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对女王:玛丽为什么注定在宫斗中输给伊丽莎白
英国王室的故事是富矿,常能被影视剧取材并带来创作灵感。
在2019好莱坞颁奖季,讲安妮女王的《宠儿》夺人眼球,但另一部讲英国王室的电影《玛丽女王》却没扑腾出太多水花,在奥斯卡只提名了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这个玛丽女王并不是指“血腥玛丽”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而是苏格兰女王,就是历史上因谋杀伊丽莎白一世未遂而被处死的那位。
其实《玛丽女王》的演员阵容还是很强的,由都提名过奥斯卡影后的两位90后女星担纲,“伯德小姐”西尔莎·罗南(饰演玛丽)和“小丑女”玛格特·罗比(饰演伊丽莎白)——以前大银幕上流行双雄,现在受女性题材崛起的影响,流行起双姝。导演是70后英国女导演乔西·洛克,她之前主要是执导舞台剧。
主要男演员也都是90后,杰克·劳登(《敦刻尔克》里的Collins)、乔·阿尔文(他也出演了《宠儿》),可以说是青春版的英国宫斗了。
对了,华裔的嘉玛·陈也演了个配角(伊丽莎白的贴身侍女),她最近出现在了《惊奇队长》里。
影片开篇是1587年的英格兰,是玛丽女王被砍头的时刻。
历史上玛丽女王以美貌著称,西尔莎·罗南不是第一眼美人,但长了一张电影脸,是很有情绪的脸。
玛丽女王死时是45岁,罗南这张脸看着还是太年轻了。
然后时间线转到1561年的苏格兰。
这时候玛丽的法兰西国王丈夫刚去世(注:历史上玛丽出生六天后即位为苏格兰女王,17岁时还成了法国王后,但在18岁就成了寡妇),她受婆婆的气加之迫于苏格兰国内局势动荡(玛丽母亲去世),玛丽返回苏格兰亲政。
虽然玛丽从水路登陆时很狼狈,但缓过劲来后神情还是一派意气风发,配以广袤的地貌和宏大的音乐。
不过抵达爱丁堡圣十字宫后,气氛马上就微妙起来。
玛丽同父异母的哥哥莫里伯爵此时掌权,他也接受着英格兰方面的资助,但由于血统不正无法登基,他对玛丽自然不会全心辅佐。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知道消息后,态度是她愿意接受玛丽为代表的斯图亚特家族为表亲,作为回报玛丽也必须得接受她在英格兰的地位。
当时的情况是,苏格兰王公信奉新教,玛丽是天主教徒,玛丽为异教徒,而英格兰贵族信奉罗马天主教,伊丽莎白是新教徒,伊丽莎白也被视为异端。罗马教廷不承认伊丽莎白的继位权,如果成功罢黜伊丽莎白,玛丽大有可能继承英格兰王位。
需要说明的是,电影是艺术化的表达,对于历史它不是忠实呈现,有简化、有删减、也有改编。不太了解玛丽和伊丽莎白生平的中国观众,可能看起电影来有点云山雾罩,但即使了解历史的,电影剧情又未必和史实对得上号——例如历史上伊丽莎白一世应该是玛丽的表姑,但电影里二人是以表姐妹相称;例如历史上玛丽和伊丽莎白是一生之敌,电影里却为升华主题演绎起了“姐妹情深”。
所以啊,就纯粹就电影论电影好了。
玛丽给伊丽莎白去信说,希望不要由男人掌控左右,两个女王来签订协议,玛丽愿意承认伊丽莎白在英格兰王室的合法地位,条件是要提名玛丽为伊丽莎白的继任者,还提出面谈的建议,“我们也许会处理好我们的命运”。
伊丽莎白让自己的情人罗伯特伯爵去苏格兰向玛丽求婚,为的是把玛丽收在掌控之下。
玛丽原本拒绝嫁给罗伯特,但用侍女勾引伊丽莎白的使臣打探到伊丽莎白患了天花之后,她写信给伊丽莎白说答应,条件还是指定她在英格兰王室的继承权。言辞间还各种夹枪带棒,把伊丽莎白刺激得崩溃。
