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管理我的信息
01
昨天晚上,女儿豆丁坐在地上爬行垫上看书,我则是坐在沙发上看书,父女都是一个小时。豆丁翻完了20本绘本。我则是翻完了 的新作《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有空写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读了之后,我就问自己,我是如何管理自己信息的。
说到管理的信息,说起来是一件头痛的事情,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但是几年下来,积累下来的信息也是多得吓人。三台电脑每一个硬盘都是信息满满。非常杂乱无章。有时查找一点点资料,都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所以从今年开始,我对于自己的信息管理开始有那么一点点意识。至少不会随意乱放。
02
三大原则
那么对于自己的信息管理,我自己给自己定了哪些原则呢?
第一,分类管理。
在看《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提出了一种整理理念,那就是一元整理法,即把自己搜集到的所有信息放在一起(作者是放在一本笔记本中),是各种信息,不管工作还是生活还是学习。就是一堆放在那里。然后编上时间,按序排列。当然这样做确实也是有好处的,总是可是确切地知道东西就在哪里,就在那笔记本中,各种素材放在一起,也方便激发灵感。
但是我始终无法接受一元整理发,如果那么自己的信息都放成什么样子了。就是感觉一件玩具屋,各种玩具全部放在一个箱子里,你要玩一架飞机,那不是整个箱子找一遍,即便你知道这架飞机就在这个箱子,但是寻到的过程可想有多少艰辛。
而如何把玩具飞机放在一个单独的模型箱子里,是不是更加好找。我想从查找的角度来看。我更加偏爱分类。
第二,保存三遍。
这条简单,就是自己的信息,什么文件、资料(当然大多是电子版的),保存都是三份的。为什么,很简单,就是怕丢。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在自己信息管理中同样是适用的。你明明存在这里的重要文件,下次可能还真的找不到了。
保存三遍,比如有一份重要的公开课资料,我就电脑放一份,硬盘放一份,网盘放一份。有时候真的没有办法,简单粗暴的方法还是挺有用的。
第三,持续使用一两款软件。
正如上面所有,我的信息主要是在电子的,那怕有些不是电子格式的,比如收据发票,我也要拍照保存起来。电子的格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随身带着(带着手机是不是),并且随时调取(网路一般都有)。
为什么我的第三条原则是,持续使用一两款软件呢。首先是现在的管理软件是在太多,样样使用,没那个精力,其次是与其在选择软件上浪费时间,还不是把时间放在使用软件上面。最后,就是当我持续使用一两款软件的时候,自己的使用习惯更容易养成,使用频率高了嘛。
03
软件
所以第三部分,我就说说我在管理自己信息中,主要用了哪些软件。我根据我的使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软件粗粗分了分类。
第一、收集类
所有文档类搜集放在微云中。
看到文章全部放在印象笔记。印象笔记几乎收集了我的所有信息,不仅是看的文章,还有转存的思维导图、还有很多拍照的文件等等。
但是光收集其实作用不大,更加关键的是,要定期去整理复盘。比如整理印象笔记的文章,我就是通过加便签完成第二次整理。在微云中把一些更加相近的文件放在一起。
第二、创作类
创作类有三样。
长文写作放在有道云笔记。简洁的界面让自己写作的时候特别专心。
每天记录。主要放在手机上完成。我放在bear。这是使用的研制最高的笔记。
灵感记录。灵感记录要求快。我就放在Drafts上。Drafts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打开就是编辑的界面。是的只要点击点开就是显示立马记录的状态。
第三、整理类
整理现在主要是两个。
一个就是xmind。我用的是付费版,头脑风暴模式还是演示模式很不错。当然用xmind主要是整理自己的思路、搭建自己文章思路等等。
还有一个就是幕布。感觉幕布就是将线性记录与非线性记录结合在一起。
我用幕布现在主要是记听课笔记还有读书笔记。
03
结语
啰嗦了这么多,与我自己来说,就是暗示自己,不要想太多了,好好用这些吧。最难的是还是持续深入的使用某一种信息管理。
昨天当我读《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作者那么多年持续记笔记,而且是那种纸质笔记。我没有记错的话,写着本书的时候作者已经是189本了。充满整本书的是那种超人的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