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梅||谈戏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01

戏曲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就演员而言,都要必须具备“四功五法”。

“四功五法”

“四功五法”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戏曲演员熟悉掌握“四功五法”的基本要领,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和自如娴熟地将之运用,赋予戏曲剧目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四功指戏曲表演中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五法指手、眼、身、法、步五种戏曲表演的基本方法,往往具备成套的做法。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法”指戏曲表演不能背离的规矩,手、眼、身、步相互协调的法则。

唱功是戏曲表演中第一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还要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团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当演员掌握了以上基本功,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与精神状态。

念白与唱相互配合、补充,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掌握了口齿、力度、亮度等要领之后,演员还须结合具体剧目,根据人物的特点和情节的开展,妥善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达到既能悦耳动听,又能语气传神的艺术境界。

戏曲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韵律化的“韵白”,一种是以各自方言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的。

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精确传神的做功是向观众展现人物的重要手段。

戏曲表演中一举一动——开门关门、上下楼梯——都要有规范、章法,有舞蹈的韵律,需要深厚的基本功,讲究以腰为中枢,从动作规律出发来达到自然和谐。戏曲演员从小练就腰、腿、手、臂、头、颈的各种基本功之后,还要把技巧动作与人物的身份、动作目的、情感意境结合起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卓越的演员表演时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而不流于形式。

打功也就是武功,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翻跟头,打荡子、各种舞蹈和高难技巧,如起霸、走边、对枪、下场等。戏曲演员需要有相当的腰、腿、把子的基本功,才能胜任武打表演的需要。

毯子功泛指各种筋斗及身体各部位相继着地的翻、腾、扑、跌、滚、跃各项技艺的基本功夫。

把子功指演员手持各种长短兵刃(也包括徒手对打),摹拟武打战斗的舞蹈动作;不同兵器有不同的打法(笼统分长、短、徒手三类),并形成多种程式套路(如小快枪、三十二刀等)。

戏曲演员通过武功表演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展示剧情。作为一种表演手段,要求打得有情感、有节奏、有层次、有章法。

五法包括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口法。

手法通常指戏曲演员在表演时根据不同剧情的需要,用手指、手掌、手臂做动作,形成独特的手势。生、旦、净、丑各行当的手势分别有不同的规范和含义。净角五指张开,谓“虎爪势”,表示雄伟、勇猛;小生五指并合,拇指微屈,表示稳重;老生中指、食指微伸,其余三指皆屈,表示衰老、迟钝;旦角中指倒下搭住拇指,食指挺直,无名指、小指微曲,状若兰花,谓“兰花指”,表示温柔、矜持。手的动作不是孤立的,五法是相互配合运用的,所谓“手眼通心”,“心到、手到、眼到”。比如我们欲往右指,必须伸出右手随着偏身,左手托袖,从右肩而过,眼随着手指的方向去看,手、身、眼全都用上了。

眼法在表演中,眼睛是刻画人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器官。演员在舞台上表达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感情,都要通过眼睛来表达。眼法的训练是讲究而多方面的,包括眼部肌肉、眼帘、眉宇之间及口形变化相称的密切配合等方面。如旦角表现“喜”——双目微睁,眉随眼动,眉梢稍上挑,口微张,嘴角向上翘,气息往下沉;表现“盼”——双目凝视远望,眉头稍上挑,口微张向里吸气,气往上提,头部稍昂。眼睛运用在于传神,即我们平时说的“眼神”。眼神来源于心,所谓眼为心之苗。“心”,也就是我们对于人物和剧情的感受。也可以说,当我们真正地生活在这个人物所处的情境之中的时候,眼神也就做出来了。

身法是演员身段表演的基本方法,是“五法”中的枢纽。身法大致分以下几种:起、落、进、退、侧、反、收、纵。演员在表演中做出的每个身段动作,都与这八种姿势相关。舞台上身段动作讲究未左先右、欲进先退、未高先低、未快先慢。

步法要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张口,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一切动作,都要靠一双脚。步法的优劣,对于唱念做打都有影响。戏曲演员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以及规定情境,创造总结出各种各样的步法,如碎步、垫步、搓步、云步、快步、慢步、醉步等。用于表现特定角色的“矮步”。

口法指唱念时嘴上的要领和方法。练唱功,必须学口法,包括四声、读字、收韵、切韵、气口等。其一要把口、齿、唇、牙、喉这些咬字发音的部位找准,以求将字音发清楚。其二需准确掌握开、齐、撮、合“四呼”的口型。

戏曲演员不仅熟悉掌握“四功五法”的基本要领,更重要的是唯有演员在舞台表演中能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和自如娴熟地运用“四功五法”,才能使戏曲舞台满台生辉、打动观众、感染观众,从而赋予戏曲剧目强有力的生命力!

戏曲的鼓板创始人——唐玄宗

戏曲鼓板有史可考的从唐朝始。唐代第十帝玄宗(即唐明皇)就是中国第一个著名鼓师。现在戏曲中的单皮鼓那时叫羯鼓,唐明皇可说是个善击羯鼓的专家。关于他好羯鼓之亊,历史文献上有许多详细记载。《唐书.音乐志》云:“玄宗又好羯鼓”而宁王(李谟)善吹横笛,达官大臣慕之,皆喜言音律。帝常称“羯鼓八音领袖,诸乐不可方也。”从这段记载看,唐明皇不仅是羯鼓的爱好者,而且是羯鼓作为八音之首的倡导者。“八音”是中国古代诸多乐器的总称,指的是金(钟、铃等金属乐器)石(球、磬等石类乐器)丝(琴瑟等丝弦乐器)竹(管篇等竹乐)匏(笙、竽等管簧乐器)土(埙属土类)革(皮制鼓类)木(柷敔等乐器)。这八种乐器中,鼓专为击节而用最合适。因此唐玄宗提出用鼓来指挥八音。

