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长治历史

作者:尉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各诸侯国相互兼并与大国争霸的时代。晋国在争霸过程中,不仅灭掉周围的20多个小国,还兼并了一部分戎狄部落,极盛时,据有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小部与陕西一部。晋文公重耳曾被周襄王以天子命册赐为方伯(即诸侯长),晋成为中原霸主,延续一个半世纪之久。故梁惠王对孟子说:“晋国天下莫强焉。”晋国为了统治被征服的广阔地区,在边远地区设郡,在内陆设县,由国君直接统治。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单位的萌芽时期。据《左传》记载,当时晋国有县五十余,载有县名的有十二个。当时的长治有黎国(今长治县黎岭)、有赤狄所建的潞氏国(今潞城县古城)和甲氏国(今武乡县分南)等诸侯小国。城邑有艾(今黎城古县)、曲梁(今潞城石梁)、垂棘(潞城市中部一带)、铎辰(今长治市区一带)、留吁(今屯留古城)、纯留(今屯留古城,晋国士会灭留吁后改此名)、余吾(今屯留余吾镇)、铜醍邑(今沁县古城,当时并建有铜醍宫)等。黎国是侯爵国,商亡前夕,黎被文王攻灭。武王克商,据说封所谓帝尧之后于黎。春秋初周定王三年(前604)为赤狄攻取,据说当时黎侯为黎庄公,夫人是卫侯之女。黎候携臣僚宗族逃亡卫国,希望得到卫人的援助,重新收复失地。但是当时卫国已成为弱国,无力扶植黎君复国,只好将黎国君臣安置在卫东二邑(在今河南省范县),以避赤狄之锋。《诗经·卫风·旄邱》及《式微》二篇,据说就是黎国亡臣对于卫侯抒发愿望之情,以及对黎侯苟安他乡的讽谏。前594年,晋景公派正卿苟林父消灭了赤狄潞氏之后,又把失国一百余年的黎侯之后请了回来。于是黎侯重有其地,然而这时的黎,实际上不过是晋国的一个县邑了。黎庄公夫人墓,清康熙《黎城县志》载:在黎城东20里。也就是现在的东阳镇火巷道村附近的土丘之上,称为皇后岭。铜醍邑本是晋大夫羊舌赤的采邑,羊舌赤是晋公室贵族,其始祖伯侨为晋武公之庶子,伯侨之孙为羊舌大夫,名突,因其食邑于羊舌,故以此为氏,为晋献公的军尉,曾从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其子曰羊舌职(《说苑·善说篇》作羊殖),在晋景公时羊舌职已入仕途,并参与了朝议,到晋悼公时,他出任为中军尉之佐,前570年殉职。羊舌职有子四人:长子羊舌赤,字伯华,代父秩为佐中军尉。其食采于铜醍(今山西省沁县南五十里古城村),故又称铜醍伯华;次子羊舌肸,字叔向,因其封邑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十三里古县村),故又称杨肸;三子叔鱼,名王鲋,又称叔鲋,疑其谥为桓子,其食邑于乐,改以乐为氏,故有乐王鲋、乐桓子之称;四子曰叔虎。前514年,晋在六卿操控下,诛灭羊舌氏,全分其采邑为三县,由宗法食邑制改为封建县制,封乐霄为铜醍县大夫。羊舌氏家族遂灭。铜醍伯华在当时声誉颇高,当时的大思想家孔子闲居的时候,有一次对子路喟然感叹说:“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下人,有此三者,以定天下也。何难乎哉!” 、“向使铜醍伯华无死,则天下其有定矣!”又曾经对子贡说:“其为人之渊源也。……国家有道,其言足以治;无道,其默足以容,盖铜醍伯华之行也。”(见《家语》)铜醍宫据说是晋平公筑的一处离宫,规模宏大,连绵数里。约昭公八年宫成,诸侯皆来贺。春秋早期,戎狄势力兴盛,华夏各小国受到他们较大的威胁,就连晋、齐等大国也遭到他们的侵伐。戎与狄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和北面。狄分赤、白狄,东山皋落氏为赤狄,活动于今昔阳、和顺、长治、垣曲晋东南一带。公元前七世纪末,东山皋落氏解体分为五部:赤狄潞氏、留吁、铎辰、甲氏、廧咎如五部的居住区,潞氏部活动于今潞城市一带,留吁部活动于今屯留一带,铎辰部活动于今长治市附近一带区域,甲氏部活动于今武乡一带,廧咎如部活动于今平顺县东部一带区域。其中潞氏部最盛,“盖戎族之为中国患甚矣,而狄为最,诸狄之中赤狄为最,赤狄诸族潞氏为最”(《春秋大事·春秋四裔表叙》)。北方狄族素为华夏诸国的一支劲敌。《国语》载史伯对齐桓公说“北有狄路”,即指此。春秋中期以后,华夏各国日益强大,许多戎狄被征服吞并。到春秋末,大多数戎狄部族逐渐融合于华夏族,戎狄与华夏的界限也就渐渐泯灭了。