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人辞职设置冷静期,你这是当我傻吗?
带你解读职场,与我一起成长
一个人要坚持,是要学会聪明的坚持,而不是一味的只守着坚持。
就像詹青云说的:我们用裸辞的方法,是在告诉所有的老板们,不要让你的年轻人成为可以随时随地孑然一身,离开这份工作的人。
这个社会应该努力,让这些工作为年轻人带来尊严、幸福感、归属感,而不是要他们一味地坚持。
继婚姻冷静期后,网上又提出了要不要设置辞职冷静期,这是既离婚自由后,又在干涉工作自由了。
还是针对年轻人设置的,为了社会稳定,挽救冲动青年,年轻人辞职需不需要冷静期?
根据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其中,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对此,很多人都在讨论“年轻人”辞职的原因:
上午因为老板说了一句我不爱听的话,下午就辞职了;
同事圈子太复杂,办公室政治太麻烦,入职一星期就辞职;
做不出业绩,工资太低了,想找份工资高的工作;
并将年轻人爱辞职的原因,归结为“年轻”。
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有很多试错的机会,年轻没有来自家庭的压力。
职场新人类就是不爽就辞,所以我们的后果就是:不求后果,但求最爽。
我承认,很多年轻人辞职会有冲动的成分,无论是对薪资待遇、未来前途、人事关系不满意或者其他原因。
但是辞职的冷静期,完全没有必要设置,年轻人只是年轻并不是傻子,疫情当下,他不知道找工作难吗?
在这种情况下还坚持要辞职,难道仅仅是年轻人的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微信成了沟通工作的软件,朋友圈变成了单位发宣传的广告圈。
明明已经下班了,没有紧急的事情必须回复,却要求立即回复。
时刻担心领导传唤,提心吊胆体会被微信支配的恐惧。
2017年,王女士进入宁波某饮品店工作,担任店长职务。
2018年7月2日22时23分,王女士所在单位负责人,在工作微信群上要求在10分钟内发当月营业额,不发就辞退。
王女士因怀孕较早入睡未及时回复,10分钟后,单位负责人在微信工作群上通知王女士已被辞退。
第2天在王女士去店里上班时,单位告知其已被辞退,并拒绝向王女士支付上月的工资。
下班以后,职工有义务“时刻准备”接受指令安排并立即回复吗?
很多人表示,宁愿在办公室加班,都不愿意回家后在微信上谈工作,回家就想休息,而不是被工作填满,被无休止打扰。
还有一位网友分享他的经历:
上级总爱画大饼,2000的工资要我做出4000的工作量。
这都算了,关键是说话难听,毫无人情味可言,自己带病上班了很久,凌晨三点实在受不了去医院,给领导发消息请假。
他责怪我请假晚了,让下次生病早点说。
谁知道自己几点生病,这样没有人情味的公司还是早点辞职。
马云说员工离职的原因,只有两点最真实:钱,没给到位;心,受委屈了。
我们年轻人上班,真的不是来做慈善的,辞职真的不是冲动,你这点工资我很难给你做事啊。
前段时间微博有个话题是:为了保住工作有多拼?
连续加班、讨好领导、忍气吞声、不断学习。
这些选项在以前想都不会想,就像以前网上流传的一句话“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以前觉得中年人平庸,只懂得忍气吞声,他们不能在老板面前表现出愤怒,只能使劲地哈腰点头。
更不能辞职不干,因为还有房贷车贷要还,孩子要上学,父母要养老,家里的开支得靠这份工资顶着。
可现在呢,我们年轻人也为了维持生活,变成了曾经不喜欢的“中年人”。
加班熬夜、义务宣传、随叫随到,这些还不够吗?
企业只一味宣传狼性文化,要求职工睡觉、休假不能关机,要保证随时联系,便于对接工作。
如果领导真的将职工当职工看,而不是我看得起你赏你一口饭吃的傲慢;
将工作当作合作关系,而不是我给你工资,我就是你的衣食父母;
真的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而不是压榨员工节省开支,还会有那么多年轻人离职吗?
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不再只是解决温饱问题,也不再拼了命地挣钱,人们更多想寻找一种尊重和价值。
其实,并不是年轻人辞职需要冷静期,应该是公司更需要冷静期。
现在工作不好找,要不是实在忍受不了,谁愿意选择辞职?
一个人辞职是自己的问题,那么一代人呢?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少谈一点企业文化,少讲一点无私奉献。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无产阶级奋斗至今,就是为了能站着把钱挣了。
辞职要冷静,但不需要设置冷静期,没有人吃饱了撑的靠辞职凸显个性。
文 | 毒哥&星与尔
在这里,毒哥和你聊聊职场那些事,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