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不同习练阶段的感知觉分析

斯技旁门最受欢欢迎极欢迎类公众号甚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前言

感知觉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在任何的实践活动中,一切的认识过程都必须从感知出发。何为感知觉?感知觉是感觉和知觉的统称,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初级的认识形式;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整体,是比感觉高级的认识形式。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中,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综合反映。但有时感觉和知觉交叉有机结合,并不可分,所以,我们通常把感觉和知觉系统统称为感知觉系统。感知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感知觉的变化直接反应每一个人的心理控制能力的高低,对太极拳技能的获得、应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感知觉“清明”拳,也是一种艺术拳。它体证“生命本身”,体悟“道学”,内证“中和”的中国哲学,体验“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的“道”的华严境界[1]。太极拳的不同状态,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觉这一途径来实现,即用“默而识之”的关照态度领悟和实证太极拳的丰富内涵,体验宇宙生生不息的自然节奏,以寻求太极自然之道。

太极拳的感知觉层次

   
中国人感到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物的根本,生生不己的创造力[1]。太极拳练习,为体证宇宙的虚空,通过练“意”,感悟“松为本,空为境,柔为宗[2]”。在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常人的思维去想,不能以常人的眼睛去看,更不是以常人的身体去练[2]。太极拳重练“意”,重精神的体验过程。“意”的纯化是感知觉不断深化细腻的过程。太极拳是一种灵性的有层次、有变化的感知觉动态身体实践活动。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拳练拳亦是如此。众多太极名家认同太极拳是艺术拳,艺无止境。通过非常具体的动作肢体运转,意念的活动,体验非常抽象的文化要素,到达“拳非拳,意非意”的精妙境界。
宗白华把艺术境界从结构特点上解构成写实、传神和妙悟三个递进关系,与艺术紧密相关的太极拳意境根据感知觉的深化程度可对应为着象、重意和虚空三层递进的境界关系。不同练习阶段的着象、重意和虚空都是螺旋递进的关系,这三种感知觉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显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1]。同理,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拳非拳,意非意,无意之中出真意”的“拳如水,禅如花”的“上善若水”的神奇意境。由于太极拳重在练“意”,所以我们不难接受太极拳感知觉的三层次结构:着象、重意和虚空三层递进的境界关系。着象是太极拳的“写实”;重意是太极拳的“传神”;而虚无就是太极拳的“妙悟”。
太极拳习练不同阶段的三层次感知觉特征分析
随着习练太极的三阶段:动作模拟学习阶段、动作提高精细阶段和动作自由运化阶段的推进,着象逐渐淡化,重意逐渐提高层次,虚空感觉随之清晰明朗。无论在学习太极的哪一个阶段,着象、重意和虚空的感知觉同样存在,只是每个阶段的着象、重意和虚空的感觉程度不一,意境层次有高低、有差异。太极拳理起于《周易》,顺于自然,此“道”为“一”。然因太极拳修炼先人对“道”的体验不同,对意境的领悟差异,因人因地因情因境不同,构成多种太极拳的实相。就目前社会公认的太极拳流派为陈式、杨式、孙式、吴式和武式五大流派,这五大太极拳流派皆是太极拳理的具象。太极名家郝月如曾说,“练拳不在样式,在于内”,所以太极拳练意才是真正的太极内修目的。练意借用佛学里讲的佛有八万四千法门,即有八万四千种不同学习途径,太极拳“意”的感悟境界亦是非常丰富。
2.1动作模拟学习的初级阶段感知觉特征
动作模拟学习的初级阶段,身体不协调,太极拳动作生硬不连贯,拳架气势凹凸或者根本气势不足,意念经常顾此失彼,身体无法做到清明。