这时候杀出来一个亨利·达恩利,他也是斯图亚特家族的,但他是英格兰子民,他从英格兰来到苏格兰,也对玛丽表达了爱慕和忠诚。
两人很快滚了床单,玛丽提过她和法兰西国王丈夫只圆房过一次,那次房事还不怎么成功,基本上还算处女,她对男女床笫之事充满好奇和欲望。
玛丽被激情罩顶,一意孤行要嫁给亨利,并觉得他无造反谋权之心——但亨利在婚礼当晚就本性毕露,不仅醉酒失态,而且还睡了一个男人里奇奥,这男人还是玛丽心腹(游吟诗人,玛丽的私人秘书)。
玛丽下嫁大大得罪了哥哥,他愤而退出王廷,于是追随他的新教徒们引发苏格兰内乱,英格兰还驰援了叛军。
玛丽亲自率队作战,确实还挺像个英姿飒爽的女王。玛丽取得大胜,并在莫里生死存亡之际放了他一马,没要他性命,只是流放。亨利毫无建树,却自high得像个凯旋的将军。
玛丽和亨利的夫妻矛盾很快发展到互相动手,不过玛丽也许是故意激怒亨利好让他勃起,玛丽只是想要亨利的种,她要生育,以此巩固和拓展王权——子嗣有英格兰血统,企图同时拥有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继承权。
玛丽如愿怀孕了。而亨利的野心也更大了,想当有实权的国王。
亨利问玛丽:你爱我吗?
玛丽说:你已经给了我两个王位继承人,这比爱重要得多。
玛丽的哥哥从流放之地潜回,和亨利的父亲勾结想再次造反,造谣玛丽和里奇奥通奸,从而质疑玛丽腹中胎儿的血统。
王公们发动宫变,亨利也签了协议。他们杀了里奇奥,一人捅一刀,把里奇奥捅成马蜂窝,亨利在父亲的逼迫下捅了最后一刀。
玛丽被软禁在房间里,她对亨利洗脑,说那些王公只是利用他,下一个就要对付他。
哄着亨利带她外出后,在外面集结的玛丽党羽迅速围住了亨利,从而玛丽夺回了王廷控制权。
对丈夫,玛丽自然是失望透顶,但对同父异母的哥哥,她不仅没降罪,还大打感情牌,说自己的孩子想交由他抚养,哥哥被感动得哭了,哈哈。
临盆前,玛丽又给伊丽莎白写信,说希望放下分歧,还请伊丽莎白做孩子的教母。
玛丽生下一个儿子,承袭外公和舅舅的名字,叫詹姆士。
多年来一直效忠和保护玛丽的博斯威尔也造反了,强迫玛丽嫁给她,玛丽从了。
玛丽和亨利举行的是天主教婚礼,和博斯威尔则是新教婚礼。
叛党杀死了亨利并嫁祸给玛丽,称玛丽为妓女女王,鼓动新教信徒们推翻玛丽统治。
那个年代宗教是总能蛊惑人心的,统治者都企图用宗教让臣民死心塌地效忠。
王公们逼玛丽退位,答应詹姆士长大后继承国王,现在由孩子舅舅当摄政王。
被罢黜的玛丽走投无路去英格兰求助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因为天花容貌变丑,还脱发,所以她涂很厚的粉,还戴夸张的假发套(《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红桃皇后既视感)。
玛丽和伊丽莎白唯一的会面、仅有的一场对手戏,被安排在一片影影绰绰的纱帘间。
隔着纱布,说的自然都是不痛不痒的辞令。
玛丽一把扯开白纱,直面伊丽莎白:如果你拒绝我建立军队,那就当面跟我说,别逼我在你身后祈求。
当玛丽看到衰败的伊丽莎白容颜,她愣了愣。
伊丽莎白:保证你在英格兰的安全,是我能给你的全部了。
玛丽:那么多人背叛我,我现在孤身一人。
伊丽莎白:我也是,孤家寡人。
玛丽:那就做我姐姐、我儿子的教母,我们在一起,可以征服所有那些质疑我们的人,别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中,他们就希望我们争锋相对呢。我知道你的内心,比那些给你建议的男人更强大。
伊丽莎白:我现在不只是个女人,王位让我成为这样的人,但我对你毫无敌意。
玛丽:除了一次次背叛?一次次欺骗我?
