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肝
陈冠达
I 摘要:肺居上焦,其气肃降;肝居下焦,其气升发。肺肝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肝升肺降,相互协调,则人体气机能够正常地运行。
1、肺肝相关的理论探讨
肺居上焦,其气肃降;肝居下焦,其气升发。肺肝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肝升肺降,相互协调,则人体气机能够正常地运行。
五脏之中,肝应春令,主升发萌动,“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清·周学海《读医随笔》提出,人之生机系于肝,气机之升动亦始于肝。肺为华盖而位居内脏之巅,肝之升,助肺之宣发,宣发已,极而肃降下行,故肺以肃降为顺。肝升肺降,协调配合,全身气机升降得以条达舒畅,五脏功能方能正常。
2、肺肝相关的经络联系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隔,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háng sǎng,意思是咽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足厥阴肝经:① 起点是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止点是头顶、胁肋部(期门)、唇内、肺中;②在肺中交给手太阴肺经;③内联的脏腑有:肝(属肝)、胆(络胆)、胃(挟胃)、肺(注肺中);④经过的重要部位是:绕阴器,抵小腹,布胁肋,连目系,上巅顶,环唇内。
《难经·二十三难》:“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
《灵枢·经脉》各脉的循行路线是独立的,彼此之间的连接,设计了“支脉”而形成首尾的大循环,此外《灵枢·营气》则引进了任、督二脉,构造了另一种小循环,黄帝日:“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又云:“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背入骸,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营气的生成与运行,是先由胃所纳水谷之气(中焦之气),上输于肺,依次流注十二经(即按上述脉序),最后由肝经别出支脉,与督、任连接,回流至肺而完成循环。
3、肺肝相关的五行规律
肝病与他脏的关系,有肝木乘脾土、木火刑金、肝不藏血致心虚(木不生火)、木盛火炽(肝木过盛致心火炽盛)、肝虚及肾等病理变化。从上述可见,金本克木,但临床上肺肝关系多见木火刑金之证,金旺克木、金不克木并不多见。
金旺克木即肺肃太过,肝气受制。临床上对于肝气证候常用肃肺佐治,所谓“佐金平木”。但单纯由肺形成的肝病并不多见。金不克木当为肺虚而引起肝旺,临床上亦比较少见。肺痛后期虽有出现,多与肾虚不能养肝有关。
木反侮金亦称“木火刑金”,是由于肝气郁结化火,或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则上灼肺阴,影响肺气肃降,导致肝火犯肺的同病现象。
以五行理论来解释,肝木过旺反侮肺金;从脏腑特性看,肝体阴用阳,易化火;从气机关系来看,则肝气上升,气火过旺,更易上逆灼肺。
因此,本证的关系,主导一面在肝。
4、肺肝相关的生理特性
从肝的生理特性为主导一面来认识,即可体现两脏之间相关的联系。
肝为刚脏,性善升动,善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其生理特性有以下两大方面:
(1)肝为刚脏
肝为刚脏,亦称“肝性刚强”,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①肝在五行中属木,肝气具有木的冲和条达,伸展舒畅的特性;
②肝有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肝气喜条达而恶抑郁;
③肝内寄相火,主升主动(以上三方面皆反映了肝为刚脏的生理特性);
④肝病常表现为肝气升动太过的病理变化,如肝气上逆、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此从病理方面反证了肝气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⑤治疗上多用镇肝补虚,以柔制刚的治法,以合木之曲直特性。
(2)肝主升发
肝主升发,亦称“肝主升生之气”,是指肝具有升生阳气以启迪诸脏,升发阳气以调畅气机的作用。生理上,肝气具有条达舒畅,升发生长和生机盎然的特性,肝气的疏泄功能对全身气机具有升举、疏通的作用,是维持全身脏腑经络五体官窍等功能活动稳定有序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肝气以升发为顺,主一身阳气之升腾。
肝气主升发的生理特性,决定了肝的病变以升泄太过为多见。例如肝为刚脏与肺为娇脏相对而言,肝气主左升,肺气主右降,左升与右降相反相成,刚脏与娇脏刚柔相济。如果肝气升动太过,肺气肃降不及,则出现“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另外,临床上肝阳上亢,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均体现“肝气肝阳常有余”的说法。
5、肺肝相关的病理特征及治疗要点
古人谓“肝体阴而用阳”,藏血之体易虚,表现为阴虚、血虚;升发之性易亢,表现为肝阳、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又易动风,这是肝病的特点。在这一特性上,治疗要点应注意:
①疏肝法疏散肝气郁结,柴胡是主药,但柴胡性主升发,易劫肝阴,其他疏肝理气药也大多辛温香燥,可考虑与柔肝止痛的白芍、当归之类配合运用为好。
②清肝,泻肝,清解肝热,泻除肝火,以治亢盛的阳热。
③平肝,镇肝,用息风潜阳、金石重镇之品以治疗阳热亢盛引动 “肝风”之证。
④养肝,柔肝,以柔润益阴养血之品滋养不足之肝血肝阴,克制肝之过于刚燥。肝阴肝血虚证与肾阴亏虚密切相关,故常肝肾并治。
病理上,肺肝升降失常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如肝郁化火,气火上逆,灼伤肺阴,可致肃降失常,出现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咳逆上气、胸痛、少痰、甚则咯血等症,称作“肝火犯肺”或“木火刑金”。若肺失清肃,燥热内盛,过制肝升,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在咳嗽的同时,常出现顿咳不断、胸胁胀痛、一浏清志不舒等症。
肝火犯肺证,常见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治宜清肝泻肺,方用咳血方、·黛蛤散合泻白散。肝火犯肺,病变重心在肝,清肝火为当务之急,配合清肃肺金的药物。咳血方,泻肝火、清肺热,适宜于肝火犯肺的咳嗽咯血之症。根据病情加用麦冬、知母等养阴清热之品,用于肝肺热盛伤及阴津者。黛蛤散平肝泻火,泻白散泻肺清热,合用则清肝泻肺,亦宜于肝火犯肺之证。
本文摘自中医肺脏功能的理论及其与脏腑的相关性研究,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2009年5月。编辑/大熊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