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出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萧统编纂《昭明文选》时,从传世的古人诗中辑录出的十九首诗。因作者湮没无考,故冠以“古诗”之名,以首句为题,列入“杂诗”一类。
学者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当为中下层文人作品,但并非一时一人之作,创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趋于成熟的作品。在中国诗歌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谓其为“五言之冠冕”,南朝梁钟嵘《诗品》夸其“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明王世贞赞其为“千古五言之祖”。
《庭中有奇树》原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赏析:
首两句“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语言平实,不做惊人语,只是说院子里有棵很别致的树,“奇”字并不是说整棵树奇,而是“奇”在下句中的“华”,是说花开得真漂亮、真香、真繁盛!“华滋”因为时代关系,可能觉得深奥,你可以简单把后句理解成“叶真绿,花真艳”。
古人是多情的。大凡世间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虫鱼、春水秋树,都能引发诗人的感慨和情思,而这些感慨和情思都会指向人,即有一个模式:物→人。当然,可以扩展成为一个较很杂的模式:物……物→人。物的数量由一到二再到三,大致可以看作“比”、“兴”、“赋”。古人是以“人”为归旨的,不论物有多少,最终都得指向人。由物到物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我们获得快乐,总想和相爱的人分享,古今一理。
前两句造就的场景是:哇!这花儿真漂亮,我好快乐,我要摘下来送给我的心上人,让他也高兴高兴……
于是有了下两句——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可就要下手了,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意,什么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全不管了。
再次两句“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大概是摘了不少吧,满怀满袖的。可是摘花一时爽,摘了很多之后就后悔。当时物流不发达,防腐保鲜技术也低劣,还没走多远,当初那么漂亮、那么清香的花儿就枯萎凋谢香气尽失了。唉,真是暴殄天物了!此时,主人公的心情应该是跌到谷底了。花儿让我糟蹋了,心上人也没有看到这美丽的花,没有和我分享这难得的快乐。
但是,主人公却有着较强的反省能力。看着那残破不堪香气尽失的花儿,再想想当初自己那么心急火燎摘花,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一,当然是上文提到的想和心上人分享美好和快乐。第二,是由想送花而不得的自身行为,证实了我现在对远在天边的心上人,是真真正正地思念了。花不贵,我对那人的情感贵。
所以最后说“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全诗的思路:奇树→美花→摘花→送花→送不成→反思。
诗人的感情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过程,始于感性,终于理性。前四句由低到高,后四句由高到低。前六句感性,后两句理性。
清朝朱筠认为本诗与《涉江采芙蓉》是同“一种笔墨”,大家不妨找来比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