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苗||过年

吃过腊八粥,二十三送走灶王爷上天,过年的节奏就和着快乐的脚步舞蹈起来。磨面碾米,炸油食子,炸土豆,炸豆腐,蒸馒头等活做完后,就要压粉了。细白滑腻的山药粉加上适量的,研磨的细细的白帆,用大热水和好。把火烧的旺旺的,锅里的水沸腾着,灶台架上河捞床,揪一块和好的粉面放进河捞床兜兜里,慢慢的压。压的快了粉发毛不光,口感和看象就差了尽了。那边压着粉,另一个人在锅里把煮好的粉快速捞起,凉水盆里过一下,团成一团放在笼筚上。晶莹剔透的粉条卧在笼筚上,就像一只只胖嘟嘟的白鸽子卧在那里休闲的嘻栖。粉是过年必备食物,做烩菜,粉汤时,没有粉这菜就缺了味道了。

我们村一条大路横贯东西。马路在村子中间穿过。村子的正中,南边有供销社,往西有医院,学校。供销社正对面是戏台。后面一排房是大队部,磨坊、豆腐坊、粉坊、油坊。没通电前,磨面碾米只能人工加工。后来,村里有了电,碾米磨小麦和莜麦省劲了。但磨糕面人们还是用碾子。一个是少不值得用电磨,还因为碾子推的面精道好吃。电磨和做豆腐一样,排队。轮到谁家把准备好的粮食或泡好的豆子送到磨坊或豆腐坊加工。加工面时,要分出罗出面的先后。先磨下的面,用来包饺子,蒸馒头。中间的做面条等。最后的麸子舍不得丢了,炸油食子时参到面里。那个时候,年景好了每一个人分七,八斤小麦。年景差了,分二、三斤小麦。这点稀罕的小麦要在七月十五捏面人,八月十五包顿饺子。家里来了亲戚客人要待客。过年也就是初一的饺子和蒸一锅馒头了。

豆腐坊一进门是一盘石磨。一只驴被蒙了眼睛围着石磨踢踢踏踏转着。白白的豆浆顺着中缝流到磨口下面的桶里。往里,一口大锅上面十字形细木棍架着兜豆浆的白布,下面烧着熬豆浆的旺火。点浆后,师傅不停的搅拌,豆浆慢慢凝固成块状,也就是豆腐脑子。然后,用瓢舀到专用的框架子里,兜好压布,在上面压上重物。等水控尽了,豆腐就做好了。这里再啰嗦一句,家乡的水土种的豆子,做出的豆腐,细腻滑嫩筋道。做烩菜是必需的食材之一,凉拌、炒盘、火锅等均可。据说,皇上喜爱的,还进贡皇帝呢。

准备工作差不多了,也就到年根了。糊窗纸、贴年画、贴对联一样样地做起。打好浆糊,把旧窗纸去掉,窗棂刮干净,刷上浆糊,慢慢贴上粉白的麻质窗纸。窗花是提前剪好的。小伙伴们教我怎样剪窗花。先把红纸裁成和底样一样大小的纸,把边和中间实处用针扎个小眼,把纸捻慢慢穿进去,这样一塌几张纸就固定好了,在煤油灯上慢慢熏烤。油烟把窗花的空处染成黑色就可以剪了。鲤鱼荷花、喜鹊登梅、五子登科、小猫、小鸡等等吉祥窗花,糊在窗格子的四处。霎时,家和小院焕然一新,透出春节的喜庆。

贴年画。那时的年画有胖小儿骑鲤鱼,革命样板戏,毛主席和少年儿童在一起等。最重要的是在炕的正中间墙上要贴上主席标准画像。我们家一式娘子军,母亲和我们姊妹三个。贴年画、放跑、贴对联的活由父亲完成。父亲先拿了画在墙上比划,让我们看是否工整。看好了,上去一个人按住画,父亲用图钉把画固定好。贴好画,一家人高高兴兴说着快乐的话,父母少不了说一番新旧社会两重天的故事。

年三十了。吃了早上饭(冬季一天两餐),就忙活贴对联。在家门和大门口贴上新社会好,农业学大寨,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全靠共产党等内容的红对联。父亲张贴,我们指正。对联贴好后,父亲放一挂鞭炮。至此,年前的所有活都就绪。下午三四点,一家人坐在热炕上吃当年的最后一顿饭。也是一年来最丰盛的年饭。

