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苦的滋味
苦的滋味
——读《文化苦旅》
张守权||黑龙江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采用散文写法创作出版的一部早期作品。拜读之前,已读完先生所著《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借我一生》等书籍,虽颇有收获,但未留几笔心得体会。这可能是年龄大的原故,即便写了随笔,过后脑子里也不会有更多残存。开始,对《文化苦旅》的“苦旅”二字始终费解,总觉得这个提法好生奇怪。通读之后,结合前面的著作,对“苦旅”才有了较深理解,但提到文化的高度,仍然心有余悸。因为文化是个大课题,自己肚子里太空,油水少,一下子吞得过多反而难以消化。
时光飞逝,转瞬我已走过了六十个春秋。过去也读过一些书,学了一点文化,但现在回想来实在少得可怜。书到用时方恨少,总感到自己所掌握的那点儿知识,不足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若非要给自己下个定论的话,只能说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想来,真是可笑至极。结果,在浑浑噩噩中结束了连初中课程都没有学完的学生时代,大好时光、青春年华就这样付之东流。当兵头几年,除了军事训练就是政治学习,文化书籍不仅没有,就是有也几乎无人理会。时间一长,学习文化的那根弦便自动松弛。
回到主题。
余秋雨先生把文化喻为“苦旅”,其原意并非指文化本身,而是社会前行中,创造文化、研究文化、继承文化、传播文化的人所经历的过程。如果没有文化杠杆的支撑,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延续,文明的进步,是很难想象的。通俗地讲,中国文化,若没有孔子、庄子的“儒”“道”学说,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文字,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没有李白、杜甫的诗句,没有王羲之、苏轼的《兰亭序》《赤壁赋》......没有余秋雨等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文化人的苦苦探索追寻,苦苦研磨咀嚼,苦苦伏案记录,苦苦游说传承,也就不会有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延续。所以,把对文化的追求说成苦旅并不为过。
据传《文化苦旅》一出版,便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热捧,不仅接连再版,就连盗版者也蜂拥而上,一时间在海内外掀起一股关注文化大潮。犹如久渴的人遇到了甘露,饥饿的人享受了盛宴。他文中贴近地气的叙述,平铺直抒的语句,引经据典的剖析,沁人心脾的描摹,精美绝伦的手笔以及通过渊博的文学、史学功底而展现的文化感染力和穿透力,无不让世人折服。那些踪影难寻的遗迹,断壁残垣的古城,黄沙漫布的戈壁,长满野草的荒塚……在他的笔下,一篇篇看似独立的文章,渐渐形成一条贯穿古今文化脉络的中轴线,让璀璨的中华文化逐渐链接、清晰,并跟着他的叙述入境凝神,享受心灵的洗礼和净化。
文化课题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究其内在因素,无非是人们在世俗务实中和社会转型中逐渐发现,传统文化已慢慢地被很大一部分人忽略、遗忘,甚至扭曲。因而,呼唤文化,汲取文化,寄意文化,并通过对文化的追求产生一种精神定位或精神取向,让承载一定的文化来作为积淀,成为人们的渴求。但汲取文化的基点是正确的取向 ,这种取向我的理解,就是目前社会提倡的“正能量”,并通过文化的弘扬,正能量的集聚,形成完整的、规范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集体人格。余秋雨先生煞费苦心著书立说,其目的正是为了要寻回遗失的文化,让中国人充分认识自己的老祖宗,让中华五千年文明得到延续和弘扬。
再说自己。
当生命历程走到今天,工作机会已被剥夺,进而留给自己更多时间回味过去、品味生活、体味缺憾的时候,究竟能感悟到什么或者说还能做点什么?我想引用一句“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话来给自己打打气。虽说人生苦短,但退休不等于终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励志的话可不光是讲给青年人的。作为本人来讲,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些有意义的事。活到老,学到老,让精神不老。
佛家说,人生苦短;耶稣说,我就是来到世上受苦的;余秋雨说,追求文化是苦的。究竟什么是苦,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世间五味,人生百态,就看以什么的样心态去面对。少年学业苦,中年为事业、家庭老小奔波苦,年老了无所事事、行动不便、疾病缠身也苦。苦的含义很多,关键是我们如何诠释和理解,理解透彻了,也就释然了,苦中也能品出甜甜的滋味来。
研究与传承文化是件苦差事,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只有在苦苦的追寻中,才能感受到甘甜所带来的喜悦。
2018年3月15日于哈尔滨
摄影/网络
作者简介
张守权,退休,现居哈尔滨。军旅十八载,战友之情甚笃。如今:年过花甲,闲赋于家;时尔润笔,未显章华。百聊之余,漫步天涯;随心题记,权且涂鸦。无心栽柳,初露萌芽;偶见于报,网刊也发。国运祥通,恩泽华夏;生活美妙,尽显余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