东山皋落氏目前已知在昔阳的皋落镇和垣曲的皋落建过两次小国,实际上他们在长治也活动过好长一段时间,并且势力颇大。晋献公时,赤狄东山皋落氏部屡屡进犯晋国边鄙,曾对晋国构成严重威胁。其夫人骊姬说,“以皋落狄之朝夕苛我边鄙,使无日以牧田野”,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鉴于此,她力促献公“使之伐狄”。献公因此派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申生“胜狄而反”(《国语,晋语一》),时间是公元前660年。《后汉书·地理志》注说:东山在壶关县(今长治市区上党门一带)城东南,晋申生所伐。今名无睾。一说申生所伐在今垣曲县。今长治市东南6公里的秋谷山下一带,曾发掘出春秋早期至战国古墓群。墓地东北靠南山头,南临小山头、推测这里很有可能就是东山皋落氏聚居地。潞氏国,隗姓,是赤狄中仰慕华夏文明的部族,离狄内附,封为子爵,以地称做潞子国。甲氏国为其属。古潞子国遗址,位于今潞城市东北25公里西流乡古城、潞河、续村一带,分古城址和古墓葬址两部分。古城址在古城村—带,1985年省考古所曾做过调查,确定为东周时期的城址。古墓葬址主要集中在潞河村西一带,其在续村的大坟冢,据传为潞子国婴儿王之墓,俗呼“龙嘴圪堆”。潞河、续村一带墓葬群经1983年考古发掘调查表明,分别属于春秋中晚期、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墓葬群。赤狄潞氏,据传为炎帝之后裔。《潞州志》载:“潞,《通志略》,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子于潞,即春秋潞子婴儿国是也。” 明代朱载育在《羊头山新记》中考证羊头山炎帝陵时亦曾对古潞子国作过如下的考述:“《路史》: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轩辕氏兴,受炎帝参卢禅,封参卢于潞。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参卢之后,政衰,其国浸削,至春秋时为晋之附庸焉。盖因国小无纲纪礼法,而民俗鄙陋,颇同夷狄,然以火王,犹知尚赤,故谓之赤狄潞。……今潞城县东北四十里有古潞城,即其国也。其国至神农冢一百六十里。”王献唐先生在其《炎黄氏族文化考》一文中说到:“当时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及羌、氐诸族,泰半为炎帝之后。” 因此,赤狄潞氏为炎帝参卢之后的说法,是存在着可成立的因素的。潞氏国是赤狄潞氏消灭了黎岭的华夏小国黎国后建立的,具体时间是周定王三年(前604)。潞子婴儿为国君时,娶晋景公之姊伯姬为夫人,其重臣酆舒专权,虐伯姬而杀之。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夏六月,壮大起来的晋国国君晋景公以此为借口,命荀林父帅师伐潞氏,《左传》载“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亥灭潞”,曲梁就是今天的石梁。灭潞之后,又在壶口关(壶口故关在今黎城东阳关之东5里皇后岭上,即今吾儿峪也。岭下有小口村,山势至此约束若壶口。西南距黎侯城10里。)一带接回逃亡于卫国的黎氏后代复立黎国(黎侯城在县东北十八里,东阳关镇曲后之崖顶上,后魏太武初废。颓垣故址,阴郁明映,一直延续至清中期。),未几取之。这就是今天长治存在两个古黎国遗址的由来。晋灭潞子国后,余民散入另一赤狄别部廧咎如部族。第二年(前593),晋景公又派士会(范武子)又灭甲氏、留吁、铎辰三部(见《左传·宣公十六年》)。今晋东南一带全为晋有,局部已伸入河北西部一带。景公十二年(前588),晋国卻克与卫国孙良夫联军讨伐廧咎如并扫荡赤狄残余势力(见《左传·成公三年》),从此,赤狄的小国全部被晋国消灭了。赤狄人一部分华化,一部分北逃,成为后来汉代的高车族。晋以后又向东发展,最远到山东省东南一带。春秋五霸之首的晋国的霸业从此越来越辉煌兴盛。晋国与诸侯的会盟,在长治也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592年六月初,晋国为加强盟主地位,稳定局势,晋邀鲁、卫、曹、郑四国到晋国断道(今沁县东北之断梁城,一说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南)会盟。十五日,晋景公与鲁宣公、卫穆公、曹宣公及邾国之君会于断道,盟于卷楚(一说即断道,一说为另一地,应当相距不远)。另一次是公元前586年,八月郑悼公与晋卿赵同盟于晋地垂棘(今潞城县北)。分享:

