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美人,我们曾经有很多啊
从此,明星实绩大字报第一行,不再是代言数量或头衔等级。
应该换成节约速度。
刘雯,首位和轻奢头牌(Coach)解约的超模。
杨幂,首位和红血品牌(Versace)解约的85花。
周冬雨,所有解约人中,首位解掉了顶奢(Burberry)全球代言人头衔的90后。
刘亦菲,唯一本人没发言,粉丝出面认解约(阿迪达斯),以至于你也不知道她到底解没解约的明星。
等等等等。
这大概是个预言。
也许从此,内娱女星的时尚之路,不再是走出去,和世界发生联系。
而是和外界断交,一切向内看。
我们从头开始说。
内娱女星的时尚启蒙,来自香港旺角。
旺角有条著名的女人街,卖的都是杂牌货。
第一届春晚女主持人的服装,就来自女人街地摊上的蛇皮袋里。
那是80年代初。
香港已经有了买手店Joyce。
巴黎世家、浪凡等等都是这家Joyce最早引进华人世界的。
本土生活潮流杂志《号外》,已经创刊好几年。
创刊人之一邓小宇化名钱玛丽,连载专栏“穿Kenzo的女人”。
文如其名,大谈现代都市女人,要买最贵的奢侈品,嫁最有钱的男人。
通篇“the sex and the city”,风靡香江。
本土超模余嘉文,在1982年以前,就已经踏上巴黎天桥,登上《Vogue》法国版;
给迪奥、纪梵希这些顶奢走秀、拍广告了。
连卡佛在那时早就是购物天堂,海运大厦还是亚洲第一个购物中心。
我们内娱第一顶流刘晓庆,初到这欲望都市,转身就去了女人街,在大麻袋里挑衣服。
每件5块港币,她花了10块,淘出了一件上衣,一条裙子。
后来她穿着这身上了第一届春晚。
红色大翻领衬衫,黑色高腰印花伞裙,让内陆观众大开眼界。
时髦的女孩子们纷纷出门,脚动搜同款“晓庆衫”。
刘晓庆就是内娱最早的带货女王。
刘晓庆是《大众电影》封面的常客。
80年代,内娱还没有时尚杂志。
《大众电影》封面,就是时尚风向标。
在对女性审美影响力方面,现在五大女刊加一起恐怕也比不上《大众电影》。
上面没有奢侈品和精致妆发,不承担给品牌打广告的任务,也就更好接近和模仿。
都是最红的电影演员,自然展示女性的曲线和美。
让人变回人,女人变回女人。
那也是一个时代的需要。
牛仔裤、皮夹克、喇叭裤、蝙蝠衫……
当年最in的时尚穿搭,都是女演员们通过《大众电影》带火的。
1984年底长影厂拍了部《街上流行红裙子》。
上海时髦的纺织厂女工,披着长发大波浪,穿着亮色大V领或者吊带长裙。
在公园里和另一波姑娘“斩裙子”。
类似于民间模特大赛。
摩登女郎们各自组团,比赛谁更敢穿,谁穿得更漂亮。
这是内陆第一部时装主题的电影。
现在如果拍这种题材,一定在开机前就找好了赞助品牌。
女明星早早签下商务合同,她们最重要的功能不是演一个角色。
而是在剧里充当模特,带货衣服首饰。
《街上流行红裙子》和《大众电影》一样,都没有服装赞助。
因为市场还没成行,最红的女明星也只买得起两件地摊货。
内陆第一家LV门店,还要等到1992年,才进驻北京王府半岛酒店。
电影和杂志里的红裙子、吊带衫,不是为了带货,而是把身体和灵魂释放出来。
但因为满足了整个时代的诉求,反而带起了货。
女明星这个职业,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功能。
她们有时是金丝雀,是掮客,是人间富贵花。
有时是资本家本家。
有时也能代表当下时代的风貌。
80年代是国产电影的黄金时代。
电影人带着大师级的作品,走向东京、戛纳、柏林,成为国外和港台看内陆的重要窗口。
当时最红的女明星,刘晓庆、斯琴高娃、潘虹、巩俐等等,也都是最好的电影演员。
1988年戛纳电影节,巩俐、张艾嘉、潘虹
刘晓庆是最早和香港电影人合作的女演员,拍的都是名导李翰祥的大女主。
她在1984年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没能拿奖,输给了叶童。
《垂帘听政》
一年后,斯琴高娃刷新了刘晓庆的记录,拿下了影后大奖。
2008年,凭借《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斯琴高娃再度拿奖
遗憾没找到两人出席金像奖的资料,也许根本就没去。
但我找到了斯琴高娃上《今夜不设防》的视频。
斯琴高娃时年40岁上下。
穿黑底白色波点长款大衣,内搭黑色衬衣和裙子。
戴大珍珠耳夹和黄金项链,配棕色皮带手表。
表盘翻到手腕内侧,看不清牌子。
头发盘了起来,刘海烫成波浪。
黄霑拱她跳了段蒙古舞。
蔡澜问她蒙古人会不会第一次见面就上床。
斯琴高娃面无表情地回答:当然有了,一见钟情嘛。
《今夜不设防》是三个lsp办的节目,请遍了国色天香。
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没那么倾国倾城的两个。
