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基本功省赛集训,给了我哪些收获
下面的大部分文字是写于10月1日那天,1日之前的前一天,刚好参加完第四次班主任基本功省赛集训,有感而发。也算是对于前几次集训的复盘。
1
每一次比赛是一次刻意练习
这是我近年来不断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最大的感触。在我看来,在没有人给你反馈,没有人给你指导的时候,不断的参与比赛,就是最好的自己培养自己的方式。
很显然,这一次的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也是符合刻意练习的一些基本特征。
刻意练习可用3F原则来概况,专注、反馈、纠正。
先说专注。
显然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是迫使我去不断聚焦班主任的一些基本能力,比如班会课的设计能力,比如沟通能力。这一次比赛,我是主要聚焦自己的沟通能力,在比赛中,我清楚的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还是相对差一点的,所以我就专注于自己沟通能力的提升,自参与比赛以来,看的所有教育类书籍,全部与沟通有关,写的读书笔记也是对于一些沟通模式的提炼。
其实一次比赛,是在聚焦某一项能力,让你近距离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知不足之后学会聚焦。
再说反馈。
比赛中各种考量指标、比赛结果、导师建议都是一些比较好的反馈。平时其实自己忙成狗,是基本没有停下来脚步去审视身边的一些反馈的,更加可怕的是,身边没有什么反馈。而比赛就是提供大量反馈的场所,反馈让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里。
最后说纠正。
集训环节中加入了导师指导,导师指导的最大效果就是可以及时给队员提出纠正意见。特别是在情境模拟这个环节,选手表演、答辩完毕之后,导师会根据刚才的情境模拟情况,提出一些针对性问题,最后会纠正选手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所在,比如有时选手对于案例分析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的,这个时候导师就会帮助选手去发散思维。
2
多一点非线性思维
在集训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样一个案例:
班级来了新的科学老师,班上学生反映科学老师的课听不懂,甚至有些学生反映老师不会上课。现在其中一名学生找到你这个班主任,问班主任改如何应对,
情境中是出现了学生与班主任的对话,但是后来导师要求,改怎么与科学老师沟通。
那个时候,我模拟与科学老师沟通,其实就是典型的线性思维,想到什么问题就想着去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去思考问题背后的本质所在。我就直接跟科学老师说了班级的情况,在直接说的过程中,其实我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想着既然有学生听不懂,那就跟科学老师说听不懂。其实啊,学生能否听懂科学老师的课,还是表面的问题,深层次问题还是老师与学生的情感联结没有连接起来,老师与学生还不够了解,甚至还处于磨合期。首要做的工作不是立马去解决课堂问题,而是要去解决师生的相处问题。
所以沟通的时候,不是直接说明,而是可以邀请科学老师参与班级活动,让科学老师与学生多接触。这样处理问题,就不再局限了,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3
永远去相信每一种诉求背后的正面意图
相信学生出现的任何状况、问题,背后都有积极的一面,都有其合理成分。用这样思维去处理学生问题,既是一种老师的自我修炼,为什么说是一种修炼,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面对学生问题,情绪打头阵,而情绪常常会遮蔽问题背后的积极一面。
继续说上面的案例:班级来了新的科学老师,班上学生反映科学老师的课听不懂,甚至有些学生反映老师不会上课。现在其中一名学生找到你这个班主任,问班主任改如何应对。
学生已经找到了班主任。当时我就是那一个班主任。学生是另外一位导师扮演的。学生姑且叫做小明吧。
下面是我当时与小明的部分沟通实录:
我:小明,什么事情,跟老师聊聊吧?
小明:就是班上一些同学说新来的科学老师的课听不懂,有的还说科学老师不会教书。
我:看得出,你很担心。
小明:可不是吗,上课听不懂,考试考不出来啊。
我:确实,上课听听不同,会影响学习,说不好,成绩还会下降。
我:小明同学,来找我之前,自己有想过一些办法吗?(下面是头脑风暴)
从上面的沟通片段来看,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寻找到的正面意图是,学生担心上课听不懂学习成绩会下降,而不是学生在刁难老师。而这样的正面意图,是在帮助我这个班主任与小明能够在同一个出发点思考问题,我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目标:怎么做可以让那些同学上课听得懂(既然与学生交流,那就引导学生去改变自己)。
确定了共同目标,一起想办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