三十晚上,小朋友们约好,去东家看西家。看谁剪的窗花好,看谁家的对联好。逛够了,集中在一家打扑克,告诉说笑。不觉已到午夜,四周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咚啪的二踢脚声。随之,火光染红黑夜的天空,家家户户拢的旺火燃烧起来。因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各个机关的旺火竞相比赛,唯恐落后。最数供销社的旺火最大最旺,火光染红了半边天,火舌冒的一人多高。加了碳块的旺火一直燃烧到天亮不灭。

初一起来,穿上母亲给做的新衣服或加工改良的新衣服。因那个年代,每个人一年一丈八尺布票,做被褥,棉衣,就是做双鞋的鞋面也得用布票买。这样,每个人不可能每年都有一身新衣服。母亲按照大的退下小的穿,从大到小轮流着穿。小了的衣服用新布加个底边又穿上了。虽然不能每人都穿新衣服,但你的上衣,她的裤子,总有一件新衣服。鞋是每个人一双新鞋。父亲的圆口鞋,大哥的懒汉鞋,我们姊妹四个黑条绒方口一根带鞋,母亲是方口鞋。拽拽新衣服,跺跺脚上的新鞋,左瞧右看,姊妹们互相评说,嬉笑颜开,美滋滋的。吃了初一饺子,母亲给我们每人一份零食。有糖块瓜子等。我们把这稀罕的零食装在衣服口袋子里,慢慢吃。一会,小朋友们又碰到一起了。街上逛,家户逛,嘻嘻哈哈,眉飞色舞,指指点点,不觉到了下午吃饭的时间。回到家,父母已经做好烩菜,豆腐、茴子白、粉、红烧肉块,就着白腾腾喧乎乎的馒头,吃的香甜无比。吃完饭,急急忙忙赶到大队部,化妆打扮,准备晚上的演出。

那个时候,时兴革命样板戏。村里有一班固定的戏班子,由喜爱唱的舞的和会乐器的人组成。另外,有大队指派的有点音乐细胞的人参加。我那个时候,放了冬假,大队叫了去排戏。主角是固定的。群众演员就由我们十几个姑娘来完成了。样板戏突出英雄人物,演员用最大的本事来发挥,把英雄人物演的惟妙惟肖。不论能力大小,都把浑身的本事拿出来了。我们群众演员也是不敢有丝毫的想法,尽力尽心的表演。在演革命战士时,穿上一身灰军装,腰里系一根武装带,别一把木头盒子枪,像模像样的跑场。那个时候,衣服单薄,就那一身衣服。寒冬腊月抵不住嗖嗖的冷风。在幕后等待上场的时候,小朋友们悄悄地你暖暖我的手,我搂搂你互相取暖。一到上场立马精神抖擞了。几个样板戏轮流演完了,就到初四、初五了。停几天,就到了年的尾声。十五前,再把排过的戏演一遍。轰轰烈烈的年就在这三遍开场锣鼓的紧密喧天和咿呀唱腔中,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等待着下一个热火朝天的新年了。

作者简介

李敬苗,退休干部,爱好文学,在公众平台发过散文诗歌。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张建军||怀想家乡的年味
*张建军||腊八琐忆
*岳玉根||闲话过年
*闫建军||过年
*郝守华||儿时过年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0)

相关推荐

  • 【何言欢语】(1350)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连续几天,在晾晒衣服的时候,都有一件衣服被"挂到地上"去了,其中还有一件是白色的-- 当事情发生了3次后,我注意到了这个现象,问自己:晾晒衣服已经是几十年的"熟练动作&q ...

  • 匆匆那些“年”

    本文作者:郭利军 忙碌之中,忽而又一个大年来临,不禁问自己又要过年了,什么感觉?想想其实如食堂电锅里开锅的小米粥,小米粒熙熙攘攘上下翻飞,金黄浓香,但很多人离不了,很多人却弃得掉,虽说营养价值高,但总 ...

  • 父亲的对联和母亲的窗花花

    本文作者:郝虹 小时候一进腊月,母亲就会很忙,除了准备过年吃穿用度之外,还有一项事情年年都要忙很久,那就是给邻居们剪窗花. 母亲剪的八仙窗花 那时候家家都是老式房子,糊窗户时都要贴窗花做装饰.于是左邻 ...

