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了孩子活着,征求过他们的同意吗?
我是真的不理解,我们的教育有一点非常非常奇怪。奇怪到我长这么大了都想不通。
真的太爱强调要追求的结果,却从来不教人面对过程的方法。
小孩一上学就说,你要考一百分哦。谁他妈不想考一百分啊,可是面对很枯燥的学习过程,只会想着一百分多难受。一上学为什么不能强调,你会交到很多朋友,你会学到一些有趣的事包括恐龙对打谁能赢,你能吃到好吃的小卖部零食。
让小孩找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一辈子只爱一个女人的好老公。可是你根本不让小孩去学习爱和被爱的过程,不知道爱既能快乐也能受伤,就算受伤也没什么的,不会因为一个人不爱你你就贬值了,失败了,这些都是珍贵的体验,一段感情里总有能学到的东西和值得记住的片段。
谁都希望获得一种完美的家庭关系,就像小学作文里写的,我爱我的家,我爱爸爸妈妈。可是大多数父母都是当了父母就到此为止的,不愿意去进步和学习,不相信成长发生在每个年龄段。总是希望小孩无限接近自己的想象,如果小孩没做对什么就无比失望,把愤怒转移到小孩身上。其实这个过程,小孩对父母也面临着同样的失望,而且更委屈更无助。长大后这种失望只会因为阅历而带来更多的形容词,让回忆愈发扭曲,对父母更加失望。
我认识的很多人,是长到一把年纪的人了,却从来没学会过沟通的,不愿意承认别人丰富的内心和情感,也不期待更了解自己,任何事都是因为一个目标或者一个标准的下意识行为。
怎么说呢,就像那种最拙劣的演员,生气就嘟嘴瞪眼,伤心就皱眉流泪,全都是程式化的,不会揣摩人类的情感很复杂,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脑子里想的大概是快点把这部戏拍完吧。
最可怕的是,他们同时蔑视人类复杂的内心。全都用一句“就你事儿逼,就你作。”来宣布自己的胜利,自己才是对的一方。很多大人对小孩的态度,就是一代又一代缺乏情感教育的重复。
我想到这些是看到福原爱的纪录片,她的整个乒乓球生涯都被镜头纪录,当时一个和乒乓球桌一样高的小女孩背井离乡来中国打球,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全校为她加油鼓劲儿,说她带着全日本的希望。我心想这压力也太大了吧,到底怎么能坚持下来的呢,这些东西真的不能仅仅归功于热爱和天赋。
她退役写下的话就给出了答案,讲到小时候来中国打球,她的第一印象是,早餐的油条真好吃。
如果不是能在过程中,用非常丰富的情感就感受过程,所有追逐目标的路都会太痛苦了,我应该没办法坚持下来任何事吧。
可是我也没有因此变成王八蛋大人啊,我反而比其他人更懂坚持,走一段很长的路我也不害怕,我从来不在起点张望终点,只是知道,无论终点在哪儿,这个过程一定很精彩。
福原爱也在节目里跟先生说了一句话:
“我们不是乒乓球里有人生,是人生里有乒乓球。”
这个女孩最大的天赋应该不是乒乓球,而是从三岁就把人生攥在自己手里的本领。
你我都知道,人生的底色就是事与愿违,习惯失望。所以更要学会心里有花鸟鱼虫,字里行间,妖魔鬼怪,广场舞大妈,火锅店老板娘,抖腿小流氓。而不是一张无限打勾的表格。
并且意识到这些还只是一个开始。剩下的是去做,做到,和做好。生活幸福工作顺利家庭美满都是自己一点点学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到最终回头看我的人生,就算是一地瓜子皮也没关系,因为我知道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瓜子儿。
新浪微博: 牧羊少年环游世界
如果你也热爱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