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人生,眼里有生活,心中有诗意

文 | 甘蓝蓝 · 十点读书原创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有一位嘉宾,才华不输蒙曼、气质不输董卿。

她就是中南大学的教授杨雨。

27岁获得博士学位、33岁被评为教授,现在47岁的杨雨身上,没有人到中年的疲惫和沧桑,温婉的外表、柔美的嗓音,加上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她圈粉不少。

杨雨曾说:“诗不是胭脂,却会让女人心颜常驻;诗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诗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中国人的诗意,是骨子里的。

大多数人从会说话起,就开始念诗,识字的第一步,也总是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开始。

诗,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教育,几千年里,浸润中国人的灵魂。

我们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里学会体谅别人的苦;在“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里懂得亲情可贵;在“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感受为理想殉难的情怀。

无论在任何时候,喜欢诗词的人,都有特别的气质和胸襟,即使跌入世俗,也有一颗清明的心。

曾有学生问95岁的文学大家叶嘉莹:“诗词很美,可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叶嘉莹说:“古典诗词中积蓄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诗词,总能用短短几个字,写尽人生起落和风景,也把友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胜过千言万语,一句顶一万句。

试想,我们要用多少文字,才能表达出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中对故人的思念;

要用多少笔墨才能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中,让云彩、花朵、春风都嫉妒的绝世美貌。

人们常说,读诗词的人,眼中风景不同,说起话气质也不一样。

普通人看到大江大河,只会说:好壮观;

读诗词的人,吟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普通人看到河边落日,只会说:好美;

读诗词的人,脱口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从小爱读诗词的孩子,学起语文也比别人轻松很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而成年人读诗词,读的是一种心境,修身静心。

中国诗词的起点,是《诗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最高位置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排在第一的就是《诗经》。

它不只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唯美;

也有“硕鼠硕鼠,莫食我黍”的平民坚信;

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同仇敌忾;

也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坚贞爱情。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内容丰富,记录着几千年前的生活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这些流传千年的句子,都写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杨雨的母亲是读中文系的,她为了让孩子随时接触到这些文化的精粹,经常把诗词抄好贴在墙上。

年少的杨雨在这样的熏陶下,很快就把诗词都背得滚瓜烂熟,成绩也一直是学霸级,原本在华东师大读法语专业的她,博士就攻读了中国古代文学。

十点听书会员,邀请到杨雨老师解读《诗经》,站在中国诗歌的源头,解读华夏文章的根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