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的部分对联的探讨... 2024-07-28 16:34:09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征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旧唐书·李白传》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即今贵州一带),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诗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继屈原而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君名白,广汉人。性倜傥,好纵横术。善赋诗,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词, 恐古人之善诗者亦不逮,尤工古歌。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可见当时的李白不用为生计发愁,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个有才且仗义的富二代。李白仗义,善剑术,甚至欲拜师当世剑术第一人裴旻。裴旻,文宗时唐有三绝,李白诗、裴旻剑、张旭草书,可见李白的剑术不是一般的什么文人雅趣,他自己也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提到过(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有:“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在我看来实为自谦。《侠客行》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李白对古代慷慨燕歌之士的敬意,颇有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意味,这种情怀可以说贯穿了他的一生。应当说,李白,成了盛唐的一个意象,民间流传最广的太白捞月亦是如此,相传《唐摭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李白著官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然而当今典籍中并无此段记载他是否真的死于当涂已经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最后留在书册的只是,长安放逐了他,可她依旧是李白的美人(李白《长相思(其一)》有:“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旧居安西碎叶城,因此有学者认为,李白在当时应属胡人,陈寅恪先生就是这一观点的提出者。他认为,李白生于西域而非中国,且李白自至中国后方改李姓(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有“然则太白由西域迁居蜀汉之时,其年至少已五岁矣。是太白生于西域,不生于中国也”“又考李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及范碑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之语。则是太白至中国后方改姓李也。”)。然而,《新唐书》却有李白出生于中原的说法(《新唐书》有:“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循还,客巴西。白之生。”),当然,有研究者认为《新唐书》的记载可信度不够高,但李白的族叔李阳冰曾提到过李白的身世:“神龙之始,逃归于蜀…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阳冰《草堂集序》)。除此而外,陈寅恪先生自己也曾撰言“汉人与胡人之分别,在北朝时代文化较血统尤为重要。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凡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所不论”(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种族之分,多系于其人所受之文化,而不在其人所承之血统。”(陈寅恪《元白诗笺征稿附论:白乐天之先祖及后嗣》),归根结底是文化认同,而李白的认同感,一首《胡无人》都写了出来:“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怎么会认为我中原没有人呢?泱泱华夏兴盛得很。我觉得这样的人实在可以称得上志士,和最近看的《觉醒年代》中的青年人一样的气吞山河,除了一身傲骨更有满腔热血,这就是李白。当涂李白墓气吞高力士;眼识郭汾阳。采石矶太白楼荐汾阳再造唐家,并无尺土酧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当日神仙笑傲;喜妃子能谗学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脱去名缰利锁,让先生诗酒逍遥。元人叔逊《李谪仙》云:“召对金銮殿,荣膺白玉堂。气吞高力士,眼识郭汾王。醉骨生疑蜕,诗名死更香。何由见颜色,月落照空梁。”,清人王锡《过李白庙》云:“谁道谪仙狂,豪情托举觞。目无高力士,心识郭汾阳。”其所述李白醉酒令力士脱靴自不必说,郭子仪之句则大有考究。太白曾作《赠郭将军》,但其中所写似又与郭子仪生平不符,旧籍中也未曾提及李郭二人相与境况,只有《新唐书·李白传》中有与郭子仪相关的部分:“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后世多以其为真,故有李郭二人交好之说,然《新唐书》较原本增添许多情节,是非真假有待考证。相传后世汪小蕴《论邺侯李泌》一诗中有“一代威名迈光弼,千秋知己属青莲”,可见这一说法流传甚是广泛。采石,李白曾多次来马鞍山采石矶漫游,传说李白醉后跳江捉月而死。青山,又名谢公山,在当涂县境内。李白死后葬于此处。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玄宗命写《清平调》三首,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之句,赞美杨妃美貌,备受玄宗赞赏。不料高力士因前有脱靴之辱,乘机诬陷李白以赵飞燕私通赤凤来暗讽贵妃与安禄山间的暧昧关系,杨遂向玄宗进谗,李被逐出朝廷。“在咏太白楼众多楹联中,此联独具只眼,不愤恨杨妃进谗,反而表示喜悦。从创作角度看,诗人遭受种种挫折与不幸,实为写诗的动力,使诗人不能不写,不能不把压抑在心底的最深刻的情感、带着眼泪的情感倾泻出来,从而推动了他的创作登上盛唐高峰。所以说'不幸’也正是'幸’。”(语出蒋竹荪)当涂李白墓朱彝尊人道君如云里鹤;自称臣是酒中仙。