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苗||过年
吃过腊八粥,二十三送走灶王爷上天,过年的节奏就和着快乐的脚步舞蹈起来。磨面碾米,炸油食子,炸土豆,炸豆腐,蒸馒头等活做完后,就要压粉了。细白滑腻的山药粉加上适量的,研磨的细细的白帆,用大热水和好。把火烧的旺旺的,锅里的水沸腾着,灶台架上河捞床,揪一块和好的粉面放进河捞床兜兜里,慢慢的压。压的快了粉发毛不光,口感和看象就差了尽了。那边压着粉,另一个人在锅里把煮好的粉快速捞起,凉水盆里过一下,团成一团放在笼筚上。晶莹剔透的粉条卧在笼筚上,就像一只只胖嘟嘟的白鸽子卧在那里休闲的嘻栖。粉是过年必备食物,做烩菜,粉汤时,没有粉这菜就缺了味道了。
我们村一条大路横贯东西。马路在村子中间穿过。村子的正中,南边有供销社,往西有医院,学校。供销社正对面是戏台。后面一排房是大队部,磨坊、豆腐坊、粉坊、油坊。没通电前,磨面碾米只能人工加工。后来,村里有了电,碾米磨小麦和莜麦省劲了。但磨糕面人们还是用碾子。一个是少不值得用电磨,还因为碾子推的面精道好吃。电磨和做豆腐一样,排队。轮到谁家把准备好的粮食或泡好的豆子送到磨坊或豆腐坊加工。加工面时,要分出罗出面的先后。先磨下的面,用来包饺子,蒸馒头。中间的做面条等。最后的麸子舍不得丢了,炸油食子时参到面里。那个时候,年景好了每一个人分七,八斤小麦。年景差了,分二、三斤小麦。这点稀罕的小麦要在七月十五捏面人,八月十五包顿饺子。家里来了亲戚客人要待客。过年也就是初一的饺子和蒸一锅馒头了。
豆腐坊一进门是一盘石磨。一只驴被蒙了眼睛围着石磨踢踢踏踏转着。白白的豆浆顺着中缝流到磨口下面的桶里。往里,一口大锅上面十字形细木棍架着兜豆浆的白布,下面烧着熬豆浆的旺火。点浆后,师傅不停的搅拌,豆浆慢慢凝固成块状,也就是豆腐脑子。然后,用瓢舀到专用的框架子里,兜好压布,在上面压上重物。等水控尽了,豆腐就做好了。这里再啰嗦一句,家乡的水土种的豆子,做出的豆腐,细腻滑嫩筋道。做烩菜是必需的食材之一,凉拌、炒盘、火锅等均可。据说,皇上喜爱的,还进贡皇帝呢。
准备工作差不多了,也就到年根了。糊窗纸、贴年画、贴对联一样样地做起。打好浆糊,把旧窗纸去掉,窗棂刮干净,刷上浆糊,慢慢贴上粉白的麻质窗纸。窗花是提前剪好的。小伙伴们教我怎样剪窗花。先把红纸裁成和底样一样大小的纸,把边和中间实处用针扎个小眼,把纸捻慢慢穿进去,这样一塌几张纸就固定好了,在煤油灯上慢慢熏烤。油烟把窗花的空处染成黑色就可以剪了。鲤鱼荷花、喜鹊登梅、五子登科、小猫、小鸡等等吉祥窗花,糊在窗格子的四处。霎时,家和小院焕然一新,透出春节的喜庆。
贴年画。那时的年画有胖小儿骑鲤鱼,革命样板戏,毛主席和少年儿童在一起等。最重要的是在炕的正中间墙上要贴上主席标准画像。我们家一式娘子军,母亲和我们姊妹三个。贴年画、放跑、贴对联的活由父亲完成。父亲先拿了画在墙上比划,让我们看是否工整。看好了,上去一个人按住画,父亲用图钉把画固定好。贴好画,一家人高高兴兴说着快乐的话,父母少不了说一番新旧社会两重天的故事。
年三十了。吃了早上饭(冬季一天两餐),就忙活贴对联。在家门和大门口贴上新社会好,农业学大寨,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全靠共产党等内容的红对联。父亲张贴,我们指正。对联贴好后,父亲放一挂鞭炮。至此,年前的所有活都就绪。下午三四点,一家人坐在热炕上吃当年的最后一顿饭。也是一年来最丰盛的年饭。
三十晚上,小朋友们约好,去东家看西家。看谁剪的窗花好,看谁家的对联好。逛够了,集中在一家打扑克,告诉说笑。不觉已到午夜,四周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咚啪的二踢脚声。随之,火光染红黑夜的天空,家家户户拢的旺火燃烧起来。因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各个机关的旺火竞相比赛,唯恐落后。最数供销社的旺火最大最旺,火光染红了半边天,火舌冒的一人多高。加了碳块的旺火一直燃烧到天亮不灭。
初一起来,穿上母亲给做的新衣服或加工改良的新衣服。因那个年代,每个人一年一丈八尺布票,做被褥,棉衣,就是做双鞋的鞋面也得用布票买。这样,每个人不可能每年都有一身新衣服。母亲按照大的退下小的穿,从大到小轮流着穿。小了的衣服用新布加个底边又穿上了。虽然不能每人都穿新衣服,但你的上衣,她的裤子,总有一件新衣服。鞋是每个人一双新鞋。父亲的圆口鞋,大哥的懒汉鞋,我们姊妹四个黑条绒方口一根带鞋,母亲是方口鞋。拽拽新衣服,跺跺脚上的新鞋,左瞧右看,姊妹们互相评说,嬉笑颜开,美滋滋的。吃了初一饺子,母亲给我们每人一份零食。有糖块瓜子等。我们把这稀罕的零食装在衣服口袋子里,慢慢吃。一会,小朋友们又碰到一起了。街上逛,家户逛,嘻嘻哈哈,眉飞色舞,指指点点,不觉到了下午吃饭的时间。回到家,父母已经做好烩菜,豆腐、茴子白、粉、红烧肉块,就着白腾腾喧乎乎的馒头,吃的香甜无比。吃完饭,急急忙忙赶到大队部,化妆打扮,准备晚上的演出。
那个时候,时兴革命样板戏。村里有一班固定的戏班子,由喜爱唱的舞的和会乐器的人组成。另外,有大队指派的有点音乐细胞的人参加。我那个时候,放了冬假,大队叫了去排戏。主角是固定的。群众演员就由我们十几个姑娘来完成了。样板戏突出英雄人物,演员用最大的本事来发挥,把英雄人物演的惟妙惟肖。不论能力大小,都把浑身的本事拿出来了。我们群众演员也是不敢有丝毫的想法,尽力尽心的表演。在演革命战士时,穿上一身灰军装,腰里系一根武装带,别一把木头盒子枪,像模像样的跑场。那个时候,衣服单薄,就那一身衣服。寒冬腊月抵不住嗖嗖的冷风。在幕后等待上场的时候,小朋友们悄悄地你暖暖我的手,我搂搂你互相取暖。一到上场立马精神抖擞了。几个样板戏轮流演完了,就到初四、初五了。停几天,就到了年的尾声。十五前,再把排过的戏演一遍。轰轰烈烈的年就在这三遍开场锣鼓的紧密喧天和咿呀唱腔中,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等待着下一个热火朝天的新年了。
作者简介
李敬苗,退休干部,爱好文学,在公众平台发过散文诗歌。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