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易老师接到沙河中学六十周年校庆的邀请函后,他双眼模糊了,泪先是充满眼眶,随之夺眶而出。沙河中学,那个让他刻骨铭心魂牵梦绕的地方又在召唤他了。

人的命运,有时就像一粒尘埃被历史的巨浪裹挟着,跌跌宕宕,起起伏伏,时而被托举向巅峰,时而被抛入深深谷底。

易老师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应该是1955年,他那时刚十六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翩翩少年,意气风发,辉煌人生的红地毯已向这位天之骄子铺就。

他1米8的个子,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留一头随风飘逸的长发,看上去就是一文学青年,一口湖南尾音很重的普通话,中气十足,具有超强的鼓动力。

少年得志的他完全就是一个在象牙塔里的书生,豪情万丈,意气风发,驰骋在他理想的王国里。初入大学,他写作的才华就流光溢彩,陆续在《收获》杂志,《长江日报》副刊上发表多篇诗歌和散文。转瞬之间,他从人生的高峰跌入谷底,从天之骄子变成了阶下囚。

十多年的劳动改造,并没有将他彻底击垮,生活反而给予他优厚的馈赠,他娶了一个美丽、善良的河南农工为妻,并生得一女。1969年,组织上认为他的改造表现良好,可以摘掉帽子,解除改造,分配一份工作。读了那么多书,加上当时教书这个职业为社会最不耻的“臭老九”,就安排他教书吧。

沙河公社地处沔州县最为偏僻的南端,与洪湖和汉南接壤,是血吸虫病重灾区,因地垫低洼,常年被水患困扰,因此,这里相对沔州县其他公社,既贫瘠,又闭塞,可谓沔州县的西伯利亚。

正是这样条件不堪的区位造就了沙河中学。他们中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师范学院等毕业生,这些当年风华正茂的精英都被安排在这里任教。

当年,按照“五七”指示,学校教育学生应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学医为主,高中教育不再以学知识为主,设置了学工班、学农班、学医班。这些班除了开设了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普通知识课外,还开设了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赤脚医生手册等主要课程。当时的教育从上至下都要求开门办学,各学校联系一个工厂或一个大队、农场,要求这些高中生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在工作实际中接受工人农民的教育。

尽管上面要求如此,但在沙河中学,这里学生的主旋律仍然是学知识、学文化、学普通课程,可能是因为有这么一批似乎与时代有些格格不入的“臭老九”,不少的教师压根儿不能接受学生去工厂、农村的教育方式,历经挫折与坎坷的这一群人的思想和灵魂始终没有被摧毁,他们不懈的努力,使这所学校没有多折腾,学生依然可以正常的学习知识。

正是这个远离喧嚣恰似世外桃源的环境使易老师在这里重新找到了自我,他一度压抑的青春热血又开始沸腾;他一度紧绷的神经开始放松;他一度埋没的才华又开始绽放。

他在学校组织诗朗诵活动,带头上台朗诵自己在大学期间创作的诗歌:

快扬起满帆,摆正船头,

江风,已伸出一只有力的手,

把理想升到桅杆顶端吧。

船就要驶进云外的码头。

哀怨悔叹的泪,只会被波涛卷走,

无畏的船帆,最好和逆风交结朋友,

拼命摇浆猛力撑篙吧,

在奋斗者心里,何曾有抛锚的港口!

在校园里他创办文学杂志《春笛》社,以季刊的形式不断推出学生的佳作,鼓励扶持学生创作优秀作品。

在校园里,他组织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自奏,把一台台戏编导得生动活泼,有模有样。在当时各种层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沙河中学文艺宣传队每次都可以轻松地从镇上演到县里,从县里演到地区。

他像一股清新的旋风,一扫那个时代的沉闷与窒息,带给学生无限的憧憬与期待,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明灯,人生的导师。

文京并不是易老师班上的学生,他只是易老师的一名粉丝。非常敬重崇拜易老师。他爱好文学,经常在易老师主办的季刊上发表作品,易老师也特别喜欢他,经常帮他修改评点作文,他还将自己原来在大学创作的几本诗歌(在笔记本上写的)送给他看,而且,还冒着极大的风险,不断地给这位间接的学生提供古今中外的世界名著让他阅读。那些年,能看到的长篇小说只有浩然的《金光大道》,金进迈的《欧阳海之歌》,高玉宝的自传小说《高玉宝》等为数不多的几本。但易老师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像做地下工作者一般,神秘兮兮地从他那个看上去十分破旧的箱子里拿出《林海雪原》《三家巷》《红旗谱》《野火春风渡古城》《普西金诗选》《复活》《巴黎圣母院》等一本一本地给文京阅读,那时的文京像个饥渴的文化乞丐,在易老师的精心哺育下,健康地成长,并深深地播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

与文京交往深处,易老师甚至讲到他最伤心处,那是1957年元旦前后,康生、陆定一、周扬来武大视察,一位经济学的同学正在读陆定一写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康生指着陆定一笑着对该生说:“他就是文章作者,你有不同意见可以和他当面辩论。”每当谈到此处,他对文京说:“尽管我已离人生的理想渐行渐远,但我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做错什么。文京,不管世道如何变迁,你始终记住,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你一定要学会思考,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用自己的作为来体现担当!”

