会有人用饭谷换,也可以拿到街上出售。土黄酒的用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忙天自用。劳累了一天,晚上炒个菜,喝一碗黄酒,吃俩小蒸馍,解渴止饿又解乏,美美睡上一觉,第二天又浑身是劲;二是招待客人。逢年过节,客人到家,厚道的农家人往往是用烧黄二酒招待,饭前各种菜肴上了桌,然后一人一碗黄酒,边喝边品味边拉家常。一碗黄酒下肚后,心里热烘烘的,然后再拿出烧酒(白酒),装进酒壶倒进酒盅,猜拳、打虫鸡杠子老虎往下进行,酒喝差不多了再吃饭;三是送礼。世眷内亲办喜事,煮一缸酒,日子到了,把酒糟单另装在一个叫缿的容器里,这缿有二尺来高,圆底,下面稍细上面稍粗,口径十二三公分。请俩行人(农村称帮忙的为行人)抬上,酒缿上贴上红喜字,扁担上挂一双新鞋,后面跟着穿戴一新满面红光的主人家,又大方又喜庆又排场。但最重要的,是要为孕妇准备黄酒。家里如果有孕妇,约摸着啥时候到日子,提前煮上黄酒。产妇坐月子期间,有婆母伺候着,一顿一碗放上红糖的黄酒,热气腾腾喝下肚,活血暖胃又下奶。每天再吃上四五顿的鸡蛋面疙瘩或油合馍,睡在床上看着婴儿,享受当母亲的欢悦和被婆婆伺候的滋味。所以农村有俗语“男盼坐车,女盼坐月”,月子里的女人是最幸福的!
咱邓州的黄酒,特别出名,尤其是绞股蓝黄酒、刘集黄酒等等。但人们最爱喝的还是自己做的土黄酒,放心!够味!情浓!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井子先:男,1952年6月生,河南省邓州市第二高中退休历史教师。虽才疏学浅,但喜爱舞文弄墨,自我欣赏。不为成名成家、出人头地,却自我陶醉其中、自得其乐。自认为性格与爱好造就了自己,认为时代是前进的,自己的人生始终都是美好的,“向前看”是自己的追求,“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最好的自己”是自己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