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秋燥”
秋天给人的感觉就是“天高气爽”、“万里无云”,总之是十分舒适宜人的。然而,伴随秋季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秋燥”,此时,不少人会发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开始时不时“骚扰”自己一番,这些变多、心情烦躁、眼睛干涩……仿佛整个人都变得特容易“枯”!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的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咯,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或鼻衄于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前者几乎无人可免。喉、咽也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此外,肺与大肠还有密切联系,互为表里,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便秘。
传统中医认为,秋季在五行中属于金,主燥。另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燥气伤肺,故秋天需润燥、养阴以养肺。秋燥病邪一般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而燥邪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热,一偏于,秋分前,属于温燥;秋分后,属于凉燥。无论是“温燥”还是“凉燥”,都会导致人体出现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烂嘴角、流鼻血、咳嗽等一系列症状,这也正是秋燥所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所以,不仅要润肺,还要润肾脏,滋肾阴。阴液代表人体的水液,水液充足,肠道才能得到滋养,自然可以改变大便干燥症状。白色入肺,故白色食物对肺有保养功效。平时常吃的白萝卜、雪梨、百合、银耳、山药、莲藕等等,皆色白,皆有润肺养阴之功。另外,入冬后室内若开暖气,亦会产生温燥,导致人咽干、鼻干、眼干等不适,此类食物皆可食用,煮熟后服用更好。
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入秋后,气候干燥、燥气容易伤肺,如果再食用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姜为宜。但我在此提示——秋季并非绝对一点也不能吃姜,关键是不能“多食”,对于阳气不足者,但吃无妨!秋天,饮食上可多食酸味食物,以助肝气(秋季,肺金旺而克肝木,故要保护好肝)。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白萝卜、怀山药、白扁豆、芝麻酱、银耳、鸭肉、花生、柚子、梨、苹果、石榴等。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在此需要强调一下,秋季烧烤最好远离。
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滋阴润燥,蜂蜜颇擅其功,我临床上常建议大家在秋季此多服蜂蜜,可以因症而酌加乌梅、生姜、陈皮等。蜂蜜既是可口的食物,也是一味良药,其味甘性平,兼能补虚、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秋燥盛行,可出现皮肤干燥,嘴唇干裂,可每天用温水冲服一杯蜂蜜水,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引起的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肌肤晦暗、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症状也能得到缓解。再者,蜂蜜外涂局部还能治疗口疮、皮肤皲裂、水火烫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