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弢夫:谈失传的奎派

本期原刊于:1958.2.03 《新民报》

整理:薛麟郎

“春台一声把王催,三庆长庚也皱眉,怜他四喜余三胜,捉放完时能碰碑。”

这首诗是百年前北京的京戏爱好者作的,用它来形容当时京戏界三大须生中的张二奎在春台饰演“打金枝”唐王的一时胜况。诗句好像有些夸张,但当时的张二奎确有过人之处。首先是他的像貌好、体魄大,扮演的王帽戏,雍容华贵,丰度大方,具有美丈夫的仪表,外形之佳一时无二。再就是他的嗓音嘹亮宽大,也号称无敌。据说他演“打金枝”的唐王,上场唱的第二句“景阳钟三响把王催”的“催'字,能破空而出,声震屋瓦,洪亮惊人,所以才有使长庚皱眉、三胜饶戏的诗句。

但张二奎并非仅仅靠他的体貌嗓子过人。而成为“奎派”的开创者,同时他也是富有创作能力的能唱善作的艺术家,除他的王帽戏以矜重大方、腔调平正、工力独到得创立“奎派”旗帜外,像他演“探母”中的杨延辉,在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情感方面,更能细入微,尽情尽理。塑造四郎形象,同行奉为榜样。唱的方面更能把他平、朗、宏、伟的歌声一变为委、惋、凄、恻,使观众酸鼻,足见“奎派”得与程长庚、余三胜并驾齐驱,绝非幸致。但程,余文武俱佳,昆乱不挡,戏路宽敞,自较张为优,张居殿军也很公允。

据传为程长庚老板

“奎派”的传人,首推杨月楼(杨小楼的父亲)、孙菊仙。杨体伟貌丽,文武不挡,也以“探母”驰誉剧坛。孙菊仙也是貌伟声宏,除得张二奎亲传之外,还经过程长庚指导。他曾和人论唱说:“唱戏不能用一样不均的劲,响的要如雷鸣海啸,轻的要像鸟语虫鸣,大的要如山岳,小的要像毫毛。”这几句话很能道破唱法中抑、扬、顿、挫的奥妙,不愧为“奎派”传人。

杨月楼先生 薛平贵

他的名作像“朱砂痣”、“逍遥津”、“魚肠剑”、“教子”、“柴桑口”、“雍凉关”等戏,都是很成功的。例如“逍遥津”中的“回龙腔”“.....好不伤悲”的一句,好像叫散,实际有板,“伤”字在飘摇无定的、轻细如丝的行腔,而从悲愤的心情里把“悲”字用纯粹的唇音喷了出来,干脆、沉痛可称绝妙!乍听他的唱,似乎不出奇,一经仔细玩味,又觉得其中很繁复,工尺幻变,很不易学,确有高妙独到的工力。

学“奎派”的,除上述之杨、孙二人外还有双阔庭、许荫棠、德建堂、时慧宝、白文奎、韦九峰等,但只能称之为学孙不够学“奎派”的程度。

时慧宝先生 庄周

前三大须生程、余、张,张二奎是票友下海。后三大须生汪、谭、孙,孙菊仙是票友下海,一师一徒,出身相同又同居第三,这也是很巧合的。

现在的奎派已绝响,只能从孙菊仙的唱盘还可以听到“奎派”的遗韵。

(0)

相关推荐

  • 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42)程长庚

    早期老生 从1790年徽班进京,到1830年大批汉调演员入京参加徽班演出的这段时间,是京剧形成的孕育期.大在1840-1850年之间,是京剧逐渐成熟的形成期.在京剧形成的初期,各个行当都有一批技艺精湛 ...

  • 梅兰芳对谭鑫培创新精神的继承和超越(邹元江)

          梅兰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表演艺术家,除了他自己艰苦努力之外,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在刚刚踏入戏曲艺术的门槛之时就得到了当时在艺术上已经炉火纯青的谭鑫培.杨小楼.王瑶卿.陈德霖等一大批老一辈艺术家的 ...

