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经脉]

经脉简介
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经是直线和主干之意,与络相对而言。《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经脉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又名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综合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表1: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 ↓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奇经八脉
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位别出,阳经经别合于本经,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它有三个方面的生理功能: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2、别络对其它络脉有统率作用,加强了人体的内部联系;3、灌注气血濡养全身。
经脉: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经是直线和主干之意,与络相对而言。《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其中,足三阳经筋起始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胸。
探索简史
1996年“分形分维的经络形态及解剖结构”(非间隙经络,细胞充填的非管经络)
1996年张声闳“间隙维”经络 (出错)
孟竞璧(同位素示踪)、
1985年,法国de Vernejoul P同位素示踪显像方法;另外,法国Niboyet 对皮肤电研究
1984年,谢浩然,人体经络间隙结构解剖观察
1984年,匈牙利Eore用二氧化碳测定仪研究经络。
1980年张保真等采用的肉眼实地观察铺片及血管灌注法
1978年孟昭威的经络第三平衡系统
1972年汪桐提出经络的实质是二重反射假说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本山博用液晶薄膜法观察,循经感传线上的温度变化
1970年,法国J.Borsarello使用红外热像方法进行经络研究。
1956年Nogierop对中国耳针穴位图谱及作用的研究等,
1955年,中谷一雄等“良导络之研究”成果,笹川“良导点”,“良导络”
1952年,藤田六郎提出了关于经络的假说

经脉
1950年,日本长滨善夫报道了循经感传现象。
理论革命
经脉概念延伸:气脉、血脉、气血脉
(脉为路径脉络之意)
气概念的革命:
气='信息,能量,物质'流
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1996年)
是'信息,能量,物质'混合流统一体.
经络观念的革命:1996年
分形经络解剖结构,粗糙,非管,不平滑,细胞充填的'自身调节-体液-神经调节'的'细胞群(细胞社会学)'经络.
阴阳概念的现代化 1998年
阴阳的现代定义;阴阳分形集,阴阳分形维数,阴阳五行分形集
五行概念现代化科学化
五行分形集,五行分数维数
藏象分形五系统
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
中医哲学观的新发现
第三中医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观)'.
(第二中医哲学观--辩证观
第一哲学观---整体观)
中医分形集
阴阳分形集,五行分形集,经络分形维数

经脉
结缔组织论
经脉走向分布的物质几乎全都是致密结缔组织,其基本成分就是胶原纤维。例如:1.任脉行经在颈白线、胸骨和腹白线上,它们均属致密结缔组织,当手术中切割时,可清楚地观察到废粒子的运行状况。2.督脉的颈、胸、腰、腹段就在棘上韧带,也是致密结缔组织。3.足少阴肾经上起胸锁关节沿胸肋软骨下行,延伸于腹直肌鞘内缘下续于下肢内侧肌间隙至足底拓腱膜,所行之处全为致密结缔组织,其上端又以胸锁乳突肌腥膜联于耳后乳突部,气功态中明显内省到该经收纳耳部和颈胸部甲状腺、甲状旁腺和胸腺区域的废粒子,所以中医经典称“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开窍于耳”绝非妄词,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是西医望之项背的科学。其余经脉不须赘述。经脉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结缔组织,其已胶原纤维由以碳原子为骨架的长链氨基酸组成,光导纤维由以硅原子为骨架的纤维组成,碳和硅为周期相邻的同族元素,故胶原纤维和光导纤维间可能有相似之处。胶原纤维能传递电子(β-)已为实验证实,传递光子(γ)则早为人类熟知,眼球角膜就是由胶原纤维平行排列而成的,它的导光性有目共睹。β-和γ均为太阳能粒子中的重要成分,所以胶原纤维作为粒子通道顺理成章。
免责声明
意见反馈
©2021 baike.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