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吃鱼,聪明人专挑这3种!补肺养肝还益肾,刺少味美,全家都适合吃~
冬去春来,万物欣欣向荣,各类新鲜的食材层出不穷。不但是蔬菜、瓜果,就连不少的鱼类也是这时候最为肥美,被称为“春令时鲜”。
相比红肉,鱼肉的脂肪含量低,适当多食有助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老年痴呆、肠癌、肝癌甚至抑郁症的患病风险。
那从兼顾营养与美味的角度来说,在这数不胜数的春季鱼鲜之中哪几种最值得一吃呢?
鳜鱼又称桂鱼,每年的3~4月是其最肥美的时节。从古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就足以见得人们对春季鳜鱼的喜爱,也难怪数百年来它能独占“春令时鲜”的榜首,鲈鱼草鱼都比不过它了。
不仅味鲜,鳜鱼的养生功效也毫不逊色。《本草纲目》记载鳜鱼“可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很适合体弱无力、脾胃气虚、营养不良的人群食用。《食疗本草》还称它有补肺气、治肺痨的作用。
鳜鱼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钾、锌等物质,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美容养颜等功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鳜鱼虽然是淡水鱼类,但也含有一定的Ω-3脂肪酸,对心血管能起到保护作用。而且鳜鱼的嘌呤含量非常低,是为数不多的低嘌呤水产,痛风患者也可以比较放心地食用。
此外,对于懒得挑刺、担心鱼刺卡喉的人来说,鳜鱼也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鱼类,它的肉质细嫩丰满,刺还特别少,很适合老人、小孩。
鳜鱼可通过发酵手段制作成臭鳜鱼,既可促进消化,又能帮助化解湿浊,改善口臭、口中粘腻、头昏沉、大便臭秽、小便浑浊等症状。
做法:选择背上有花纹、大小在1.5~1.6斤左右的鳜鱼,清理干净后里外都均匀地抹上花椒盐,然后背部朝下放入木桶中,撒上姜片,盖上木盖用石头压紧,放置于10~14℃的阴凉通风环境中即可。
一般夏天需腌制3天,冬天需腌制7天。
不过,臭鳜鱼的气味有些人可能难以接受,那不如试试把它和前几天豆苗子推荐的时令野菜苜蓿搭配在一起,不仅鲜味更上一层楼,护心降脂的功效也更好。
做法:鳜鱼用开水淋烫去掉鱼皮、黑膜,打花刀备用。锅内放油,下入鳜鱼、葱、姜,煎制片刻后倒入开水,开锅后撇去浮沫,加白酒,盖盖炖15分钟,盛出。
另起油锅,下入苜蓿炒制,倒入鱼汤,加盐、胡椒粉、鸡精,再放入鳜鱼煮2分钟即可。
黄鱼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每年三四月正值大黄鱼的洄游产卵期,无论是营养还是味道都是上品,是最好的食用之际;到了晚春,小黄鱼也到了产卵期,同样是不可错过的美食。
在营养方面:
① 黄鱼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② 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帮助阻断和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辅助抗癌;
③ 含有较多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可帮助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
④ 还富含被称为“脑黄金”的DHA,能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改善大脑机能,提高记忆力。
中医则认为,黄鱼肉可入肝肾二经,有明目、安神、填精、益气、健胃等功效,对失眠、视力模糊、眩晕的人说尤为适宜。
从做法来说,清蒸是保留鱼自身鲜香特点和营养的最佳烹饪方式,如果再搭配上雪菜等其它食材,不仅有效去腥,还能补充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做法:黄鱼处理干净后改刀,加白胡椒粉、料酒、葱姜水腌制入味。锅内放油,下入花椒、五花肉末,炒香后加入葱姜末、雪菜。用适量白糖、白胡椒粉、料酒、酱油调味后浇在黄鱼身上。
把黄鱼放入蒸锅中,水开后蒸15分钟,出锅后放上红椒,淋上海鲜酱油即可。
渔民们常说“三月鲳鱼熬蒜心,四月鳓鱼勿刨鳞”,三月也是吃鲳鱼的好时节。
鲳鱼同样是刺少肉厚的鱼类,它每百克含蛋白质18.5克,钾325毫克,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镁、磷等营养素,可辅助降低体内血脂、血压,适当食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预防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另外,鲳鱼还具有通经养血、滑利关节、柔筋利骨等功效,很适合有消化不良、脾虚泄泻、筋骨酸痛等症状的人群食用。
不过鲳鱼的品种相当多,有银鲳鱼、金鲳鱼等等,价格也相差甚大。一般来说,银鲳鱼通身银白,价格相对较贵;金鲳鱼的鱼鳍和尾部呈金色,价格相对较低。
烹饪鲳鱼时可以搭配上同样有通经活络功效的慈姑,疏通经络的功效更好。
做法:在鲳鱼边缘切几刀,然后和姜片一起放入油锅,煎至两面金黄后倒入煮过慈姑的水。烧制片刻后放入慈姑片,再用适量蚝油、番茄酱、生抽调味,待食材全部成熟即可出锅。
鱼肉炖之前可以先放入加了料酒的开水中汆烫一下,这样既能有效去腥,又能保持肉色雪白。炖煮时一定要加开水而不是凉水,否则会影响汤和肉的口感。
蒸制的鱼在腌渍时不宜放盐,否则会让鱼肉提前流失大量水分,蒸好后肉质容易又老又柴,腥味还很难去除。正确做法应该是用白胡椒粉、料酒、葱姜水腌渍,鱼身上还可以加少许葱姜丝以及豆豉,进一步去腥提香。
鱼肉入锅前先裹一层薄薄的淀粉,或是沾一层蛋液,可以使其在煎制时保持完整形状,肉不散、皮不粘。此外,煎鱼前先放一些盐在锅里炒一下也是一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