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长立下军令状打不好提头来见!最后却出现戏剧性的一幕!
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二日黄昏,志愿军和人民军共十五个军沿着二百多公里宽的战线同时发起攻击,突然而猛烈的炮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炮火急袭后,中朝步兵分队趁着月光,英勇地冲向敌人阵地。
战役发起的首日,志愿军就突破了敌人的西线防御阵地,向南推进了二十多公里。在志愿军西线兵团中,第六十三军进展最为顺利,他们仅十来分钟就突破临津江,一举攻占绀岳山,割裂了英军第二十九旅与美军第三师的联系。
临津江是一条宽约百米的河流,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军依托其周边地形构筑了一个极为坚固的防御体系。
敌人不但在江中布有铁蒺藜,江岸设置了各种障碍物,而且可以用炮火直接控制江面及江北通路,还有飞机随时出动。如此坚固的设防令美军十分得意,宣称志愿军如果发起进攻,就只能接受毁灭的结局。
然而,六十三军不但没有被摧毁,而且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一场名垂战史、震动中外的大胜!
组织和指挥六十三军渡江的是军长傅崇碧,一个年仅35岁的军长。
早在十多天前举行的第十九兵团作战会议上,傅崇碧就主动请缨,要求杨(得志)司令员把首先实施突击的第一梯队的任务交给六十三军。
他对杨司令员说:“把突击任务交给我吧!如果六十三军打不好、不能按时突破临津江,我提头来见!”
杨司令员看了一眼傅祟碧,说:“好!你傅崇碧敢立军令状,我就点你的将!”
杨司令员对自己的部将和部队十分了解, 他对傅崇碧和六十三军是充满信心的。
第六十三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三纵队,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勇猛善战,是华北野战军及西北野战军的一支王牌部队。
六十三军和六十四军、六十五军一同组成第十九兵团,杨司令员率这个兵团于一九五一年二月才赴朝参战。第五次战役是第十九兵团出国作战的第一个大仗,杨司令员想打好,傅崇碧自然也是想带着自己的部队打好这第一仗。
傅崇碧接受任务后,回到军里立即作了周密部署,他把主要突击任务交给一八七师。
四月二十日夜,傅崇碧亲自带领一八七师师长徐信和几个团长到临津江边勘察地形。
徐信是刚提升为师长的。他作战时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有勇有谋。勘察了敌情和地形后,徐信向傅崇碧提出,在总攻发起前,提前让突击团隐蔽埋伏在江北岸,这样能缩短渡江时间,增强攻击的突然性。
傅崇碧赞同地说:“这个办法好。只是不能被敌人发现。你们师的行动至关重要,这一仗只能打好,不能失败!”
“军长放心!我们一定按时完成突破任务。”徐信回答道。
第二天,徐信指挥一八七师各突击部队迅速隐蔽在临津江边附近地区,对岸敌人毫无察觉。
由于组织周密,隐蔽严密,当志愿军全线打响时,六十三军的突袭行动率先成功,仅十分钟就一举突破临津江。
当第兵团杨司令员接到六十三军顺利突破江防的报告时,高兴得大声叫好,当即宣布:“嘉奖六十三军!”
突破临津江后,徐信率一八七师迅速与领英军第二十九旅第一线的阵地,然后乘胜前进,继续向纵深发起进攻。
徐信亲白带着师主力第五六一团,以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穿越十五公里的崎岖山路,粉碎敌人多次阻拦,直插临津江南岸敌纵深第一个制高点——绀岳山。
部队一路疾进,绕至敌后披荆斩棘,攀登悬崖,登上主峰由上向下攻击,将守敌击溃,控制了绀岳山,从而割断了英军第二十九旅与美第三师的联系。
英军第二十九旅为英军王牌部队,该旅所属格斯特团更是王牌中的王牌。
有意思的是,这次战斗的最后出现了颇为具有戏剧性的一幕——英军二十九旅原定于四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纪念他们的“圣乔治日”(守护神日)。他们在阵地上已做好了进行祝祭仪式的准备,然而请来的“神”却是中国志愿军第六十三军的天将神兵。
这一战,不但是在志愿军战史上是一次彪炳史册的胜利,而且引起了中外媒体和高度关注。
事后,合众国际社报道说:英军第二十九旅正准备祝祭仪式时,中国人发动猛烈进攻,英二十九旅随时陷入危急,该旅准备的'圣乔治日’祝祭场,变成了血肉横飞的战场。硝烟中迎来最残酷的一天……
此战结束后,杨司令员再次见到傅崇碧说:“你们打得好啊,超额完成了任务!不但不用提头来见,还打得英军官兵给你们磕头求饶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