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人性,你就读懂了人生
世界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非“人性”莫属。
当你相信人性本善的时候,总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恶,让你怀疑善良;当你相信人性本恶的时候,又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善意,让你重燃希望。
人性复杂无比,自私与无私,卑鄙与高尚,懦弱与坚强,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
而所有能打动人的文学经典、影视经典,无一不是因为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揭开了人性中最隐秘的角落。
读懂人性,一切的困惑都会豁然开朗。
今天要讲的三个故事,情节精巧、悬念丛生,又意味深长,由其中两部改编而成的电影,也成为影史上解读人性的不朽之作。
《无声告白》,是一个关于自我与救赎的故事。
全书的第一句,就是一个少女的结局:莉迪亚死了,她刚刚过完16岁的生日。
突发的死亡事件之后,悲痛的家人不断探寻她的死因,这个看似平静的家庭中掩藏的矛盾和伤疤,也一点点被揭开。
第一个让莉迪亚透不过气的,是母亲玛丽琳。
玛丽琳是地道的美国人,学习努力,梦想成为一名医生。
大三时,她爱上一位华裔教授,也就是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李,这个家庭的悲剧就埋下了。
陷入爱情的玛丽琳怀孕了,她不得不放弃学业,也放弃了成为医生的梦想。
三个孩子相继出生,排行第二的莉迪亚最乖巧,也最像她。于是,莉迪亚就成了继承母亲理想的人。
这个家庭里,母亲不断敦促她成为优秀女医生;父亲因为自己少数群族被排挤的尴尬,希望孩子能更多地融入人群;妹妹汉娜无法理解她;唯一能和她共情的哥哥,离开家之后也没有心思再关心家里的鸡毛蒜皮。
积雪压折树枝,稻草压垮骆驼,没有人知道莉迪亚在想什么。
奥普拉评价这本书时说:“故事的节奏,竟然还可以越来越快,越来越惊心动魄,直到最后真相大白,好像有阳光铺满房间。”
作者伍绮诗在书里写到: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可悲的是,莉迪亚被重重期待包围,没有力气寻找自己。
而她的离去,竟让这些活着的人,学会了和解。
“以后的很多年,詹姆斯和玛丽琳说话时会选择真正能表达自己意思的措辞,无论是对内斯,对汉娜,还是互相之间。”
达成这个美好结局的代价,是莉迪亚的死亡。
长按识别二维码,收听《无声告白》精讲&伴读
《追风筝的人》,是一个关于人性与救赎的故事。
阿富汗有一个传统的放风筝比赛,满城的孩子都会出来放风筝,不只要飞得高、飞得远,还要把其他人的风筝线隔断,当天空只留下一个风筝的时候,必要要有一个人把第二名的风筝追回来,留在天空上的那一个,才是获胜者。
这需要两个人的合作,其中,出生富裕家庭的阿米尔和他的仆人、玩伴哈桑是最默契的组合。
阿米尔是最好的风筝手,哈桑则是最会捡风筝的奔跑者。
每到此时,阿米尔都会问:“你愿意为我去追风筝吗?”
哈桑也总是回答:“为你,我愿意千千万万次。”
然而,意外发生了。
在一次捡风筝的路上,哈桑遇到了几个坏男孩的挑衅,他们逼迫他交出风筝。
不肯就范的哈桑,被男孩们推倒在地,而此时在一个角落里,阿米尔正目睹这一切。
他不敢出声、不敢制止,就这么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被欺负。
之后的日子,阿米尔再也无法面对哈桑,看着他,仿佛就在提醒自己有多懦弱。终于,他悄悄把贵重的手表藏在哈桑枕头下,让父亲以偷盗的罪名,把哈桑赶出了门。
背负这个沉重秘密的阿米尔,能心安理得地忘记一切吗?
自己的自私、懦弱,还有机会得到救赎吗?
20年后,为了赎罪,已经定居美国的阿米尔决定回到故乡。
我们时常争论,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
其实,善恶是人性的一体两面,既真实,又复杂。
而我们所有的经历、学习、修行,不过是为了活出更多人性中至善至美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