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在1994年8月用双截棍干了什么

《八月》这部电影,就像小雷脖子上挂着的双截棍,晃来晃去,却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击中要害。

作为导演处女作,张大磊估计没想过会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得一个最佳新人已经是喜出望外,记得金马奖颁奖礼直播上,上台领奖时他嘴里还嚼着口香糖,一副吊儿郎当、吃瓜群众的样子,发表获奖感言才赶紧吐出来装进兜里。

在这之前,2016年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上,本片颗粒无收,还被一些评委诟病。这个片子,不是多厉害,但是首映看下来,真的很喜欢,真诚,自然,流畅,娴熟,细节到位,有人情味,大大超过预期值。就像翻看一本黑白老相册,有逝去的人,老去的人,变得陌生的自己,不再见面的朋友,心里五味杂陈。

第一部片子完成度就这么高,已经很厉害了,《爸妈不在家》之后最喜欢的80后华语导演处女作,五星鼓励,70一代在向着商业大规模妥协的时候,80后这批人,慢慢出来一些能沉住气的人,熬出时间的味道了,不错。

鱼叔是1995年进的中学,差不多跟小雷或者说跟导演一个年纪,片中出现的歌曲、电影,大多耳熟能详。电影拍得像一篇散文,行云流水,点点滴滴,需要一点点进入它的叙述纹理,被它浸透,继而沉浸,才能打开享受的触觉。下岗的父亲对着空气虚掷拳头那一段,眼眶还是热了一下。

能理解很多观众还是习惯于电影要有强烈的戏剧冲突,电影要制造奇观,制造娱乐效果的追求。大家对拍日常生活,拍接近自己生活的片子,有一种天然不适应,这或许还需要培养和熏陶,社会发展太快,每个人都走得匆匆忙忙,没有足够耐心也没内心需求,去看这样的电影,去认真回忆过去。

故事和人物之外,1994年的很多细节,通过流行歌曲、电影一点点流露出来了,娓娓而来,丝毫不显得突兀。

孩子们在电影院看陈强、陈佩斯父子主演的“二子系列喜剧”之《爷俩开歌厅》,陈佩斯在银幕上晃来晃去,狂吼乱唱,那一段,是因为女人和父亲争风吃醋,跑去砸店泄愤。这个片子,我是在电视上看的,1993年左右。

有一幕:有部电影把父亲看落泪了,很多人猜不出来,我倒是在故乡露天电影院看过,片子叫《遭遇激情》,是1995年寒假,还真被感动了,冯小刚是本片的编剧之一,吕丽萍和袁苑主演,挺伤感也很浪漫,讲一大姑娘得了癌症,一个在剧组跑龙套的热心小伙儿,也刚刚失恋,就带着她到处走享受人生最后时刻,《八月》里出现的画面是他们上山去看红叶。想温习,可惜网上没有资源。

《亡命天涯》是1994年中国引进的首部好莱坞分账式大片,当时发行到我们县城是1995年了,不过,不是像《八月》里卖15块一张票,而是5块钱,我没去看。

上面提到的这些老片,在我26000多字的观影史里,都有写到,鱼叔会找时间,把这个系列发出来的,别急。

小雷和家人走出巷子,一群大妈在跳广场舞,背景音乐是《东西南北风》,黄安原唱,收录于1994年发行专辑《救姻缘》中,如果没记错的话,这首歌还用在了1995年朱茵、郭晋安主演的电影《笑林老祖》(也叫《少林好小子》)的片尾。

为了让小雷上“三中”请人下馆子时,街上传来的音乐是《我听过你的歌》,王焱、何影对唱,这首歌当时家喻户晓,音像店,电视台,广播里经常在放,出自王焱1994年的个人专辑《哪一天能拥有你》。

父亲跟随剧组出发,大巴车里的背景音乐是光头李进演唱的《你在他乡还好吗》,当年也红得不行,这首歌的词作者李广平老师,至今创作不息,现在就在我微信朋友里,前几天还给我号里关于民谣的那篇文章留言和打赏了。世界真小啊!

《八月》让我惊喜的,还来自于一种奇妙氛围产生的诗意,想象中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应该是大地光溜溜的,属于很少能见到树木的荒凉城市,干旱,缺水,夏天应该是无所遮拦,热得大地龟裂、透心。电影里诱人的葡萄架、苍郁的古树,茂盛的花草树木,嫩生生的昙花,水汽蒸腾的原野、植被,无处不在水色,大雨倾盆的光景,还是让我吃惊了。

这哪里是苦寒的北方,分明是丰腴的南方,像极了我的故乡,我的1994年!

赏味期限

春风十里,不如你。

书影音,见真心,

花你十分钟时光倒流,读我一篇小文春风不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