2.1.1着象。要进入太极门,第一步就是学习太极拳套路。太极拳套路不管是哪个流派的,都由诸多错综复杂的动作有机协调地组合而成。每一招、每一式、每一个套路都是太极拳不同范畴的象,演练套路时要对每一个动作一丝不苟,按照动作先后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初学阶段,必须积极利用感知觉去模拟动作,建立大脑对太极拳的初步印象,正确理解、掌握动作的运行和用法,改变以前习惯的用力方式。在这个着象阶段,动作不习惯,手脚不协调,身体笨拙,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重心移动不协调,总感到劲不顺,意不达。此阶段,着象是感知觉的重要内容。着象的重点主要放在:动作结构、动作运行等套路动作规范与动作用法上的身体感受。所以,第一阶段的着象就是认识拳架,掌握拳架,熟悉拳架。
2.1.2重意。在顾此失彼的初级阶段,大脑的意念集中主要在动作外形上的规范,也即拳架动作本身。对动作外的对拉拔长、虚实分明的感觉不清晰,不连贯,容易断续。此时意念僵硬、呆板。这一阶段,身体是一个实体,各关节僵硬,粘连不分,无法很好领会松散,对拳的动作理解粗浅,经常出现错误动作,锻炼效果重在于对身体生理体质的锻炼。
2.1.3虚空。此阶段,身体关节、韧带、肌肉的松柔程度不够,无法产生虚空感,无法体验虚空的美妙意境。
2.2动作精细提高的中级阶段感知觉特征
对套路动作慢慢理解掌握后通过反复强化,使套路由生疏到熟练,由熟练到流畅,由流畅向着自由过渡,这就是动作精细阶段[3]。这个阶段是太极拳的最主要修炼阶段,也是感知觉深化细腻的漫长阶段。这个阶段,不光是体质健康大有长进,心里调适的作用开始作用,身心都得到很大的锻炼。
2.2.1着象—是生疏到熟练的阶段。随着对太极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提高,习练者肌肉得到锻炼,力量不断增强,关节韧带的活动幅度增大并更富有弹性,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和强壮,整个机体新陈代谢旺盛,神经协调更加协调精密,人的精神状态不断健康,身心得到很好的调节放松,身体状况转佳。
此时锻炼,不光需要努力身体习练套路,拆分套路和习练推手,感受动作的整体肌肉用力,还要用脑子去想拳架。有道是“只练不想‘傻把式’,光说不练‘嘴把式’,又想又练‘真把式’”[3]。开始“悟动作”,就是用脑去想动作,想其中内涵、想内在联系、“根结”上的磨合、前后的衔接。此阶段,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和本体感觉开始敏锐,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能力增强,着象分化,从单一的动作规范分化到动作规范要求、动作的技击要求和动作的用力要求、动作的连接要求、动作的意念结合等多元实象。随着动作的熟练流畅,动作意念境界提高,看不见但感知得到的意象出现,同时内劲的象出现。伴随动作精细程度提高,对内劲的象和意象的理解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敏感。自身感知觉开始能意识到自身的形体不足和动作缺陷,并能利用感知觉来调整与修正自身不足。通过感知觉不停修正动作,套路动作逐渐细腻优美,刚柔相济,自然运化,意蕴内存,如行云流水,内外三合逐渐相拢,身体逐渐松柔。
2.2.2重意—从熟练到流畅的阶段。这是一个使动作更加规范、招式之间衔接更加严谨的向流畅行进的阶段,练了再悟,悟了再练,认真领会、仔细观察,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千百遍练习,就会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3]。一有“悟”,“心意”出现,身体的松静、刚柔、沉浮等阴阳二元体验自然流露,身体的“意境”显现,拳架的气势显露。自此,太极拳的一个式子,不再是简单的动作路线,而是有了意念,有了思维方式,简单的招式变得灵活丰富,从此有了“山外有山楼外楼”的层叠魅力。
身体逐渐松柔,精神集中度提高,意念的强度和范围也增大。身体的“守中”和“用中”在原有僵拙的状态下解脱,开始灵活,能主动意识意境并进入某一境界,体验抽象“忘我”的打拳乐趣。这个阶段,感知觉主要还是有意识的阶段,下意识的感知觉开始显露,尽管还是零碎和不协调。内劲己经逐渐能随意念的转动方向而贯出,开始真正体验“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的轻灵感知。
2.2.3虚空—流畅向着自由过渡阶段。老子言:“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是以观其复!”这是心灵净化和深化、人超脱虚无空灵的境界。“虚极”、“静笃”都是感知觉,都是意念的境界。这是一个使动作更加规范、严谨的由流畅向自由阶段前行的阶段。身体开始向着大松大柔、形体动作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形神合一、意气灵动、阴阳平衡、凝神养智步步靠近,身体动作的“合中”误差越来越小。意念可控性加大,体验的太极拳境界己属中上。无意识的动作不断增加,身体的部分形体开始能破“象”、破“意念”,进入“虚空无我”的状态,感受“看山是山,看山又不是山”的意境,但整体的“虚空”感仍然无法达到局部虚空所到的的意境。本阶段,太极内功修养开始深厚,“精气神”的修炼显得厚朴。
 
