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大家王子今:秦统一天下,胜在水利交通等硬技术

在史学界,“超今赶勇”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提起。“今”,即秦汉史大家王子今,“勇”,即历史地理学大家辛德勇。后者被称为“辛神”,前者则有“仙人王子今”的美誉。王子今的《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秦汉交通史稿》是当代学术名著,尤其是《秦汉交通史稿》,拓展了全新的研究空间。直到今天,仍有许多读者感到好奇:交通史是不是太专了,有研究的必要吗?秦汉史料甚少,交通史的史料就更少,怎么研究呢?秦汉交通史与其他时期的交通史,有什么不同?种种不理解之外,交通史研究又特别辛苦——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文字材料不足,就要靠步行踏勘。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国至今尚无一套交通史方面的通史,亦无专业研究杂志。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新版《秦汉交通史稿》,为此,书坊周刊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汉史专家王子今先生。

《秦汉交通史稿》

王子今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子今:

同样是大路,东西各不同

文 | 唐山

曾当铁路工人

偶然进入交通史研究

问:在当当网,再版《秦汉交通史稿》已炒到六七百元,新版改动有多大?

王子今:整体变动不大。这本书初版于1993年,2013年再版,这次与前两版最大的区别,是将书中所有地图都重画了,此外修改了一些观点,文字数量也增加了。

《秦汉交通史稿》1993年版和2013年版

问:作为普通读者,我会觉得交通史太专业,您当年为何选这个研究方向?

王子今:这本书缘起是1989年社会科学基金的一个项目,即《论秦汉陆路运输》,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材料不多,不好做啊。但越是没人做,越有创新空间。所以我说,让我试试吧。在后来的研究中,李学勤先生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秦汉交通,打开了我的思路。所以《秦汉交通史稿》不是只研究有几条古道、古马车样式等,而是将与交通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都容纳进来。

我当过几年铁路工人,恢复高考后,我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走上学术之路。昔日同学知道我搞秦汉交通史,开玩笑说,看来你还是没忘当铁路工人的这段经历。至于二者有没有关系,我也说不好。

王子今教授

问:交通只是生活琐事,为何还要研究它呢?

王子今:在马克思、恩格斯早年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交往有非常系统的论述,提出:“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过去以为,马克思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等视为基本要素,没想到马克思把交往的价值,提得这么高。郭沫若先生1942年翻译该书时,将“交往”译为“交通”。

其实,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离不开交通。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个体,如果一直待在闭塞的地方,见识肯定受限。

如今大家都在谈国学,国学的核心是儒学,而儒学创立者孔子就特别重视游历。《淮南子》说:“孔子无黔突。”黔突指炊烟熏黑的烟囱,意思是孔子不等烟囱被熏黑,已出门旅行了。孔子先后拜见过70多个君主,也有人说是80多个,与老子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完全不一样,这决定了儒家与道家的不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交通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古代北方,因交通发达,人们较少关注血统、族群等。随着对外交往增加,秦汉时人说起天下,明显比前人广阔,特别是汉朝,自称大汉、强汉,变得更加自信。

秦统一天下

胜在水利、交通等硬技术

问:与历代相比,秦汉交通有哪些贡献?

王子今:在内部,秦汉交通的结构完整,这是此前没做到的,比如秦直道、秦驰道等。交通管理更加完善,主要特点是管理方式一致化,采用统一的法律,这对后代影响深远。

在外部,先秦时东西方文明已有交流,青铜、小麦、荞麦、绵羊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小米、大米、彩陶等传向世界。但张骞凿空之旅后,东西方交流成为常态,政府间往来密切,促进了民间交流,这是此前没有的。

再如海上丝绸之路,徐福可能到了日本,汉代时,远航南洋、印度洋形成规模,在汉代史书中,有相关记载,包括哪个航线走多长时间,都有记录。有学者认为,丝绸不是大宗商品,不如瓷器等交易规模大,不应称丝绸之路。其实古籍中明确写着,外销主要商品是“缯”,缯即丝绸的一种。

秦汉之后,历代在交通上各有发展,比如开通大运河,元代建驿站体系,超越了秦汉,但奠定它们的基础在秦汉,秦汉确立了中国交通的基本格局。

问:秦始皇、秦二世曾周游天下,论速度,秦二世更快,是不是说明道路条件更好了?

