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6年,宦官刘瑾逮捕了20多位名臣高...
1506年,宦官刘瑾逮捕了20多位名臣高官。王阳明上疏营救,被廷杖四十,险些断气。他做礼部侍郎的父亲也因此被罢官,很快故去了。王阳明吃了半年牢饭后,被贬到偏僻荒凉的贵州龙场驿。善良的苗民将他安置在山洞中居住,后来,人们称之为“阳明洞”。
王阳明把中原儒家文明带到贵州的蛮荒山野,他根据当地风俗,因势利导,教百姓盖房子,烧窑制砖,放火烧荒,翻土耕种,深受民众爱戴。
王阳明身处艰苦环境,不忘回忆过去所学,潜心琢磨学问,思考“格物”之说,渐渐悟道。
谪戍期满后,他被派到江西庐陵县任知县。
一天,王阳明到江西金山寺游览,莫名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发现寺庙中有间禅房紧锁,随口问:为何这间禅房要锁起来?
身旁和尚答道:里面有50年前圆寂的本寺住持的不坏金身,为防外人干扰,所以常年禅房封锁。
王阳明若有所思,仿佛想起了什么,他坚持要进屋参拜,和尚很为难,只好请来方丈。
方丈说:前两代大师吩咐过,不能开启此禅房,除非有缘人亲临。
王阳明坚持说:我就是有缘之人。
方丈无奈,只好命人打开禅房。
只见禅房内,有一个跏趺而坐的肉身高僧。
面前的桌上有张字条,大家凑近一看,只见上写偈语:“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这时,大家才幡然醒悟:原来,上一世的王阳明(王守仁)是金山寺的一位高僧,他转生成王守仁,50年后,开门即是闭门人,高僧是在提醒王阳明,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心。#古史传奇#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他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阳明学”,传播“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哲学思想,他的学术思想远播东南亚,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据说,王阳明母亲怀孕14个月才生下他,他5岁还不会说话。
王阳明9岁时,他父亲王华考中状元,后来做了弘治帝朱祐樘的老师。
少年王阳明曾随祖父游历镇江金山寺,在此吟诗一首: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有人就说山比月亮大。)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就会看到山小,月更广阔。)
王阳明小小年纪,不仅出口成诗,而且诗意高远,富含哲理,可见绝非凡人。
王阳明临终前,自知时日已到,他对学生说:我去了!
学生含泪问他:先生可有遗命?
王阳明微微一笑,坦然道:此心光明。
说完,瞑目而逝。
王阳明一生只活到57岁,30岁前,他过得悠游自在。
走上仕途后,却举步维艰,做学问难,传播学问难,做君子难,做事业更难。
他曾遭奸臣陷害、文人嫉恨,受廷杖之辱、牢狱之灾,被发配边地,仍不忘造福一方百姓,后又带兵征战,身染肺炎痢疾,长期缠绵不愈。
他这一生,苦多于甜。
但他临终前,竟留下四字“此心光明”。
如此磊落旷达,令人感动佩服!
后人评价王阳明“上下五千年,圣人两个半”,意思是,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而不朽的圣人只有孔子、王阳明,外加半个曾国藩。#国学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