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农耕文化的起点
在人类几千年历史中,经济曾长期以农耕为主。但也许你不知道,中国农耕文化的起点竟是现在比较干旱的陕西、甘肃与新疆地区。
西山经第一段记载:“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第十九、第二十段记载:“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马鬼山,是淳于西海……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马鬼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璧……”。
在南山经第一段,我们已看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的记载。西山经第十九段又出现“……马鬼山,是淳于西海……”的记载。这表明,我囯西部曾有一个面积庞大的“西海”。这个“西海”实际上就是五千年前青藏高原与缅甸北部因冰川融化形成的堰塞湖群,总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夏商周时期,这些堰塞湖的水才逐渐冲破堆积在河道上的泥沙的阻拦,流入四大洋中,堰塞湖中的大片土地也逐渐露出来,羌族的一支----发羌逐渐进入这片土地中垦荒,形成了后来的藏族。
大家都知道“沧海桑田”这一成语。但当你得知今天的青藏高原五千年前竟是一望无际的“西海”时,你才能真正理解“沧海桑田”的含义。
西山经第二十一、二十二段记载:“西次二山之首,曰钤山,其上多铜……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阴多铁……”。第三十八段记载:“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毛用少牢……其十辈神……毛一雄鸡”。
西山经第21段至第38段记载的西部第二列山系,位于今甘肃省一带,其中有关于铜与铁的记载,表明当时人们已会利用铜与铁。不过由于冶炼技术落后,还不能普及,因此当时人们仍普遍使用石器与玉器。当时这一带的人祭祀的是“人面马身”与“人面牛身”的“神”。
大家都知道,西北民族长期以放牧马、牛、羊为生,难道古人竟以自己驯养的牲畜为“神”?当然不是。这些“人面马身”、“人面牛身”的“神”实际上指身穿马皮或牛皮制成的衣物的英雄人物。这些已故英雄人物曾以一般人无法想像的勇气与智慧驯化了马与牛,因此被大家称为“神”,即“不一般的英雄人物”。那时还不会织布,因此以马、牛等动物皮毛制作衣物。当时这一带已用雄鸡来进行祭祀,表明当时这一带还学会养鸡。
西山经第81段记载:“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
上述的西部第四列山系,我认为是现在的陕西省黄龙山与白于山、甘肃省六盘山、积石山等山脉,当时这一带的人以种水稻为生并饲养鸡,说明当时这里比较湿润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