王子今:是的。那时还没刹车,下坡有风险。秦二世巡游快,确实说明道路条件更好。汉朝也有皇帝喜欢周游天下,比如汉武帝,比秦始皇走的地方还多。统一天下后,秦始皇5次出游,统一天下前,3次到前线出游,加起来共8次。汉武帝光是去海边,就至少10次,去世前两年,68岁的他还去了一次。东汉皇帝出行较少,后来的皇帝就更少。据古籍载,尧舜5年周游天下一次,冬天去最冷的北方,夏天去最热的南方,以体现勤政。可到了宋代,读书人就都不信这个说法了。明代时,有的皇帝甚至没出过紫禁城。

秦陵出土的铜车马

问:秦朝为何特别重视交通?

王子今:秦朝的祖先便以善走、善驭闻名,造父作为周穆王驭手,传说西征到了欧洲中部的华沙大平原。秦人首领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犬戎灭西周时,秦襄王护送周王室有功,成了诸侯。秦国祭祀先人,以车马为祭品,东方六国皆无此俗。

早期马车都是单辕,需两马牵引,从战国秦墓中,发现了中国最早,可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双辕车,一匹马就能拉,效率大增。再如独轮车,过去认为是西汉时的发明,可在兵马俑二号坑中,残留的都是独轮车的车辙。

秦能统一天下,过去认为因商鞅变法在秦国成功了,六国没成功,在文明程度上,秦已领先。但据李学勤先生研究,秦朝还有大量奴隶社会的遗存,文明程度不如东方六国。我认为,秦国主要胜在硬技术上,从水利、兵器制造、交通等看,秦大大领先。秦朝不仅陆路交通好,水运也很厉害。赵王想与秦开战,赵国的平阳君劝诫说:“秦以牛田,水通粮……不可与战。”

对于交通建设上的成就,秦人自己也引以为荣。丞相李斯被秦二世下狱后,写了认罪书,其实是曲线表功,第六条就是说他修了许多供皇帝出巡的大道。

秦汉道路建设

首先服务于军事、政治

问:罗马帝国与汉朝都很重视道路建设,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王子今:我曾就此话题写过论文,但我对世界史了解不多,而且我学的是日语,英语文献看得少,只能粗略地说出两点不同:其一,与汉朝比,古罗马更重视海运,因二者地理环境不同。其二,汉朝的交通建设更强调等级,古罗马商人可以更充分利用道路。

问:汉朝商人不能使用驰道吗?

王子今:当然可以。但从文献看,驰道中央宽三丈,归皇帝专用,即使是太子的车进入,也会被扣押。汉代长安城的中间城门,正好宽三丈,与驰道中间等宽,只许皇帝走。

汉武帝时,汉武帝的姑姑兼岳母、馆陶大长公主走了驰道,被宠臣江充拿获,大长公主说得到了皇帝的许可,江充说,就算有许可,也只能你自己走,随从、驭手不能走。不仅不能走驰道中央,且不能横穿驰道。

汉元帝时,皇帝急招太子刘骜入宫议事,可从太子住处入宫,要横穿驰道,刘骜不敢逾矩,就让人驾车出城,绕了一大圈再进城,耽误了时间。汉元帝知道后,下令废除这一规矩。

有学者认为,这些规矩太严格,在现实中不可能被严格执行,特别是西汉晚期,皇宫周边已废除驰道。不过,在当时,身份非常重要,汉高祖刘邦时,普通人连骑马、乘车的资格都没有。

秦汉道路建设首先服务于军事、政治,也就是服务于皇帝。在古罗马,商人使用道路更方便。

秦陵出土金骆驼

问:秦汉交通史较冷门,材料又少,有了您的这本著作,未来学者是不是研究空间不大了?

王子今:不是,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比如秦驰道,史书记载是宽五十步,可并行两车,也就是69米,可一直没找到。秦朝的路如今都埋在地下,用洛阳铲勘探,目前还没找到这么宽的。据最新说法,考古工作者在关中发现了两条路,可能是秦驰道,此外,近期还有新发现,但相关报告还没出来。

从文字材料看,悬泉汉简的整理成果陆续开始发布,它记录了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到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邮驿运作的细节。像这样新出土的文字材料,还有里耶秦简等。

从实物材料看,秦始皇陵陵西新发现大型墓葬,出土了金骆驼。《史记·匈奴列传》称“其奇畜则橐驼”,过去一直以为是张骞将骆驼引进中原,那么,是不是秦朝时,中原已经有骆驼了呢?

总之,秦汉交通史研究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我今年70岁了,如能活到80岁,再出新版,希望还能有改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