采石矶太白楼姚恭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人道君如云里鹤”称道李白的出尘风度,“云里鹤”清逸非常,鹤亦是高风亮节之物,与李白身上较之常人罕见的儒道侠精神颇为契合;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只此一句便使李白的谪仙风貌跃然纸上,其潇洒不拘、绝世独立之态远非常人可比。“狂到世人皆欲杀”一句化用杜甫《不见》诗:“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李白的狂,不是狂妄,是狂傲,是狂放,当世惊艳于他的才华,岂肯置他于死地?怜惜李白命运的又何止杜甫一人?要杀李白的无非是认为自己受到冒犯的朝臣,一个个串通起来要他的性命。当我从史书里看到,某某官员嫉恨他到了一种怎样的地步,后人的注脚总是说,这是一种比喻,是一种夸张,可在大唐盛世,在皇权附近的人,他们的欲望可以在几句话间达到顶峰,为什么他们恨他是一种比喻,为什么不能是写实是白描,为什么是夸张是放大,为什么不可以是缩小?他们恨透了他。玄宗皇帝爱才惜才,赐他美酒佳肴,赐他黄金百两,他对待李白也不过是像爱一只会唱歌会说话的鹦鹉,说到底让他爱的不过是高高在上的虚荣心。那帮权贵更是如此,在他们眼里,李白的才名不过是浩荡皇权下死去的吉祥物。宣城敬亭山太白楼闵鄂元千尺青山,妙句岂惟凌小谢;一龛金粟,后身须信是如来。 宣城敬亭山太白楼低首谢宣城,凭栏却忆骑鲸客;前身陶彭泽,漉酒多招采药翁。 采石矶太白楼吴燕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首;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势峥嵘,峰峦遥接,岩壑灵秀,蜿蜓起伏,林木葱郁,泉水潺潺。史载南齐诗人、宣城太守谢朓酷爱其胜,谓之“山水都”,曾筑室山南。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清·王士祯《论诗绝句(其三)》:“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白紵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生前既爱青山风景,又仰慕谢公品格,曾一心想与谢眺结为异代芳邻(李白《题东谿公幽居》有:“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小谢,即谢脁。“一龛金粟,后身须信是如来”一句化用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金粟如来即佛教中之维摩诘大士。《维摩诘经》中说他是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善于应机化导,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以道家与佛教思想贯穿其中,构思不可谓不妙。骑鲸客,语出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据传李白曾自署“海上骑鲸客”,但并未查到相关出处,不知是否讹传。关于扬雄,李白曾有诗云:“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称颂扬雄文采卓越,为不世出之才。“前身陶彭泽”集苏轼《次韵黄鲁直书伯时画王摩诘》“前身陶彭泽,后身韦苏州”句,陶彭泽即五柳先生,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载:“陶渊明嗜酒,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热,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葛巾漉酒典出于此。若“骑鲸客”意指李白,那么“采药翁”可能引自李白《留别广陵诸公(一作留别邯郸故人)》“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句;又或“骑鲸客”指扬雄,那么猜测“采药翁”可能指刘子骥,陶渊明《搜神后记》有:“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则拉人作衬,意在赞颂太白出尘脱俗的不凡气度,我虽有两种猜测,但更倾向于第一种。王士祯评谢朓诗为上品(王士祯《渔洋诗话》有:“中品之谢朓,宜在上品。”),李白有“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我吟谢眺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向来喜爱那种天然浑成的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们的诗作便是有这样一种共通的特点。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是天下士人对韩朝宗的赞美。李白《与韩荆州书》云:“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当时李白尚未受到玄宗赏识,可是年轻气盛,全篇都是倚马千言的少壮豪情,只是此次干谒过后似乎并未受到重视,故此处以韩荆州不识大才反衬李白的不同凡响。宣城穿云亭吴慎旃如何邀月问天,想是平生知己少;只可以诗下酒,懒开醉眼看人忙。采石矶太白楼齐彦槐紫微九重,碧山万里;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李太白祠联匡山怀哲士;青莲慕奇才。“邀月问天”化用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及《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在《将进酒》中这样写:“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懒开醉眼,醉已然是醉了,而我不愿醒来。李白的潇洒恣肆是最吸引我的一点,我喜欢写诗,喜欢舞文弄墨,那么不管成名与否我都会写,写诗不是为了讨好权贵,是我有这样的能力和兴趣,而他们恰好欣赏。这样的李白即使是求官,目的也是成为重臣做出一番事业,至于如何去做却不得而知,以至于当单薄的政治理想受到冲击时,他是孤立无援的。我始终觉得李白未经世俗社会的打磨,他的一切都太过干净,太过理想化了,我想这也是他不被人理解的原因吧,永远保有一种天上谪仙人的出尘感。紫微原为命理学的一种,以星相占卜命运,此处应为中书省,代指皇权,李白有“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李白《赠郭将军》)“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李白《古风·其一》)之句。古有九重天之说,九重天子则指皇帝。李白《山中问答》有:“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有:“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可知身在宇下而怀山川,自有其放达之妙。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洗练》有云:“体素储洁,乘月返真。”流水一句是为集句,以此句赞太白诗文清新俊逸、不事雕琢。这是盛唐的月光,李白是热情的生命本身,他痛恨使生命摧折的一切,所谓天成。