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帮孩子找兴趣还是选专业,杨绛先生这8个忠告犹言在耳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昨天开始,全国各省市高考成绩开始陆续放榜。查完分数,学生们都难免被问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将来要做什么,选专业问题成了最近所有高三学子最关心的一件事。
而今天我们分享的这篇文章,讲的是著名文学翻译家、作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她当时也面临着所谓选专业的问题,她也为此纠结过,后来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选了一个看似“无用”的专业,今天的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
人生并不是以考上大学为终点就结束了,在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之后呢?很多人之所以迷茫,并不是因为没有目标,而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设立这些目标——不知道自己兴趣所在以及自己的价值所在。
杨绛当时曾就读于东吴大学。她上了一年学之后,学校开始分专业。杨绛本身不偏科,她老师觉得她可以读理科。
杨绛想:“我在融洽而优裕的环境里生长,全不知世事。可是我很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该’学什么。所谓'该’,指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辈子。我知道这个'该’是很夸大的,所以羞于解释。”
杨绛选专业的时候,也比较纠结,就去问她父亲。她父亲杨荫杭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杨绛又问:“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
父亲回:“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后来,她终究不顾老师的劝导,选择了文科。
后来,杨绛先生也在文学道路上颇有成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也是目前公认最好的几个译本之一,也正是因为坚持文学这条道路,她也结识了同为文学爱好者的钱钟书先生,才有了一段佳话。
可以说,如何能过好一生,最重要的挖掘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事物,并坚持下去,而不仅是按照旁人的标准,“理科好找工作”、“这份工作赚钱”被左右了一生。
同样,杨绛先生也将这样的观点放到了下一代的教育上,她的八句箴言,时至今日依然值得父母去好好解读。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
有个年轻人崇拜杨绛,高中毕业的时候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兼倾诉人生困惑,杨绛先生给他回信了。
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关于读书,杨绛是这样比喻的: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
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
读书影响潜在,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思考、逻辑、谈吐、与人共事等各个方面。
读书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是指人的情商积累和阅读有关。
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年轻时的杨绛)
“不要训示子女,要通过行动做出榜样”
“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爸爸从不训示我们如何做,我是通过他的行动,体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训的真正意义的。
他当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有位军阀到上海,当地士绅联名登报欢迎,爸爸的名字也被他的属下列入欢迎者的名单,爸爸不肯欢迎那位军阀,说'名与器不可假人’,立即在报上登启事声明自己没有欢迎。
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
她学外文,有个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着,跑来问爸爸,锺书不告诉,让她自己继续查,查到第五部辞典果然找着。”
(杨绛、钱钟书和其女钱瑗)
“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
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
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
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小孩子价值观的教育得引起注意”
“我对现代教育知道的不多。从报上读到过美术家韩美林作了一幅画,送给两三岁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画拿来要韩美林签名。
问他签名干什么,小孩说,'您签了名,这画才值钱!’可惜呀,这么小的孩子已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的教育难道不应引起注意吗?”
“肯吃苦是最值得骄傲的品质”
有媒体记者在杨绛百岁时采访她,问其个人认为自己“最值得骄傲的品质”,她是这样说的:
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靠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
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
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
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辨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天下的好东西多着呢,你能样样都有吗?”
假如我们对某一件东西非常艳羡,父亲常常也只说一句话:“世界上的好东西多着呢……’意思是,得你自己去争取。也许这又是一项'劳动教育’,可是我觉得更像鼓吹'个人奋斗’,我私下的反应是,'天下的好东西多着呢,你能样样都有吗?”
“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
我由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媳妇”,从旧俗,行旧礼,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如果男女双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打听清楚彼此的家庭状况,不合适不要结婚。
我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钟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
(年轻时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
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
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香料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几重。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
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 experi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