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上)

转自:山西史文山的博客

诗歌意象上

原文地址: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上)作者:玉鉴琼田一扁舟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上)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重点部分)

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咪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已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一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选。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兰花诗如:

唐代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明代徐渭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竹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喻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节气与虚心。

苏轼的诗《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说得通俗但也更加入木三分,这可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志了。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一一志士、隐士

(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呈现一片肃杀萧条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接大自然严酷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枝大叶、巨根高干而妄自菲薄,凭着傲骨展现盈盈生机,有着凌冰傲霜之气;即便老残将死,却依旧飘逸着清芬,进放着热情,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分分守着志节,终于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予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发着历经风霜的自性芬芳,坚守着晚节。

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

菊花枯尽香犹在,又付东篱一醉眠。   ----陆游

与霜更斗晴天日,斗得霜融菊不融。----杨万里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

(2)颜色淡雅----淡泊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菊以“色”而言,无倾国之色;以“香”而言,无馥郁浓香;以“味”而言,无滋口甜甘;以“姿”而言,无娉婷媚态。它不以诱人为能事,人们为它所吸引,大抵出于对它素朴本质的疼惜珍爱。菊的淡雅素朴,也在历代的诗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为文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隐士。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杨万里

主要作家:陶渊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

5.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现此种情景最为尽致。故古诗文中凡写离别远行、抒发离愁别恨,常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近代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遇和悲凉心境。

五代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宋欧阳修《乐亭游春》:“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庭前踏落花。”

7.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恩归、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单独挑选了“杨花落”和“子规啼”这两样来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

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而且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心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诗经》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唐)郑谷《柳》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令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已的情怀)           ----(宋)柳永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之气。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峰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寄严郑公》:“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树叶先行凋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

李煜《鸟夜啼》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就是为了引发下文“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

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0)

相关推荐

  • 行走在古诗词的意象里

    诗歌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体裁,她立足于文学园地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或者阅读诗歌时,我认为应该遵循这么一个流程:潜沉涵咏--揣摩意象--想象画面(诗人形象 ...

  • 诗情与灵感:关于诗歌的鉴赏和写作

    编者按:最近,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老教授吕家乡先生精心照顾其患病女儿的非凡事迹感动了无数网友.实际上,他既以88岁高龄诠释了舐犊之情深,又以88岁高龄彰显了学者之风范. 本公众号特推送吕家乡 ...

  •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下)

    转自:山西史文山的博客 诗歌意象2 原文地址: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下)作者:玉鉴琼田一扁舟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下) 气象地理类 l.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 ...

  •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中)

    转自:山西史文山的博客 诗歌意象中 原文地址: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中)作者:玉鉴琼田一扁舟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中)动物类 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 ...

  •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

     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 ...

  • 关于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上)

    关于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 ...

  •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分类,讲解的清楚明白,写诗词不再难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 ...

  • 关于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下)

    5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qu ...

  • 白杨多悲风 萧萧愁杀人----浅谈古典诗歌中的白杨意象

    (2012-12-31 19:29:02) 转载▼标签: 杂谈白杨多悲风 萧萧愁杀人关键词:白杨 古诗 坟墓 死亡摘 要:汉代古诗中开始出现"白杨"意象,并且与死亡和坟墓相伴.自此 ...

  • 你不知道的68个典故类诗歌鉴赏常见意象,记笔记本上吧!

    小学语文思维 公众号 1.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2. 饮酒:得意喜悦或失意愁苦之情. 3. 英雄:追慕自叹 4.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5. 六朝旧事.南 ...

  •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文学典故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文学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