伊丽莎白:如果你还想继续寻求我的庇佑,注意你的言辞。
玛丽:我不会接受下属的责难。
伊丽莎白:你的下属?
玛丽:我是斯图亚特家族的人,我比你更有权执掌英格兰。
这时,伊丽莎白摘下自己的假发套。
伊丽莎白:我曾经嫉妒你,你的美貌,你的勇气,你的娘家出身,你各方面都强过我,可现在,我找不到嫉妒的理由了,你的天赋,使你垮台!
玛丽:那现在呢?
伊丽莎白:我还会继续庇护你,只要你听我的,只要你不去挑衅我的敌人,你不用害怕任何事。你的命运就在自己的手上。
玛丽:如果我去帮助你的敌人,都是你把我推向他们的怀抱,你应该杀了我,记住,你杀了你的妹妹,杀了你的女王。
历史上玛丽和伊丽莎白从没见过面,电影这么安排是为了爆发戏剧张力,也是女导演擅长的舞台感。
两位女王互述心声,女性间的互相理解但不能接受,各自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心路历程,被西尔莎·罗南和玛格特·罗比演绎得有血有肉,让观众颇为动容。
伊丽莎白其实是不想弄死这个妹妹的,觉得这世上只有玛丽才能感知她的艰辛,但玛丽只要活着一天就始终是她王位的隐患,在英格兰议会施压下还是签了死刑令,伊丽莎白的心声是“愿你的灵魂能宽恕我”。
行刑那天,玛丽在黑袍底下身着一袭红色,表明她是一个天主教殉教者。
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愿我们安息。
后世广为流传的则是另一句:In my end is my beginning! (18年后,老娘又是一条好汉)
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无子,从未指定继承者,在位近45年。
玛丽唯一的儿子詹姆斯活了下来,并在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成为了第一位同时统治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君主。
《玛丽女王》视效精良,画面有古典学院派油画的质感,每一帧都经得起观众凝视。而且还有辉煌壮丽的景色,科埃峡谷、爱丁堡城堡、林利思哥宫、布莱克内斯城堡(电影里被用来演绎荷里路德宫)……营造出史诗氛围。两位女主的表演也堪称精湛,那么为什么《玛丽女王》会扑街呢?豆瓣6.0分,IMDb 6.3分,MTC 60分,烂番茄鲜度63%,在颁奖季也几乎收获。
《玛丽女王》会输,就跟玛丽女王为什么会输,其实是输在同一条:自身定位不准。
《玛丽女王》划分在历史、传记、剧情片,但明明和历史出入太多,没有很好地解决史实与艺术表达的矛盾,观众很出戏。像《宠儿》是划分在喜剧、同性、剧情片,它的剧情算是架空的,用了真实人物当角色原型,讲了个和历史关系不大的故事。《玛丽女王》的女导演是剧场出身,拍电影还是太想夹带私货,表达女权方面的理念:在男人堆里做事,女人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即使,你是女王。
而玛丽女王呢,也是输在不自量力想太多。
她出身显赫,王位是奉天承运,年纪轻轻、斗争经验不够连苏格兰的烂摊子都还整理不好,却一直心心念念英格兰的王位,按王室继承规则她是有这样的权利,但她并没有相应的权力来支撑她达成目的啊,而且身为女王太过敢爱敢恨、无所顾忌,面对爱情没舍掉少女的狂傲与天真。
伊丽莎白则不同,她的王位是拼争来的,为了守住王位不婚不育,抛弃掉自我意识,甘愿被王位控制住一言一行。
但也很难说,玛丽和伊丽莎白谁的人生路就更精彩,就看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了。不过就像盛明兰说的,这世上人与人之间,往往是看谁比谁豁得出去。
既要王位,又要自我,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