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学校课程改革质量的杭州探索》项目概要
本项目获得了杭州市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本项目是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项目组集体成果。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还完成了一本专著--《乡村学校课程改革20问》即将出版。下面内容是该项目的成果概要。
深化课改是城乡同步启动的,当前课改实践的“声音”集中在城市学校,而实施的难点却在农村。主要问题是,农村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不高,一些农村学校试图学习城市的改革经验,但城市的“声音”没有很好地与本土“方言”结合,导致许多观点和策略水土不服,效果欠佳。
根据农村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偏弱的现实问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体,历时近10年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方法普及与试点阶段(2013年前);二是规律总结与推广阶段(2014—2018年);三是精准施策与大面积提升阶段(2018—今)。
研究中,以服务振兴乡村教育为宗旨,以提升农村学校课程改革核心竞争力为抓手,以大面积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为目标,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模式与“1+3”实践路径。
首先,以建模为抓手,建构了提高农村学校课程改革质量的区域模式。一是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围绕“乡味、在地、自强”三个关键词,从理念、思路与机制上定位运行模式;二是在实践中构建形成了以乡村学校课程改革联盟为平台,坚持农村学校“三优”齐抓、专业顾问团队“三引”推进、片区学校“三共”互补,构成提升农村学校课程建设质量的实践操作模式。模式运行坚持了三大原则,即课程目标坚守乡土化,降低重心接地气;课程资源立足乡土化,校村共享共建;课程组织形式追求乡土化,指向多种类型。
其次,探索了模式运行的“1+3”实践路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即乡村学校课程改革联盟,以此为龙头,用智慧服务和助力农村学校课改;形成三大实践操作路径,即学校是提高质量的主力,要齐抓“优化课程体系、优化特色课程群、优化已有课程”,顾问团队是提高质量的助力,应发挥“理论引领、实践引导、示范引路”作用;片区学校互助形成质量提升的合力,要“抱团共进、片区共享、城乡共赢”,追求一体化发展。
通过探索,宏观上建构了能有效推进实践的区域模式与“1+3”实践路径,微观上形成了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操作策略。初步实现了大面积提高农村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