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拜 佛
拜 佛
进入寺院的人,多数为拜佛而来。而拜佛者中,又大多因为有求于佛,若是烧了香,磕了头,却没提任何要求,恐怕连菩萨都会诧异,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嘛!
佛学博大精深,佛经浩如烟海,其中深邃奥妙,非常人所能心领神会。即便是佛门中人,恐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了然于胸的,否则,就不会有玄奘西域取经的壮举。
人生苦短,生死无常。生命的诞生与消亡,引发人类痛苦而沉重的思考。这种思考带给人们的常常是无边无际的恐惧、悲观、焦虑与孤独。人从哪来?又将去何处?对生命的终极追问使人仿佛陷入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茫然、无奈而无所适从。人们需要为寂寞孤独的灵魂寻觅一处栖身之所,而宗教信仰正是迎合了人们灵魂深处的这种迫切需求。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国拥有众多的信众。如同照进黑洞的一缕阳光,佛教使人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在焦虑中寻到了宁静。有了佛,人们不仅拥有今生,还有了“来世”;有了佛,人们有了天堂与地狱的概念,有了一方令人向往的彼极乐土,从此便多了敬畏之心。佛教是教人向善的宗教,因果报应的理论告诉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念之间。为避来世六道轮回之苦,为不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人们只得谨记佛陀教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敢丝毫放纵自己。可以设想,往牛奶里掺三聚氰胺、把地沟油送进厨房、制造假烟假酒假药品之流肯定不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因为他们不怕遭报应,不怕下地狱,才敢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没了信仰,便没有敬畏之心,放纵的欲望势必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荒芜的心灵原野撒开蹄子放肆狂奔。良知、道德,一切都毫不留情地被蹂躏、被践踏。因此,从劝人为善的意义上说,信佛倒不失为一件好事。虽然在欲望烈焰的炙烤下,人们常常跃跃欲试,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徘徊挣扎,但如同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总是多了些约束,多了些顾忌。
有人对所有的宗教都嗤之以鼻,并且花了很多功夫来告诉人们这一切并不是真实存在,而是愚昧和迷信。其实,这并非愚昧,也不是迷信,作为一种信仰,它与科学无关,更不会阻碍科学前行的脚步。世界三大宗教的信徒中,不乏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工程师、医学家等,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因此,试图以科学去论证和评价宗教,本身就是一件滑稽的甚至是荒诞的事情。正如我们不能用科学与否来评价童话和神话,都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推翻了原有的信仰,却不能有效地建立新的信仰,其后果,如同破坏了既有的秩序却没能建立新的秩序一样,势必出现可怕的无序和混乱。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信仰缺失的恶果正被人们无奈地相互品尝。你啃我用福尔马林泡过的鸡爪,我吃你用地沟油炸的油条,患难兄弟手拉手走向地狱,互害模式横行,谁都不能幸免。
中国历来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习惯,说是拜佛,其实亦拜神拜仙。不管是儒是佛还是道,反正人们统称之为菩萨,这倒也算是化繁为简,省了不少事。若有谁因此较真,非要佛家道家的分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反倒显得迂腐了。
敬香拜佛者进得寺院,面对那些数不胜数的或和蔼可亲或面目狰狞神态各异的菩萨们,脑袋里常常是一团浆糊。如此庞大的菩萨群体,难免使疏于与寺院打交道的人们感到陌生和惶恐,他们所忧虑的是以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经验,实在分不清各路菩萨谁大谁小,所司何职。先拜谁?后拜谁?哪位菩萨面前的功德箱里该多投些钞票?最贵的那炷高香又该在哪尊菩萨面前的香炉里点燃?这着实让一贯讲究尊卑秩序的人们犯了难。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以俗世间的规矩猜度,想必是位居正中者为大,其余就只好在心里默念一句“排名不分先后”了。
香客们虽然难得进一回寺院,但总有几副熟悉的面孔令他们感到亲切和欣喜,如同在异域他乡见到隔壁邻居一般。那几位邻居就是观音菩萨、财神菩萨和坦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因为在进寺院之前,许多人已经在家门口的乡村小庙里先熟识了他们。相对庄严肃穆恢宏气派的寺院,乡村的小庙要简单得多,也简朴得多,一间小屋,一个佛龛,一只香炉,便成了一座小庙。小庙所供奉的菩萨往往只有一位,规模大些的,也就两三位。因名额有限,进入庙里的菩萨得经村民的一番筛选。或观音,或财神,或土地,村民们信奉的是实用主义。谁法力大就给谁烧香,谁给甜头就给谁磕头,观音位高权重,保平安健康、生儿育女,无所不能,当然是第一个该拜的菩萨;财神的职责单一,只管发财之事,而这正是极重要之事,人人都希望财源茂盛,日进斗金,因此,拜财神是极重要的;土地虽品级不高,但却是一方神圣,算是身边的菩萨,如同村长或居委会主任。县官不如现管,得好生敬着供着。海边渔民,则必拜妈祖,祈求出海者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平安归来。
小庙也好,寺院也罢,虽等级规模不同,但功能都是一样的。如同小诊所和大医院,都是为了治病。但在必要时或条件许可时,人们总是向往更高级的场所。
佛学知识的多寡并不影响人们拜佛的热情。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入得庙宇或寺院,总是见香炉就焚香,遇佛像就跪拜,双手合十,三拜九叩,其虔诚之心,不容置疑。或口中念念有词,或默默在心中许愿,无论是念念有词者,还是默默许愿者,旁人都不知道他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想来各方菩萨是听得见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能为他们排忧解难之人称为“活菩萨”。然而,活菩萨毕竟难得一见,于是泥菩萨木菩萨铜菩萨们便成了他们的寄托和依靠。有心里话和菩萨们说了,有诉求给菩萨们提出来了,便觉得好歹有了几分指望,心里也舒坦了许多。平民百姓不敢有太多奢望,所求之事,无非是求子求职求财或是求平安健康之类,属于人的基本需求,想来我佛慈悲心诚则灵罢?与平民百姓一样,达官贵人商贾巨富们也敬佛求佛。要说区别,无非是所求之事比寻常百姓高了些档次,前者求雪中送炭消灾化难;后者求锦上添花升官发财罢了。
照此看来,如果把所有的香客都视为佛教的虔诚信徒似乎有些勉强,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在进行一种交易,我有事求菩萨,便来烧香许愿,心愿实现了,再来谢恩还愿,仅此而已。
面对滚滚红尘中芸芸众生的百般诉求,想来菩萨们也难得轻松。仔细想想,人类真是贪婪,只不过是点了几支香,捐了几文钱,磕了几个头,却给菩萨们布置了一大堆作业。好在菩萨们素来以普渡众生为已任,不会跟凡人计较。
我想,我等凡人有了难事便找菩萨,可菩萨有了为难的事又该找谁?比如,会不会有贪官污吏往功德箱里使劲塞钱然后求菩萨保佑不要东窗事发?有没有作恶多端者手捧高香求菩萨保佑让他逃脱法网?若遇此等非分的诉求,不知菩萨们有何感想,又该当如何了断?
我想,菩萨们是不吃这一套的。
作家简介
王树宾,江苏海门市人,曾在海军某部服役,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居海南,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海南日报》《新华日报》等杂志、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约30余万字,并数次获奖。著有小说、散文集《寻找儿时的月亮》等三部专著。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一周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