(0)

相关推荐

  • 山西长治潞城辛安玉皇庙

    辛安玉皇庙位于长治潞城市城东北公里的黄牛蹄乡辛安村中.

  • 再去晋东南看古建(上)

    有人对晋东南地区的早期古建筑之多之精美,有过这样的比喻.就像上帝的一把珍珠随意一撒,滚落在山川大地的各个角落,埋没于僻壤相间,你要寻找和发现它们吗,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就是上帝的恩赐.晋东南不显山不露水 ...

  • 杨志远不能修改杨氏历史记载

    杨志远写的<先秦杨家将>一文,引用了历史,然而又对历史进行修改,或者对历史进行曲解,其目的是否认历史对弘农杨氏的糸统性记载.在此,简单列举其荒谬之几个观点供杨氏宗贤察考: 笫一.文中说晋武 ...

  • 中华姓氏——复姓篇(羊舌姓)

    起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那时晋国有一位晋靖侯.晋靖侯本来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后代,而他的子孙中有一人被封于羊舌邑(今山西省境内),于是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了.羊舌姓的重要人物有春秋时晋国贤者羊舌肸. 起源一: ...

  • 阳虎之乱:春秋时期鲁国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大梦春秋》127

    公元前502年十月三日,毫无防备的季孙斯坐上车子,前往蒲圃赴宴.一队车马浩浩荡荡,行进在曲阜的大街上,阳虎的车子走在最前头,他弟弟阳越走在最后,两兄弟一前一后将季孙斯的车子牢牢夹在中间,此外还有众多卫 ...

  • 春秋时期的楚国历史记载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楚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都是强国.本文主要介绍下楚国在春秋时期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因春秋战国的划分节点有多种说法,本文采用春秋战国划分节点是: ...

  • 李鸿宾教授讲述春秋时期历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课程,品春秋风云

    李鸿宾教授讲述春秋时期历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课程,品春秋风云

  •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何故叫“春秋”?

    '春秋时期'是中国的历史阶段之一,指的是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间的历史.用'春秋'来命名这段历史,源于孔子修订的一本名为<春秋>的史书. 1. <春秋&g ...

  • 春秋脉络:厘清春秋时期的历史,就这么简单

    春秋脉络:厘清春秋时期的历史,就这么简单 2020-05-15 23:06·知行史话 春秋时期的历史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如果说细一点,大概就是:「先表郑庄次齐桓,襄穆 ...

  • 河南再现春秋戎人墓葬群,再次印证春秋时期戎人内迁历史史实凤凰网河南

    原标题:河南再现春秋戎人墓葬群 记者从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在渑池县鹿寺西遗址发掘出42座春秋时期戎人墓葬.这是继去年河南洛阳徐阳墓地发现备受关注的陆浑戎王族大墓后,中原地区再次 ...

  • 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何叫“春秋”?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年代,这时期虽然政权多元,经常发生不同规模的兼并战役,但各国经济较为繁荣,且文化百花齐放,还出现了一大批流传千古的名人,譬如"孔子".对于这个年代 ...

  • 春秋时期鲁国的卿家贵族:季孙氏的历史简介

    季孙氏,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卿家贵族.作为三桓之首,季孙氏凌驾于公室之上,掌握鲁国实权. 三桓,是凌驾于公室的鲁国贵族,出自鲁桓公,包括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其中,季孙氏的始祖季友,谥成,史称'成季' ...

  • 历史上春秋时期到底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春 秋 战 国 春秋战国是历史上一段小弟争相当扛把子,不断干仗的大分裂时期,甚至已经掩盖了当时周老大的光芒.关于春秋,小朋友们一定有很多的问号,为什么叫做春秋?春秋到底是从哪一年开始的?今天我们就来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