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为何摔玉?
1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这两句诗分别出自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宝钗的金锁,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眼中天作之合的“金玉良缘”。
但宝玉一心认定的,却是他和黛玉的“木石前盟”。
2
宝玉是衔玉而生之人。他的身上,常年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和那块通灵宝玉。
但,这块被贾府上上下下视为命根子的通灵宝玉,却被他多次摔到地上。第一次摔玉,是在他第一次见到黛玉时。
《红楼梦》第三回,6岁的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见到了外婆(贾母)、舅舅(贾赦、贾政)、舅妈(邢夫人、王夫人)、表嫂(李纨、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等表姐妹们。
晚饭后,7岁的宝玉风风火火地从庙里还愿回来,见到了美若仙子的表妹黛玉。
宝玉叽里呱啦地问了黛玉许多问题,还问了一句:“可有玉没有?”
黛玉忖度:“因他有玉,所以才问我的。”便答:“我没有玉。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
贾母急得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宝玉满面泪痕哭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只因“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宝玉就不想独自拥有。
宝玉看重的,从来不是这些身外之物,而是天地之间最宝贵的东西——人。
3
和黛玉孤身一人、轻车简从进贾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宝钗和薛姨妈进贾府。
宝玉13岁、黛玉12岁那年,14岁的宝钗跟随母亲来到了贾府。
和宝钗一起进贾府的,还有那个关于“金玉良缘”的传说。
《红楼梦》第八回,标题是《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其实,“奇缘”不奇,“巧合”不巧,一切都是人为的安排。
这天,听说宝钗病了,宝玉就去梨香院看她。一身家常打扮,正坐在炕上作针线的宝钗,招呼宝玉坐下,并笑着说:“成日家说你的这块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过,我今儿倒要瞧瞧。”
宝玉便从项上摘下来,递在宝钗手内。
宝钗托在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宝钗看毕,又翻过正面来细看,口里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念了两遍,一旁的丫鬟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字?我也赏鉴赏鉴。”
宝钗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錾上了,所以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一面说,一面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
宝玉忙托着锁看,果然一面有四个字,两面八个字,共成两句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4
这段话多读几遍,就能体会出宝钗对“金玉良缘”的用心良苦。
明眼人自然看得出来,宝钗和莺儿这对主仆一唱一和,想要表达的,无非就是“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要知道,当时是清朝,是一个禁止自由恋爱、讲究三媒六聘的时代。
贴身丫鬟说小姐身上的佩带之物和其他人的佩戴之物是一对时,小姐不仅不呵斥,还高兴地默许,其中传递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了。
宝钗的哥哥、“呆霸王”薛蟠倒是一眼看穿了妹妹的心思。
《红楼梦》第34回,宝玉因为和戏子蒋玉菡交往过密而被父亲贾政痛打了一顿,薛姨妈以为是薛蟠连累宝玉的,就回家骂了薛蟠一通,宝钗也在一旁劝哥哥今后少在外头胡闹。
薛蟠正在气头儿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妈和我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才可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从薛蟠这番话里,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薛姨妈和薛蟠提起过“金玉良缘”的说法,自然也和王夫人提起过;二是宝钗自己也有这样的心思。
但,任凭“金玉良缘”设计得再巧妙,遇到了眼里心里只有林妹妹的宝玉,却“不攻自破”了。
真正的爱情,从来不需要这些身外之物。想要用这些身外之物去牵绊一段感情的,对看重真感情的人来,从来都不会有效。
5
为了向黛玉表明他对“木石前盟”的坚定,宝玉不知在黛玉面前摔过多少次通灵宝玉。闹得最凶的一次,是《红楼梦》第29回。
那天,黛玉病了,宝玉心里放不下,饭也懒怠吃,不时来看她。因为前几天看戏时发生过道士为宝玉提亲的事,黛玉心里不太痛快。言语之间,自然有点冲冲的。
黛玉说:“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
宝玉说:“我白认得你了!罢了,罢了!”
黛玉听说,冷笑了两声道:“你白认得了我吗?我那里能够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呢!”
黛玉说这句话,其实是为宝钗的金锁和湘云的金麒麟吃醋了。但她忘了,宝玉前几天刚对她说过:“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是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
宝玉听了这话,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说:“什么捞什子,我砸了你完事!”
除了第一次摔玉是因为黛玉无玉而他独有,之后宝玉每次摔玉,其实都是为了打破“金玉良缘”的魔咒,让黛玉“放心”。
6
宝钗想要得到宝玉的心情,是“我爱你,与你无关”。
明知宝玉心里爱的是林妹妹,她亦笃定地要当宝二奶奶。
她追求的,是宝二奶奶的身份和地位,是一世安稳,现世安好。
但她看错了人。在宝玉身上,她得不到安稳和安好。
最后,“多愁多病身”的黛玉去世了,“仙寿恒昌”的宝玉出家了,“芳龄永继”的宝钗独守空闺、孤独终老。
其实,宝钗也是一个悲剧。如果她能活在当代,她一定可以有比“宝二奶奶”更好的归宿。
只能说,她身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