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考后的复读问题
前几天,有远房侄儿私信我,问高考考得不太理想的安徽文科生,建议复读吗?
他说在高中玩了两年半,高三最后半年比较认真地学了一下,甚至数学基本就是高考前一个半个月才认真学的,属临阵擦枪。高考考了509分,比二本线519分差了10分。是选择复读比较好,还是走专科院校比较好?
我问他,各科成绩具体如何?他忸怩了好长时间,才发来几行字:高考差在英语和语文各比平常低了10分,文综考了230算是最好的一门了。
我慎重地考虑了半天,详细地和他谈了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且告诉他,任何人只能给你提供建议,到底复不复读,还要你自己作出最终的选择。
我依我个人对高考粗浅的一点了解,呈一家之言,并且用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给他发去了一串长长的文字:
如果综合考虑,像你这情况,就不建议复读了。
如果是平时成绩好,考试考砸了,建议复读赌一把。但根据你描述的情况,你发挥正常,甚至文综有可能超常。你文综上升的空间不大了,这个分数,基本上到顶了。语文、英语,是个长期的积累,必须要稳扎稳打,故这二科上升的空间也不大。唯一可能上升的是数学,底子好基础好,还有可能上升的空间,如果底子差,在复读的强化训练下,上升的空间也很渺茫。要知道,复读就是在做题与考试之间机械式地反复循环,它注重的是横向题型,并不对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回顾。
文科和理科不一样,二者在思维与逻辑方面都有差别。复读的模式,对理科有点作用,对文科似乎作用不大。
比如一篇作文,十个人写,同一个题目之下,每人可写三次。可以断定,写得好的和写得差的,三次下来,无论是个体分还是平均分的排名,基本上变化不大。
如果有一道数理化的大题,十个人,也考三次。三场下来,前几名的名次的基本不变,低名次的,有了前两次的试错机会,第三次基本上做的都对,个体分大多逼近完整分,虽然排名变化不大,但凭这几次的试错成本,足可以打败后来新进的应届小白了。要知道,高考是不分应届历届的,它只看最终所考得的分数。
这就是理科复读和文科复读的不同之处。
况且,鉴于安徽文科每年高考生员数量与录取比例的实际情况,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临近,属于临界状态的复读生,必然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我一直认为,文科靠的是天赋,成绩的提升,跟勤奋的关联不是太大,它的横向思维方式,最终决定一个人要么成才,要么成柴。古代科举,有二十岁中进士进翰林院,有八十岁还在应童生试,连个秀才都考不上的,大有人在,这是云泥之别。
理科虽然也靠天赋,但同时,其纵向思维的方式,也和勤奋习习相关。科学家从基础学起,从不懂到懂,从懂到精,一步一步,登上顶峰。故人类科学是从古到今循序渐进的,今人的高度,是奠定在古人的高度上的。但人类的文哲史,今人比起古人,并无进步,老子孔子的思想高度,依然令今人仰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考深度,至今令现代人望而却步,无人可及。
文科强大的综合兼容,注定了要么成王要么成虫,文无第一是终极思考。理科的高度,数理化自然科学的高度,天花板就摆在那里,目标就在那里,比如目前航天科技的顶峰,就是登月登火。
尖端科技,总设计师以下,有几万人做基础,才能克服完成。而一部《红楼梦》,曹雪芹一个人就能搞定,且其文学成就至今无人超越。
政治家大多是文科岀身,理科出身的占比不大。但顶级政治家,却非文科生莫属。
当下文科的录取比例,就好比珠峰,登上巅峰的始终是少数人,大部人都只在山脚和半山腰观望。文科如果套用二八定律,应当是天衣无缝的。
而理科的录取,却呈雁阵势状态。只有领头雁与离群雁的差距比较大,其余大部分都在一个高度飞行,虽说也有梯度,但整体坡度区别不是太大。理科也适合套用二八定律,只是是与文科相反的二与八。
记得多年前,在上英语课时,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对我们说,你们当中,谁要是有远大抱负,想统领千军万马的,不妨去学文科,但要做好类似于范进中举之前,那样生活窘迫的思想准备,不成功,便成虫。你们都生于平民之家,如果口水不朝天吐,脚踏实地地学门技艺,吃碗饱饭,还是选理工科,比较靠谱一些。
不要凭什么兴趣选科,在你们的未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兴趣,啥都不是!只有饭碗,比一切都重要!
抛开这些遥远空洞的说教不谈,不妨紧扣到问题的本身,回到近几年周围熟悉的状况,略举两例。
我身边有个朱同学,2017年高考,正好达线上1分,即是原先的三本,民办的学费贵,上吧又不甘心,不上吧又可惜。家人一致劝本人选择复读,来年搞个一本。等到18年考完,却成了线下10分,缩水了,把全家人气得要命。于是三战,拼了小命地发狠苦学。19年放榜,线下5分。他自己还无所谓,他妈妈却崩溃了,一个好好的本科复读两年,硬是复成了专科。这漂亮的女人一得知分数,当即以头撞门,又哭又笑,茶饭不思,半个月时间,硬生生瘦了20斤。
另有王同学,去年达线上3分,也是不服再战,今年二战揭晓,玩成了线下1分,他爸性情暴躁,当场一巴掌将他扇得晕了过去,吓得他妈妈儿天宝地的哄了好几天,怕这伢脑筋受刺激。
如果你发挥失常,没有达到平时正常的分数,属于考砸了的宝宝,复读这条路,还是适合的。
如果你发挥很正常,甚至比平时正常的分数,还可能好了那么一点点,那么复读这条路,很有可能,不太适合你。
当然了,复不复,取决于你自己,任何人给的,只能是建议,包括你父母。
高考分数在本科线下的同学,选择复读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专科文凭没有本科文凭有档次。其实,从国家层面来说,大学,在985、211即是现今所称的双一流以下的,双非一本与二本,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地位并没什么两样,那么多大学,除了人们熟知的名校之外,用人单位谁吃饱了撑的,管你哪个山上出来的猢狲?人家看重的是你有没有大战天兵天将降妖灭怪的本事。
有四年混了光阴,空有一纸文凭,而无实际本事的本科生,在社会内卷的风潮之下,其抗击打能力,反而比有实际能耐掌握真正技艺的大专生差得远了。
无论文科理科,在大专院校,选个好专业,不浪费光阴,努力学习,有一技之长,在任何用人单位,都是香饽饽。
反之,你没有实用技能,就是硕博,又能怎样?你不见前几年,新闻报道说,南京街头,某某有博士头衔的,在要饭?
文凭只是一张纸,能代表什么?敲门砖?能敲开哪扇大门?敲进去了,没一技之长,或者自己识相主动出门或者被雇主扫地岀门,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鲁迅先生,文化人的巅峰。据博学者考据,他当年所读的矿务铁路学堂和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就是中专学历。但近百年来,那么多的硕士博士,有哪一位,在学术成就上,超过他了?还不是以得鲁奖上鲁院为荣?而鲁奖与鲁院,却正是以只有中专学历的先生的笔名来命名的。
来源:文乡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