  • 记忆中过年的那些事儿

    周末,几个朋友约好来家里包饺子,我和妻子调了牛肉.羊肉.三鲜等好几样饺子馅,女人们拉着家常熟练地包着饺子,男人们则在客厅喝茶聊天,人多包得快,不多会儿,热气腾腾飘着香味儿的饺子端上餐桌,望着盘里雪白的 ...

  • 忆海钩沉(9)——年味的记忆

    年味的记忆 小时候盼过年,年--对孩子们的诱惑是巨大的. 一进入腊月,尤其是过了腊八,孩子们便蠢蠢欲动了. 我的有记忆的童年是在富山村度过,那是个非常深的山沟里的一个很小的村子,现在看来是落后得不能再 ...

  • 年根儿的情景[组诗]

                  [一]   对联 大红的对联上写的都是吉祥话 挑选符合祈愿的还需用心 隐藏的密秘只有天知道 再三斟酌选用合心的文字迎春            [二] 垒旺火 旺火的关键喻意 ...

  • 过年进行时

    本文作者:任平 童年盼过年,老了怕过年,无论你是盼了还是怕了,这个年总得过,谁也落不在年前. 我记得小时候刚进腊月就开始过年倒记时了.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数完还要问一问父母或姐姐们生怕自己记错或者是数错 ...

  • 品读 | 孙荣:追寻年味

    孙荣 追寻年味 过年,是一种记忆,是祖辈流传下来的遥远印记.是儿时的一种期盼,一份甜蜜,一样幸福.如今,早已过了盼年的年龄,每逢过年,却有一种怀念不知不觉地在心头滋长.怀念儿时的年,怀念山村的年味. ...

  • 李敬苗||怀念父亲

    怀念父亲 文/李敬苗 父亲离我们而去已经二十二年了.父亲的一生,经历过许多艰难曲折,但他都以大度的心态走了过来.父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严谨,对党的忠诚,教育我们后代,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努力学习工作 ...

  • 李敬苗||拾山药

    拾山药 文/李敬苗 晋西北,三件宝:山药.莜面.羊皮袄. 这三件宝山药是第一位的.我想它位居三宝之首除了它的优点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产量高.晋西北受气候.环境.土质等影响,农作物产量普遍较低,直接 ...

  • 李敬苗||春天的小曲

    家乡的春天总是比别的地方来的略迟一点.猫在屋里一个冬天把人呆的都懒散了.春天随着春风来了,树啊草的,一天一个样.小朋友们在田里,沟里,坡里,四处的跑啊蹦啊.脸上的笑是掩饰不住的.那个开心,就像飞来飞去 ...

  • 李敬苗||忘不了那苦菜

    春风一刮,天气暖和了,山村那沟坡坡沟洼洼都泛青了.燕子回来了.田野里的土被一冬的雪浸润,就好像犁耙过一样疏松了.柳树,杨树渐渐地冒出来柳芽嫩叶.榆树长出一串串的榆钱钱.地里,沟坡上冒出来许许多多的小苗 ...

  • 李敬苗||看 戏

    戏台位于村子的中央.底座高有一米.舞台前面正对马路.路边一个照壁.照壁和舞台之间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场子.舞台前面是演出的地方,后面和前面的宽一样,长比前台略短一些,用于演员换穿衣服,换道具,演员变换角色 ...

  • 李敬苗||父亲的笔记本

    父亲的笔记本 文/李敬苗 父亲工作时用的笔记本,装在父亲中山装下面的吊兜里.与之配套的钢笔,圆珠笔插在衣服上面左边的小兜里.父亲的文化程度不高,说是小学,其实,只断断续续上过三两年学.受文化程度的限制 ...

  • 李敬林教授运用温胆汤经验举隅【名老中医辩证经验】

    李敬林教授运用温胆汤经验举隅【名老中医辩证经验】

  • 春江中小沈鋆柯、孙颖蕾、李敬恩、刘哲雨冰心杯获奖作品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 ID:fuyangyudafu 关注 前期报道 冰心文学大赛颁奖礼在富春山馆隆重举行! 喜报 | 全国冰心文学大赛获奖公告及总决赛通知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总决赛报名截止5月31日 0 ...

  • 乡情风物:墙外的梧桐(作者 李敬章)

    老家院墙外,有一株高大的桐树. 故事发生在三十年前的春天,孩提的我站在桐树下,观赏一场花的瀑布.美丽纯洁的花雨,照亮了小小的庭院,在我幼小的心灵,埋下种子扎下根. 到了夏天,桐树长得枝繁叶茂.清晨,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