匡山,指绵州彰明(今四川北部)大匡山,又名大康山、戴天山,为李白少时读书习剑之地。杜甫曾有诗云:“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杜甫《不见》)李白诗“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李白《别匡山》,此诗诸本均未收录,惟见于《彰明县志》《江油县志》及北宋《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碑载此诗无题,题始见于县志。后作《上安州裴长史书》云:“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此诗即其远游之始,辞乡之作。文据宋碑移录。)为作别匡山所写。此联中的青莲,我认为含双关意,不单指李白。匡山对青莲,那么青莲为地名可能性较大,在匡山怀念李白少年时,在青莲感慨李白的举世才名。应当注意的是此联使用的词是“哲士”,古称读书人为士,什么叫做“哲”?《说文解字》中说:“哲,知也,从口,折声。”段注:“《释言》曰:哲,智也。”哲就是智慧,《周礼·地官·大司徒》把智慧作为六德(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之一,郑玄注“知”为“明于事”。唐代有“亚圣十哲”,所封之人均为良将谋士。因此我认为,将李白称为哲士,看起来毫不新奇,但实在是很高的评价。古往今来不计其数的评论家认为李白处世哲学欠缺,在现代来看就是情商低,关于这一点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讲得很清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因为他有才华,他有傲的资本,也许这可能被看成是矫情,但在唐代,在中国历史长河里,这是传统文人的风骨。采石矶太白楼笛吹黄鹤楼中,想当年无限骚情,一曲江城歌古调;舟泊翠螺山下,慨此日重寻胜迹,千秋风月念斯人。采石矶太白楼胡书农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李白有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闻笛》,诗的前两句为“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化用此诗以追忆李白当年感怀伤己、追悼古人的情态,亦有将李白比屈原的意味,为李白郁郁不得志抒怀。翠螺山,原名牛渚山李白有诗《牛渚矶》(“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融情于景兼怀古人以抒怀抱,此处大有步李青莲后尘之意,道是山川风物俱因青莲而闻名。我读来觉得与柳侯祠联有相似处,“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青莲虽逝然情采依旧。相传李白在天宝年间访歙县名士许宣平时,在楼上饮酒赋诗。太白楼有前后两进,依山傍水,风光优雅。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大概很多文人在史书上都会留下这样一笔,酒杯,明月,实在是古诗中一座旧矿山。“'我来依旧’,既写'江山不异,美景长留’的欣喜,又寓'继承发扬,无愧先贤’的壮志,更显出一片乐观情调。”(语出何以聪)。《赤壁赋》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缭,郁乎苍苍”,胡书农这一联给我的却正是这样一种画面感,当年谪仙的意气风发,而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历史是一场战争,从昂扬到苦闷,改变的只有时间,给人留下的是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无力而苍凉的怀念。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赞 (0) 相关推荐 诗仙李白名句100句,至情至性,大气磅礴!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 ... 【云帆品读】王鹏:飞歌蜀道唱诗仙 ——读李葆国《自成都至江油道上》 云帆品读 王鹏 飞歌蜀道唱诗仙--读李葆国<自成都至江油道上> <中华诗词>2019年第2期,刊登诗人李葆国先生三首七律.第一首<自成都至江油道上>:第二首 ... 誉为“诗仙”的李白,在对联上栽了个大跟头,上联却流芳千古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誉为"诗仙"的李白,在对联上栽了个大跟头,上联却流芳千古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一生豪迈纵逸的个性,写出许多流传 ... 周日对联擂台“第3期”【出句:李白问酒何家劲】 周日对联擂台"第3期" 本期主评:贵州唐世友在美国华盛顿 [主评简介]唐世友,男,汉族,1942年生于贵州黄平.对诗.书.画.联均感兴趣,特别喜欢对今古绝对,不少楹联作品在< ... 走下神坛接地气——就金锐先生文探讨对联的大众化 编者按:对联的雅俗之争由来已久.追求意境.美感也好,崇尚为现实服务.接地气也好,各自都有自己生存的土壤,存在即合理.本可以相安无事,如果为了标榜自己清新脱俗,不食人间烟火,把从故纸堆里淘来的.不着边际 ... 【联理探讨】对联中的几种特殊韵律格式 本文作者辽宁徐有会近照 [嘉宾简介]徐有会,男,汉族,1969年出生,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中语文教师,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有多篇新诗在市级报刊发表,目前专注于对联创作. 对联中的几种特殊韵律格式 ... 【联理探讨】座山雕的三副对联 人间灵应无双地 天下威严第一山 这是2004版<林海雪原>中的一组对联,对仗严谨,气势恢宏,威虎山的威武与座山雕的霸气展露无遗.不过,这组对联不是<林海雪原>编导 ... 【对联故事】李白妙对戏佞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qu ... 从具体例子出发,探讨对联格调有哪些 撰联指南 对联吸收了许多文体的行文特点,如诗.如词.如曲.如文者皆有.民国学者秦同培对此有深入的研究论述,他在<撰联指南>一书中将其总结为"格调"二字,并区分为诗语格调 ... 杨栩生:李白生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李白生平研究中 幾個問題的再探討 楊栩生先生 摘 要:一.關於李白<冬日歸舊山>詩的作年.論者認爲是開元十二年李白即將告別 "舊山"的產物.本文辯其對李白此詩理解有誤, ... 【联论探讨】浅谈对偶在对联自对中的运用 浅谈对偶在对联自对中的运用 作者:福建 李忠云(蜀山剑客) 作者简介 李忠云,网名蜀山剑客,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福建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联都网站站长.历年来在海内外各级征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