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的夏天,很容易帮你判断健康状况!臭汗源于肝,虚汗源于肺,冷汗源于肾…
夏天容易出汗,很多朋友一动就出汗,汗水黏黏的,让人很不舒服,所以很多人都想方设法不出汗、少出汗,其实这些做法,完全违背人体的生理规律。那么,中医是怎么看待“汗”的呢?
中医眼中的“汗”
在中医眼中,汗有多重要?
就挑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来举例吧——李时珍认为:汗出于心,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就是说,汗为心之液,而心主血,所以汗血同源。出汗过多,不仅会耗气,还会伤及津液而损及心血。
正常的出汗,可以帮助排出积寒,排营卫层面的垃圾。但现在夏天里有空调,有风扇,很多朋友人为地阻止自己出汗,这个机会也就丧失掉了。
一句话:适度出汗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益处,过度出汗反而伤及健康。
如果出现这几种“汗情”,你就要注意了,是身体发出的无声警告,需要额外注意。
一、这些部位出汗异常,
身体可能有问题
1、臭汗源于肝
如果出臭汗的话,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肝脾湿热的问题了。也就是说,臭汗,源于肝脾,尤其是和肝关系密切。
比如,一个人总是七情不畅,心态抑郁,日久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就会产生内热,同时,脾胃之气也会失于健运,就会产生湿热困阻中焦。
这样一来,肝脾湿热内蕴,熏蒸肌表,就会出汗。由于这种汗是湿热之邪蕴蒸日久而成,所以味道臭秽。
肝脾湿热偏于肝经湿热者:这种臭汗容易循肝经所及之处而外渗,此类患者多有口苦、舌苔黄腻、小便色黄等问题。
肝脾湿热偏于脾胃湿热者:往往手脚心特别爱出汗,因为脾主四肢。
2 、虚汗源于肺
一般情况下,虚汗主要指肺气虚。肺气衰弱,就特别容易出汗,而且,容易犯诸如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常见的肺系疾病,这是因为肺卫不固,病邪就会袭表犯肺而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艾灸一些宣肺固表的穴位,比如:大椎、风门、肺俞、膏肓(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肾俞等,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虚汗症状,还能增强免疫,避免惹上一些肺系疾病。
3 、冷汗源于肾
我们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常常会出冷汗,为什么呢?因为惊恐会令肾气下趋,肾阳内郁,就会手脚冰凉,汗出不温。
此外,如果经常无缘无故地冒冷汗,首先也应考虑是不是肾阳虚所致。因为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肾阳虚弱,就会导致一身阳卫之气衰弱。
而卫气有固摄津液的作用,阳卫之气衰弱,津液就会外泄,导致多汗。同时,由于肾阳不能温煦,所以汗是凉的。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温补肾阳,建议艾灸:命门、肾俞、神阙、关元、涌泉,或者直接灸督脉(督脉督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作为养生保健之道,重在改善调理。使用期间应避免烟酒生冷等禁忌事项,以免出现不适症状。
二、汗的味道异常,
身体有病症
患有不同疾病的人所排出的汗液味道是不同的,可以通过闻汗味来自测身体的某些疾病。
1、腥臭味
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这可能和热证或者是湿热证有关系,一般都是属于肝热,或多见于肝硬化。
从中医角度讲,肝负责处理和分解有毒物质。日常饮食中的煎炸食物及烟酒等,均令体内积聚不少有毒物质,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热。
而出汗是排毒的一种途径,故肝热者的汗多有异味。
而肝硬化的病人,不能将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很多蛋白质随着汗液排出被细菌分解,产生特殊的腥臭味。
出现这种味道,日常我们就要多喝菊花茶来缓解症状了。
2、芳香味
如果汗液之中有股芳香味,常是糖尿病人的体征。还有些小儿在汗液中能发出一种槭树样的独特芳香,表明小孩子患了槭糖尿病,属于遗传性疾病。
注意:出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要适当补充常温下的白开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摄入。
3、尿臭味
汗液中含有尿骚气,汗干后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这是尿毒症的表征,为尿毒症肾气衰竭的症候,病情较为严重。
4、酸味
如果汗液中带有酸味,可能患有活动性风湿病。长期服用水杨酸、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的药物也可导致汗液气味发酸。
三、汗与疾病
正常的汗出,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范围:全身均匀有汗
汗量:微微有汗,发潮发润
时间:可持续,不是阵阵冒汗
色味:无色或淡黄,味略咸,无难忍异味
次数:一天出汗两三次,大汗不超五次
但是,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发生改变,很可能是体虚的表现或者是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一定要引起重视。
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多汗,要及时就医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气虚导致的自汗,以及阴虚导致的盗汗,可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按摩、艾灸调理。
1、改善自汗:多补气
自汗多为气虚不固,建议多食用山药、扁豆、栗子、核桃仁等补中益气的食物,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改善气虚症状。
在选穴上,推荐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
气海穴是大名鼎鼎的「补气穴」,前人有云:「气海一穴暖全身」,意在强调气海穴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之功。
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是统摄元气之所,能培元固本、补气益精。
俗话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按足三里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是补益气血的要穴。
2、改善盗汗:要滋阴
盗汗的主要原因是阴虚内热,阴阳不调。平时饮食可以多吃些有滋阴功效的食材,如枸杞、桂圆、阿胶、麦冬、山药、百合、银耳等。
出现阴虚盗汗的人,可以通过揉按,或艾灸阴郄穴、后溪穴、三阴交穴来改善症状。
阴郄穴是调理盗汗的特效穴,《百症赋》曰:「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而汗为心之液,阴郄配后溪,有清虚热、敛阴液之效。
点击查看大图
三阴交为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揉按或艾灸三阴交穴相当于对这三条阴经都做了调节,能促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个人体质不同,出汗原因也不尽相同。
本文综合自:脉脉养生,太和道医,等。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