易老师在沙河中学的粉丝众多,他总是那么热心快肠,那么教人不诲。尽管他被钉在了时代的耻辱柱上,但在他身上看不到颓废与潦倒,他的意志依然像钢铁般的硬朗与坚强!

在沙河中学,在那个年代,易老师的这样活跃是有土壤的,在这所学校,有着崇尚知识的风气,有着鼓励独立思考的氛围。有一群不畏高压的老师,有一波嗷嗷待哺的学生,这种可贵的坚持终于让他们看到了曙光,收获了累累硕果。1977年恢复高考,这个贫瘠而又偏远的小镇,出人意料地考上了23名大学生,有人民大学、武大、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等985大学,也有华师、武汉医学院等211大学,以后连续几年高考,捷报频传,在当时的沔州县名列前茅!高考的成功,使这批另类的老师立刻华丽转身成为香饽饽,到八十年代中期,这批曾经被绳索捆绑翅膀的大雁,飞向了大城市,多数步入大学讲坛,也有一部分成为了省级重点中学骨干教师。易老师回到湖南,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易老师踏上了从湖南开向湖北的列车,他在思念着那块土地,想念着那些曾与他相濡以沫的老同事,牵挂着那些他曾付出过心血与汗水的学生。临行前,他还刚收到了校庆组织者之一的文京给他的一封信,他安顿好行李,打开信封,一字一句地默读起来。

敬爱的易老师:

您好!十分想念,一想到校庆会能见到您,激动万分,期待着这次的相逢!

大学毕业后,尽管职业几经辗转,我仍在笔耕,我十分难忘那个年代,那所学校,还有以您为代表的那一群老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不能不向您倾诉我发自内心的感受,因为有了您及那批老师,使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在当年那文化沙漠上看到了一片绿洲,找到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在您们撑起的知识殿堂里,享受了文化的佳肴,更品尝了思想的盛宴!是您们打开了我们心灵的窗,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阳光,找到了人生的支点,使我们在走向人生的奋斗场上,燃起了如火的热情和永不衰竭的斗志!是您及那批恩师,启迪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懂得了知识固然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用自己的脑子去判断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演绎这个世界,这就是我们在这个精神家园里最大的收获!

永远尊敬您的文京

列车以其不变的节奏在前行,从列车的广播里传出列车员职业却不乏温柔的提示:天源南站到了,请到站的旅客准备下车。易老师开始清点自己的行李,他知道,文京在车站口等着他。列车缓缓地要进站了,老远他看到了昔日英姿勃发,现仍然神采奕奕的文京向他招手,他的眼睛又一次模糊了,他向文京挥了挥手,他知道,在这所学校,还有他牵挂着的同事和许多学生在等着他,还没有走出过道,另两名已叫不出名的学生已抢过他手中的行李搀扶着他上了车。这些学生告诉他,您过去的同事清华的季老师、复旦的杜老师……都已在学校等着您,还有一大批从这个温馨摇篮里孕育出来的精英也在门口迎候,他们中有省部级干部、有中国文物拍卖的泰斗、中国保险业的精英、中国作协的会员、国企的董事长……

踏上沙河中学这块土地,尽管树木已凋零,依然是几栋破旧不堪的平房,不规整地摆布其间,原来的厨房竟然被一家化工厂所替代,但易老师没有被围着的同事、学生的热情左右,他只顾着围着校园走,泪不停地流,他想用自己的双手拥抱这个学校,也想写一首激情的诗来讴歌这所学校,更想立一座碑来纪念这所学校……

他的同事们都懂易老师此刻的心情,知道这份情的份量有多重,易老师还有与他相濡以沫的同事们一道用自己人生最闪亮的部分在这里写下了一首浩瀚的诗,诗中有悲有喜,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爱有恨,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感慨万千!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刘景岗,男,湖北省仙桃市人。1958年3月生。大学学历,中文专业。当过知青,教过书,做过机关文字工作,担任过镇党委书记,市人社局长,市人大副主任,现退休。在职时,发表过作品多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寓居孝义的“右派”中学教师轶事 (中)

    作者:武立贵 先叙一首贺寿诗 清秋气爽聚龙城,恭贺刘君寿诞辰, 当年话别道珍重,今日叙旧情意深. 回首笑谈坎坷事,放眼只见神州新. 黄昏谁言已临近,窗前夕照彩霞红. 这是2004年金秋十月,定居太原的 ...

