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伤寒论》之少阳病条文?
首先感谢邀请。
《伤寒论》中关于少阳病的论述,只有10条之多。但这个量也很大,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既然问答邀请,我自然会把其中一些自己一些认知写上一写。
整个少阳篇,仲景先师讲的内容很丰富,条文与条文之间联系紧密,没有多余的言语。直接就进入了主题。
首先什么是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这个是少阳病的总纲。后面的病的,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增添的。只要有这些症状,都与少阳病有关。
少阳,在人体阴阳物质相互作用的位置,既不在(前)阴面也不在阳(后)面,而是在阴阳相交的位置,人体的两个侧面。也就是胆经与三焦经络所经过的区域。包括肝、胆、三焦器官。这类疾病,统称之为少阳病。
少阳中风,也就是一种阴性的物质,阻塞在了少阳这个部位,而引起的肝胆病。胆经过头的两侧,包括耳,所以受阻的内气会引起耳部的不适,“两耳无所闻”,也可引发偏头痛。胆经目之眦,肝开窍于目,故少阳受堵,少阳之气集聚成火,上行引起“目赤”。少阳之位在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受阻会导致气不上行,故胸中会满而且烦。
治疗上不能用吐下之法,也不能用发汗的方法。因为阴阳的结点在人体两侧,不在上也不在下,吐下和发汗的方法够不着这个地方。如果用发汗之法,人体之气会把阴气顶在太阳或者阳明位置上,胸中有心、肺,心受到侵扰会引起谵语等烦躁而惊悸的症状。
少阳脉当居中而弦,因为阴阳相互作用点不在上也不在下,而是在人体的两侧或中间部位。
少阳受寒,外阴会在人体少阳部位压着内气不走。这个外阴可以是从太阳部位过来的,也可以是本经受寒引起的。外阴会使得气不上行,会引起右腹部满满的胀痛。胆主疏泄,胆汁分泌受阻,饭不消化,所以会干呕而不能食。
少阳之脉,位置在关上,脉当弦细而长。如果出现了浮、大的太阳、阳明脉象,那只能说明是太阳、阳明的病症加到了少阳的位置之上,而引起的三阳合病。这个病会因为阳不当位而导致心受阳扰而失眠、身心疲惫。人动的时候觉察不出来,人一静下来,就会因为气不停的上行而汗出。
少阳脉小,说明阴阳相互作用已经达到平衡,病就快好了。或者说外邪已经很少了,病向痊愈。少阳之气出了中焦,进入到上焦,这个气基本就不在少阳范围内了,病也就开始解了。余气出了上焦,排出体外,这个病也就算真正好了。
治疗少阳病,当用大、小柴胡汤。当阴阳强强作用时候,当用大柴胡汤。当阴阳不太强作用时,当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组成。柴胡八两、人参三两、黄芩三两、灸甘草三两、半夏(洗)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其中柴胡半斤下少阳之上下压的阴气,半夏下内热亢盛而蒸腾的阴结,人参、生姜散寒降逆,黄芩苦降肝火。削阴又降阳,称之为“和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