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丨中国古村落分布特征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01
中国古村落密度分布特征
如图所示,全国古村落空间分布存在4个明显的集聚区,核心—边缘状分布格局较为明显。4个古村落集聚区分别为:滇西北地区黔东南地区中原地区以及皖南—浙西地区,其中,黔东南地区分布密度最高,分布密度高达35.128-75.613个/万平方米。此外,滇西北、皖南—浙西地区的古村落分布也较为密集,分布密度为11.908-35.127个/万平方米。全国古村落空间分布密度在不同的文化区迥然有异,受人口分布影响较大: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区中原文化区以及东南部吴越文化区的古村落空间分布密度相对较高,是我国古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地区;而西北部游牧文化区人口分布稀少,古村落呈零星分布态势。与此同时,全国古村落空间分布密度还受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横断山区、太行山区、东南丘陵、云贵高原也是古村落分布的主要集聚区。
02
区域分布特征
全国古村落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广东浙江江西福建,仅6个地区的国家古村落就约占全国古村落的60%。其中,国家古村落分布最多的是云南,其次为贵州,这两个地区的国家古村落占全国古村落的38%;而内蒙古、海南、新疆、西藏、上海、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0个地区的国家古村落所占比重不到3%,且辽宁尚无国家古村落分布。
03
八大分区分布特征
从全国八大分区来看(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西南地区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由西南、东南向东北、西北”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最为集中,占全国传统村落的47%;其次为长江中游地区,占全国传统村落的17%;再次为东部沿海地区,占全国传统村落的11%。而东北地区分布最少,仅有 5个古村落,占全国古村落的0.3%。
04
全国古村落空间分布的Moran散点图
全国大多数地区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占全国地区的77%,反映出古村落空间分布趋向于高值集聚和低值集聚的空间正相关。第一象限主要分布有云南、贵州、福建、广西、安徽等10个地区,占全国地区总数的32%,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古村落分布较多,是古村落分布的集聚区;第三象限主要分布有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等14个地区,占全国地区总数的45%,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分布稀疏,从而古村落分布较少。位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的地区相对较少,仅占全国地区总数的23%,集聚特征并不明显。其中,第二象限主要分布有西藏、湖北、海南、重庆、上海等5个地区,占全国地区总数的16%,这些地区处于古村落分布的过渡地带;第四象限主要分布有山西、河南2个地区,占全国地区总数的6%,这些地区地处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古村落分布较为丰富。
05
中国古村落空间格局的热点图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古村落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连续性。与此同时,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古村落空间分布也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性。整体而言,全国古村落的热、冷点区空间分布呈明显的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由南向北的梯度分布格局其中,以云南、贵州为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突出,云南、贵州是全国古村落空间分布的热点区。从热点区与冷点区分布数量来看,热点区和次热点区有12个地区,占全国地区总数的38.7%,冷点区和次冷点区有16个地区,占全国地区总数的61.3%。其中,热点区有2个地区,占全国地区总数的6.5%,冷点区有16个地区,占全国地区总数的51.6%。综合反映出全国古村落空间分布以冷点区为主。从热点区与冷点区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全国古村落空间分布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古村落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

来源:中式营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