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任齐王时,曾有两人劝他谋反,一人后来被刘邦捉拿

公元前203年,韩信平定齐国,汉王刘邦封其为齐王,此时,韩信已灭魏、徇赵、胁燕、定齐,一时风头无两,威震天下。此时,楚汉战争也已到了决战的时刻,天下军事势力只剩下了三方,刘邦、项羽和从属于刘邦,却独自领兵在外的韩信。

韩信的强势崛起,让项羽感到恐慌。项羽于是派谋士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希望能够联合韩信共同对付刘邦,或者让韩信两不相帮,保持中立。

武涉见到韩信说:“今楚汉二王之争,您起决定作用,投楚则楚胜,投汉则汉胜。项王如灭亡,汉王接着就要对付您了。您和项王有旧交,何不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

武涉的话说得很清楚,对当前的形势分析得很透彻。韩信当然也明白自己对刘邦和项羽双方的重要性,但是想起当年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项羽重用,后来不得已投奔刘邦的往事。

于是,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武涉走后不久,蒯通也趁机劝韩信自立。蒯通是韩信身边的谋士,他是范阳人,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在天下刚开始大乱时,曾跟随武信君武臣平定赵地,蒯通单身匹马进入范阳城,说服范阳城县令徐公归降,燕赵之地三十多座城不战而定。后来,蒯通跟随了韩信,曾为韩信献上平齐之策。

蒯通曾学过纵横之术,又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他早就打算劝韩信自立为王,不过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他觉得时机成熟了

蒯通深通游说之道,又是韩信的亲近之人,因此,他没有直接劝,而是先用隐语暗示韩信说:“我曾经学过相面术,从您的面相看,您最多不过被封为侯爵,不过却有生命危险,而看您的背形,则非常尊贵,贵不可言。”

韩信问:“您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蒯通于是请求韩信屏退左右,先给韩信分析了天下大势,说:“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两方已相争多年,一时难分胜负,现在您决定着天下的归属,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

接着,蒯通又说:“现在为您着想,您不如自立为王,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您用兵如神,又占据强大的齐国,您如制止楚、汉间的争斗,谁敢不听从!然后,您再以恩德安抚诸侯,礼让贤士,那么天下诸侯都将竞相朝拜齐国。我听说'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希望您深思熟虑。”

韩信还是没有忘记刘邦的知遇之恩,说:“汉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

蒯通说:“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曾是生死之交,亲密无间,最后却自相残杀。现在您和汉王的关系,不会比那张陈二人关系更紧密吧。当年,越国大夫文种辅佐使勾践称霸中原,功成名立而身遭杀害。'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您功高盖世,归附楚国,楚人不信任您,归附汉国,汉人害怕您。处在人臣的地位,名望却高于君主,我实在为您担心。”

韩信听后,开始低头沉默不语,片刻后抬头说:“先生暂去休息,我要考虑一下。”蒯通只好退下。

几天后,蒯通见韩信没有动静,他对韩信还是抱有很大希望,又劝说到:“功业难成易败,机会难得易失,及早决断,不要犹豫不决,贵在付诸行动。”

但韩信仍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以为功多,汉王不会夺回他统治的齐国,于是婉言谢绝了蒯通的建议。蒯通因游说而不受信用,害怕被杀,就假装疯狂而做了巫师,离开了韩信

天下平定后,韩信先是因罪被贬为淮阴侯,后来又因谋反而被吕后处死灭族,临死前韩信想起蒯通的话,不禁仰天长叹:“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当时刘邦在外平叛,没在京城,归来后,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吕后韩信有什么遗言,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刘邦于是下令齐国捕捉蒯通。

蒯通被带到刘邦跟前,刘邦盯着他问到:“是你唆使淮阴侯反叛?”蒯通面无惧色,十分干脆得回答说:“是的,可惜韩信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落了个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他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

刘邦指着蒯通,很生气地对两边的侍卫说:“烹了他。”蒯通大喊道:“冤枉啊!”

刘邦大声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争辩说:“秦失其政,有才者夺之。当时我是韩信的下属,眼里只有韩信,并不知道陛下您,这就像狗一样,只忠于他的主人。况且当时和您一样,想争夺天下的人数不胜数,你能把他们都烹了吗?”

刘邦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把蒯通放了。蒯通回到了齐国,后来做了齐国国相曹参的宾客,终老于齐,三国时刘表的谋士蒯良和蒯越是他的后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