  • 孟祥恩︱恩艰辛的岁月 命运的转折

    往期回顾  ·  月是故乡明 ·  孝义人导演 | 舞蹈诗 <圆明园四十景图>精彩剧照 ▼  点击收听  ▼    主播 | 苏丹 作者:孟祥恩 1955年秋,我小学毕业考入孝义中学,开始 ...

  • 白昌 | 孝义中学让我受益匪浅

    往期回顾  ·  孝义古城诗社诗吟<天下孝义人>集锦 ·  央视重磅宣传山西孝义 | 30分钟了解孝义历史文化 作者:白昌 我是在共和国经受经济困难的1961年考入孝中老高7班的.我对母校 ...

  • (原创) 教学案例:关于“实验技能考试”的几点思考

    今天(2014年4月19日)开始进行实验技能考试了,和以往不同是,今年自己作为一名实验考核员的身份参与了这次技能考试.今天来到了镇街中学进行实验技能测试,原本是周六休息的时间,由于考试的日程安排缘故, ...

  • 牧羊人——记恩师张学忠

    前言:年龄大的人都知道1982年谢晋导演的电影<牧马人>,故事的原型是歌王王洛宾的颠簸人生.今天我给大家谈谈<牧羊人--我的恩师张学忠>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著名烈士李翔梧的故乡 ...

  • 故乡记忆(之十三)——夭亡的母校绍兴一初(2)

    贫穷而又快乐的初中生活一闪即逝,同班三载的男女同学也从豆蔻年华长大到束发.及笄之年.随着1956年暑期的来临,结下深情厚谊的同学即将各奔东西,也将告别那些辛勤培育幼苗的园丁. 惜别依依,举手劳劳,同学 ...

  • 【岁月如歌】萤火虫的梦(随笔)/朱佳乐

    萤火虫的梦 致我儿时那些逝去的光景,美好与童真.       时过境迁,回到故乡,我已过完成人礼. 回想那年离开.我刚十岁,个子只有半棵石榴树那么高.走时,背着缝有补丁的帆布包,里面装着爷爷烙的大饼. ...

  • 刘晓鹏/ 随笔:岁月如歌,老师美丽依旧

    岁月如歌,老师美丽依旧 作者:刘晓鹏 岁月如歌,不经意间,我的教学生涯已走过了将近三十个春秋.时光在四季轮换中悄悄走过,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轻轻滑过,在上课铃和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渐渐远去,平凡得一如夏天 ...

  • 晨之风随笔《纪念处女作发表二十五周年》

    昨天晚上,远在北京的弟弟在聊天时,发我一张手机图片.说是在收拾东西时,无意中发现了我过去的一篇文章.文章是打印的,字迹已经不太清晰了,题目是<畅享金秋>.对这篇还谈不上文章的文章,我几乎没 ...

  • 刘振华随笔:关于做生意【小说】(第2679篇)

    作者:刘振华 群会员:领D打电话给我 说他朋友需要我们这儿的土特产, 让我帮忙去买一下, 然后给我钱, 这个钱我要不要收啊? 刘振华:这个其实叫索贿. 按我的意思是不要收. 他主动向你要, 说明他信任 ...

  • 春天的诗句最美的情书散文随笔

    春天的诗句最美的情书散文随笔 (一) 沿着时光的小径,看绿意在陌上草长莺飞,隐在时光深处的暗香也在悄悄苏醒,那首风吹雨落的诗句,就像这慢慢走来的春天,潮湿的心又一次为你浪漫,徐徐的涟漪是我为你洇开的 ...

  • 望雪:《麦苗返青》(随笔)

    - <麦苗返青>(随笔) - 杨柳放绿,麦苗返青了.今天一定要捕个大鱼!儿子下午就回来了,四年没归家,你娘白日黑夜一想起你,就哭天抹泪的.每个寒暑假,别的娃都回的时候,爹也是想得慌. 爹娘 ...

  • 【随笔】乾州蕞娃:传统民俗之售卖梨膏糖

    [内容提要]之所以有这样一篇文章,是因为小时候那个卖醋的礼泉人,他的声音极富穿透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些年在整理地方文化.民俗的时候,我就想着把这个也作为一项内容整理出来,只是因为难度大,且时间 ...

  • 紫微斗数随笔23

    生命感悟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 <二>.洛书 洛书之来历与河图 ...

  • 少年之页/张甜:随笔(外诗一首•辅导老师/喻荣春)

    文/张甜 辅导老师/喻荣春 时光一直安静而又明亮.时光在一朵花里安家,在一片绿叶里写诗,在一盏茶里品味人生. 童年一直美好而快乐.童年在大自然里写诗,在大树下唱歌吟诗,在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婴儿一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