2.3动作自由运化阶段感知觉特征
进入动作自由运化阶段,对身心健康的锻炼效果最佳,对精神的娱乐最佳,对人体医病防病、机体修复都提供了最好的条件,有着最好的作用。此阶段,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至大、心平气和的人生最高境界。
2.3.1着象—自由随意阶段。此阶段,身体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和本体感觉更加敏锐,身体更加松柔,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能力细微,着象进一步分化,从单一的动作规范分化到动作规范要求、动作的技击要求和动作的用力要求、动作的连接要求、动作的意念结合等多元实象更加细化。象集中在内劲的提高、巩固、自由运化和意象的着象状态中。伴随动作精细程度提高,对内劲的象和意象的理解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敏感。自身感知觉对自身的形体不足和动作缺陷的意识敏锐,随时能利用感知觉来调整与修正自身不足。通过感知觉不停修正动作,套路动作更加细腻优美,刚柔相济,自然运化,内外三合少误差,身体更加松柔。艺无止境,太极拳修炼的“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也无止境。对于意念而言,不管修炼的境界多高,形体的松柔到松透还是停留在形的“象”上。往往随着意境的深入,感知形体的“象”距离“中”的规范越来越微小。不断破除形体的“象”,身体的意境不断往更高层次前行。
此阶段,形体动作只需小动,甚至无形无相,随心所欲,内劲整合,意气灵动,神韵内蓄,气势恢宏,自我心神俱爽,而对手胆战心惊。
2.3.2重意—自由随意向无意过渡阶段。周身上下协调配合,动作自然进行,不再人打拳,而是拳打人;虚虚实实,任其自然;“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阴阳相济的高水平阶段。形体己经不是制约太极修炼的主要因素,意念成了能否更高层次攀登的障碍。与人推手时形体动作微动,内劲“隐山含水”,却能处处“引进落空”,“以柔制刚”于“彼不知我,我独知彼”的境界中。
2.3.3虚空—自由无意识的出神入化阶段。“无意之中出真意”,这是练拳“阶及神明”的最高境界。此时,人的整个机体达到了上虚下实,与自然保持微妙的统一,达到心神相通,仪容安详,飘逸自得,如痴如醉[3]。胜负己不重要,只为更加精确地认识自己生命,揭示整个宇宙的运行之道,真正达到“大智若愚”、“上善若水”的“以道论拳”、“与自然合一”的自在人生神境。
结束语

太极拳的修炼是无止尽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向着精深的“炉火纯青”的太极最高境界不懈努力,是每一位太极拳习练者应有的目标和追求。在太极拳修炼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着象、重意和虚空三个感知觉的提高过程,每一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感知觉特征。但每一个过程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有一定的交叉,所以每一个层次的感知觉都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不同阶段的着象、重意和虚空都是螺旋递进的关系,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随着身体松柔程度推进,身体对太极拳理领会和体证将更加透彻,对人性本真的领会也更加透彻。对太极动作“悟”得越深,“意”的收获越大,太极内劲功力增长越快。所以,要提高太极拳的内劲功力,必须时刻体验“精气神”,从着象着手,不断重意,直至虚空,来提高不同锻炼阶段的感知觉能力。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8,79,125.

[2]王壮弘口述.杨云天,等整理.上善若水[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476,475.

[3]余功保.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 上善若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329.330.33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