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阳生,三阳又开泰到底说的啥意思?“护阳”太重要了!
作者/丞林
前言:冬至到了,许多公众号都在宣传冬至固护阳气的重要性,经常提到“一阳生”,为何是一阳?而不是两阳,为何常说三阳开泰?
其实“一阳生”,来源于《周易》的复卦。
为了让大家可以快速了解周易八卦,以下给大家科普下。
伏羲当初制八卦是怎么想的?其实到了很简单,因为伏羲氏就是感悟到自然界有两种力量,在相互作用,相互对抗,才形成了大千世界。
于是伏羲就把这两种力量画出来了,如下图:
这两种力量排列组合也就形成了我们经常看到的64卦,64卦中有一个卦叫“复卦”,是这样画出的。
这个复卦,就是最底下有一个阳爻,是从坤卦变过来的。而坤卦是六个阴爻,所以说复卦是物极必反,一个阳爻开始从底下生气,这也代表一个阳的力量,在冬至这一天从地下开始孕育。
所以称冬至“一阳生”,而我们的阳气是不断往上走,万物开始萌动,复苏,所以我们很多词汇比如,重复,往复,复生等等,代表的是从新开始。
复卦的阳继续往上走,导致阳气越来越旺。就形成了底下三个阳爻。
三个阳爻,在64卦里,叫泰卦,所以我们在春节的春联里,经常见到三阳开泰,指的就是泰卦,也代表安泰,国泰民安。
肯定有许多人,误认为是三个羊,开泰,但总也想不通,怎么回事。其实泰卦,就是代表的一月阴历年。
古人很形象的说明了,冬至这一天的变化,虽然大地天寒地冻,但在土地的下面开始有阳气在萌动,等待春天的升腾复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时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自古便有"冬至阳生春又来"的民谚。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其实说了这么多,就是告诉我们在冬至这一天,或者从冬至开始要学会好好固护阳气,因为现在的阳气很微弱,入残灯复明一般,固护好了,来年才有个好身体。
中国有句老话:冬季进补,开春大虎,如何补?
一、艾灸“补阳”
在冬至选取具有强身保健作用的穴位,在此穴位上施行艾灸将节气、艾灸和穴位三者结合,可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
二、灸神阙穴
总体来讲,冬至这天艾灸效果最好,但是,艾灸发挥效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最好在冬至开始艾灸,一共持续9天。
此时,最适合的穴位就是神阙穴,艾灸神阙穴可将初生之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神阙的位置就是肚脐。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三、灸关元穴
驱寒补阳,也可以灸一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神阙下三寸,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等作用,凡元气亏损均可艾灸此穴,并有很好疗效。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关元穴还可以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强身固体作用。
冬至及冬至过后,均可艾灸以驱寒补阳。凤凰中医提醒,体寒的女性更适合艾灸,不仅能舒经络、治月经不调、痛经,还能排毒养颜,改善体寒体质。
除此之外,《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藏住。冬至一阳生,从此时开始阳气慢慢回升了。所以除了艾灸关元、神阙穴,还可以艾灸大椎、至阳、肾俞等穴位,从而保护阳气,藏住肾精。
冬至是万物封藏的季节,人体的肾脏在五行中属水,为阴藏,所以冬至正是养护肾脏最佳时间。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阴阳之根”,每天17点到19点为肾经当令之时,所以选择在这时艾灸,效果加倍哦。
冬至艾灸,将节气、艾灸和穴位三者结合,能够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通过饮食进补:
羊肉粥
原料:羊肉、粳米、盐、葱、姜。
功效:益气血、暖脾胃、添精补髓。阳气不足、气血亏损、腰膝酸软者适用。
鸡蛋馄饨
原料:馄饨皮250克,韭菜100克,鸡蛋3只,素油50克,黄酒、盐、味精、麻油适量。
功效:韭菜温中行气、散血解毒,鸡蛋滋阴润肺、养血安神。此馄饨对反胃呕吐、各种出血症、痔漏等效果较好。
黑豆核桃泥
原料:黑豆粉1匙、核桃泥1匙、牛奶1杯、蜂蜜1匙。
功效:黑豆能补肾,配合核桃仁,可增强补肾力量,再加上营养丰富的牛奶、蜂蜜,能营养神经,增强体质。
小米龙眼粥
原料:小米100克、龙眼肉15克、粳米50克。
功效:补心肾,益腰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