一个是张艾嘉,另一个就是斯琴高娃。
林青霞、朱楚红、关之琳再熠熠生辉,坐在三个咸湿佬中间,也多少有点被把玩的意味。
唯独张艾嘉和斯琴高娃的氛围不同。
女演员向来只有被他们笑的份,张艾嘉能笑回去。
黄霑cue她前男友罗大佑,张艾嘉反cue黄霑前任林燕妮。
黄霑笑她年纪大,说你六十几岁了看起来真年轻,怎么保养的啊。(张艾嘉当时不到40)
张艾嘉马上怼回去:跟你学的啊,八十几岁了,还每天抽烟喝酒昼夜颠倒,所以年轻咯。(黄霑当时50上下)
斯琴高娃毕竟内陆人,文化背景不同,没法跟他们谈笑风生起来,气氛比较严肃。
但她全程保持一种掌控者的姿势。
侧坐沙发,一只手搭上沙发背,讲起话来下意识抬下巴。
让她跳舞就站起来跳。问她咸湿问题,也面不改色,侃侃而谈。
全程落落大方,半点不怯不忸怩。
巩俐和张艺谋也一起上过《今夜不设防》。
巩俐当时二十多岁,相比起斯琴高娃来,就拘谨多了。
小年轻巩俐显然还不会控场,跟不上香港综艺的尺度和节奏,有点冷场。
穿花衬衫牛仔裤,发量优越,披在脑后,露出整张小脸。
和同期香港女星比,确实不够时髦。
盘点经典美人的经典穿搭时,永远不会盘点到这些内陆女星身上。
但她们的职业成就,却比那些主要功能就是表演美美美的花瓶们,高很多。
在香港女星想着怎么傍大款、嫁豪门的时候;
刘晓庆已经一边演慈禧太后,一边在第一本自传里写下金句:
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
刘晓庆90年代初,两次去金像奖颁奖。
一次和梅艳芳同台,一次和郑裕玲。
挑个画质稍微好点的对比一下:
郑裕玲真是资深时髦精。
妆发和晚礼裙,直到今天看依然不过时,可借鉴。
刘晓庆就……她喜欢就好。
但刘晓庆一张口就赢了。
郑裕玲说,我们香港女演员的收入比男演员少很多啊,你们内陆也这样吗?
刘晓庆回答:不是啊,我们内陆都是女演员赚更多。
随后又补充一句:反正我了解的是这样。
也许在暗示,管他男的女的,反正老娘第一。
多年后,金星还调侃刘晓庆是伯乐,专门提拔小男人。
比如毛戈平啦,姜文啦……
刘晓庆笑纳,还说女人我也提拔,宁静、陶虹都是我提拔的。
不依附男人,反过来让男人依附,这可能是另一种意义的时髦精。
同样不过时,可借鉴。
80年代内娱女演员,个个漂亮。
张瑜、龚雪、朱琳、何晴……
论相貌身材,一点不比香港女星差。
以1989年的《大众电影》封面为例,拉踩一下。
香港方阵:
3月刊,钟楚红:
5月刊,林青霞:
9月刊,王祖贤:
内陆方阵:
7月刊,陈冲:
8月刊,史可:
10月刊,巩俐:
我发现一条规律:
当香港女星来到内陆,她也变成了内陆女星。
反过来,内陆女星去香港,还是内陆女星。
活在时光滤镜里的美人名单里,我们内娱总排不上号。
并不只是包装能力的问题。
还因为这两派美人,美貌的用途是不一样的。
女港星们是男人戏里的点缀,是花瓶,也是都市传奇的象征。
在内陆,她们还承载了人们对美和精致生活方式的向往。
她们的漂亮,就是漂亮本身的字面意义。
而在刘晓庆年代的内娱,美貌承载的是更沉重的话题。
《淘金王》里,宋佳穿着肚兜,撩起裙子挑逗男人。
《湘女萧萧》里,娜仁花裸背出镜,和长工在磨坊和野地里释放天性。
另一个寡妇角色,就因为释放了天性,被抬去沉塘。
女演员演出时全裸身体,当年一度成为禁片。
坊间传闻,群演里还有王小帅和娄烨。
他们当时还在北影上学,听说老师要带他们去拍裸戏,开心地合不拢腿。
最著名的《红高粱》,巩俐一身红色衣裤,躺在红色的高粱地里,和姜文达到生命的大和谐。
这些都不是为了表现人欲本身,而是人欲如何被压抑和无法被压抑。
美貌也不是美貌,是女人的罪。
也是刺穿道德高地上那些虚伪嘴脸的武器。
在座的各位,恐怕没几个看过这些电影。
只会在剪得稀碎的港片短视频或者高糊老照片里,一次次赞叹女港星们的芳华绝代。
大概宏大的时代叙事,总会随着时代的过去而过去。
而对花花世界的向往,却永远在进行时。
把两者结合得最好的是巩俐。
90年代,巩俐接替了刘晓庆,成为一姐。
刘晓庆代表的是新旧时代的交接。
巩俐则代表了一个从向内反思,到向外走出去的交接时刻。
她在国外影展的红毯上,总是一身改良旗袍。
不同于女港星们的轻盈洋气,巩俐身上颇有点大地之母的韵味。
健康、性感,还带着野性。
Angelababy前两年模仿过巩俐1993年在戛纳电影节上的经典时刻。
穿了同款白衬衫黑裤子,站在同款海边,举起同款手势。
结果成了买家秀和卖家秀,被网友群嘲。
当年的巩俐,和中国电影一样,意气风发。
她的造型和姿态成了永恒经典。
晚生了二十多年的Angelababy,却先过时了。
她也代表了一个时代。
就是开篇说的,“和外界断交,一切向内看”的内娱时代。
中间还横亘着一座名叫四旦双冰的高峰。
她们开启了内娱的真·时尚之路,和各大奢侈品牌发生过各种恩怨情仇。
我们下期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