  • 【戏曲曲艺】从《同光十三绝》描绘的十三位艺人的家世和传人 了解京剧的发展脉络

    图片来源豆瓣博主RECLUSE日记 同光时期(清朝时期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1874年),是京剧形成并走向巅峰的时期,也是京剧快速流布形成全国性影响的大剧种时期."同光十三绝" ...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五.一)

    伍 京剧的超级明星 一 说起京剧的超级明星,一定要提到"同光十三绝". 下页这幅由晚清画家沈容圃绘制的人物画,长有丈余,现收藏在梅兰芳纪念馆. 画上的十三个人,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

  • 四海一人谭鑫培(一)

    戏曲艺术流派的产生,是戏曲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戏曲表演艺术走向成熟与鼎盛的标志.中国的戏曲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她具有艺术流派众彩纷呈.争奇斗艳的特点.从演员的表演体系中,这一点有着充分的 ...

  • 徐城北:百多年前的谭鑫培探病程长庚

    (刊于2008年1月28日解放日报朝花副刊) 在临近岁尾的时候,写了一篇应该在岁首发的文章.今天是中国电影百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则是由当时梨园的伶界大王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这时的他,早 ...

  • 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44)张二奎

    张二奎 张二奎(1814-1864年),名士元,字子英,原籍河北衡水(一说为浙江人),生于北京.他原是清道光年间工部"都水司"经办,因酷爱京剧,常以票友客串的身份在"和春 ...

  • 晚清梨园往事:汪桂芬吊嗓惊艳戏迷,谭鑫培《卖马》惊艳汪桂芬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也是"国粹"之一,影响相当深远.如今回过头来,了解当年京剧的奇人奇行,也是一种乐趣.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晚清梨 ...

  • 赵本夫谈枕边书

    赵本夫,作家 中华读书报:早期您接触文学的唯一途径,就是阅读.能否说说您早期的阅读?哪些作品印象特别深刻? 赵本夫:我1961年从乡下考入家乡的丰县一中.当时,这所学校全省有名,校园占了县城近四分之一 ...

  • 记者谈:京剧奚派票友大赛

    票友名家汇聚石门空前 奚派艺术传承后有来者 中国京剧首届奚派票友大赛开创先河 文/郝小学 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京剧奚派艺术,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中国京剧首届奚 ...

  • 转:老沈谈净行“三奎”

    当年中国京剧院有三位实力雄厚的铜锤花脸-王泉奎.娄振奎.赵文奎,人称「 "铜锤三奎".把这三位放在一起,除了他们的名字中都带奎字的巧合之外,最为难得的是三位均是金少山金派艺术继承人 ...

  • 纳博科夫谈偶像:论契诃夫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小说家.文体家.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著名作品有<庶出的标志>.< ...

  • 唐弢:谈封面画

    书籍封面作画,始自清末,当时所谓洋装书籍,表纸已用彩印.辛亥革命以后,崇尚益烈,所画多月份牌式美女,除丁慕琴(悚)偶有佳作外,余子碌碌,不堪寓目."五四"新文艺书籍对这点特别讲究, ...

  • 纳博科夫谈读书和论写作[书香闻过录]

    纳博科夫谈读书和论写作[书香闻过录] ~~~~~~~~~~~~~~~~~~~~~~ 读纳博科夫的访谈集<独抒己见>,透过许多独特而有趣的言谈片断,对他的创作思想和历程有了更多了解,特摘录部 ...

  • (法7)精益书籍推荐阅读---《新乡重夫谈丰田生产方式》

    [日] 新乡重夫 机械工业出版社 1.作者简介 新乡重夫,日本工程师,出身于佐贺县,工业工程(IE)领域世界著名的品质管理专家,著名的丰田生产体系创建人. 新乡重夫在品质管理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在美国出 ...

  • 钱绍武先生谈朱曜奎教授的艺术世界——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钱绍武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中央美院教授.博导) 朱曜奎教授作品欣赏 朱曜奎教授作品欣赏 朱曜奎教授作品欣赏 朱曜奎教授作品欣赏 朱曜奎教授作 ...

  • 浅谈相术 | 江湖派、学术派的区分

    命相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四象八卦为基础,综合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有很高的实用性. 中国古代的相术,流派也很多,大致可分为两派. 一.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