玄宗经常登场演奏,《杨太真外传》记载他上场打羯鼓时的情形说:“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受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李谟)吹玉笛,上(玄宗)羯鼓……。”宫中妃子进一女伶,玄宗亲自登场演奏羯鼓,可见他对羯鼓爱好是极深的。

在历代君王中,唐玄宗是个很有音乐才能的人,《旧唐书.音乐志》记述了他亲自训练了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丝竹为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正之。”可见他是一位内行的艺术家,当时,常在宫中一个大梨树园子之内训练乐工,所以后世称戏曲伶工为“梨园子弟。称玄宗为“皇帝子弟,”。

玄宗还会制曲《音乐志》中记述他制曲“四十余又新制乐普”历史上传说很著名的《龙池乐》就是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龙池乐》的创作经过,在《旧唐书.音乐志》里记得很详细,是说唐明皇未做皇帝之前,他居住的屋子从地下往上渗水。他当了皇帝后,水“弥漫数里”,可见这水之大了。为讨吉利,玄宗就屋中出水事做了一首乐曲。谓《龙池乐》,说这个池子里出了真龙天子。“羯鼓录”中还记录了唐明皇作《春光好》曲子的过程:“明皇尤爱羯鼓、玉笛,云'八音之领袖,’时春雨始晴,景色明丽,帝曰:'对此,岂可不与他判断?’命取羯鼓,临窗纵击,曲名《春光好》。”唐玄宗作的曲子有一百首左右,现在只有乐曲《饮酒乐》,《太平乐》等流传。据考其中许多是锣鼓牌子。民间流传“戏曲鼓板是唐明皇留下的。”并非无稽之谈。

02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等五十多个剧种。

山西省以四大梆子为主,是山西省传统戏曲剧种中的蒲剧、晋剧、(中路)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

生、旦、净、丑的由来

戏曲角色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一本杂志登了一篇文章,说据传“生、旦、净、丑”是用“反喻”取名的。这其实是个很老的传说。早在杂剧,传奇流行的时代就有了。不过就在此说盛时,就有人指出其谬,如明代文学家祝枝山的《猥谈》中说:“生、旦、净、丑”等名,有谓反其亊而称,又或托之唐庄宗,皆谬云也。

每一种戏曲角色,是从历史上的戏曲角色演变而来。元代柯丹丘《论曲》曾列杂剧九色,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开列了江湖十二角色,近时的京剧,则合并为“生、旦、净、丑”四角。角色名称“反喻”说即然在很早之前就不能成立,于现代戏曲就更属于虚乌有了。

那么生、旦、净、丑的名称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说法很多,我们只能择善而从。

先说“生”。“生, 即男子”。说的简单,却合情合理。这实在是常识。先生、后生、儒生,以及张生、李生等等。其中,“生”的本来含义不都是对男性的称谓吗?有人可能觉得这太简单,普通了,硬要去考证其中的奥妙,结果就生发出一些牵强附会的说法。

再说“旦”。人们常想弄明白为什么舞台上的女性要称为“旦”,这个问题,戏剧史家周贻白有个说法较为合理。他认为“旦”字系由“姐”字演变而来,顺序是先有“姐”,由“姐”讹为“旦”(宋杂剧中有《老孤遣妲》《双卖妲》《褴哮店休妲》,“妲”皆“姐”之讹),再由“妲”筒化为“旦”(金元院本中《旦判孤》《酸孤旦》,原来的《老孤遣妲》成了《老孤遣旦》(见周贻白《中国戏曲论集》。“姐”的来历是对女性的称谓。即然“旦”即“姐”之说,那么“旦”角专演女性也就很好理解。

再说“净”。柯丹丘认为,“净”即“靓”之说,他解释说,“傅粉墨献笑供谄者”粉白黛绿,古谓之靓装,今俗讹为“净”“净”用脸谱,确是粉白黛绿,符合“靓”的含义,看来柯丹丘的说法是可靠的。

说到“丑”,这其实不用解释。因为道理太普通了,所谓“丑”,无非是相对于“俊”来说的,人们不是常说“丑扮”、“俊扮”吗?“丑角”扮演的人物虽不全是坏人,但大都需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其形象毕竟是丑的。

“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和武生。老生一般都以唱工为主,也有一种做工老生,专以念白和表情见长,有些唱做之外还注重兵器武打的老生,叫文武老生。小生指青年角色,又细分为巾生,穷生,官生。武生指会武艺的人物,分为长靠和短打两种。武生还可分出武老生,指年纪大的武生。武小生指年轻的武生,周瑜风流潇洒而在战场上又是手持兵器的武小生,因此这种角色被称为文武小生。

“旦”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类别。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等。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娘》中的老夫人;《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等。花衫:是上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

“净”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大花脸以唱工为主,关公、包公,扮演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因而以气度恢宏取胜是其造型上的特点。副净通称(二花脸),又可分架子花脸和二花脸。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重身段动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如鲁智深、张飞、李逵等。也有扮反面人物的,如抹白脸的曹操等一类。

“丑 ” 文丑、武丑、彩旦。文丑以做工为主。武丑,以武打为主。彩旦、扮演女性丑角角色,一般如媒婆、仆妇一类的人物。

作者简介:赵芳梅,女,1963年2月生,山西忻州市南高村人,现已退休。热爱文学、美食、瑜伽。

留言之窗

*赵芳梅||戏子人生
*赵芳梅||苦涩年少
*赵芳梅||古戏台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如果阅读量达到1000以上,在作品推出一月内全部支付作者。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4、凡本平台发表的原创作品,其版权归《文史艺苑》所有;转载其它媒体的作品,由于未能及时联系到作者和有关媒体,如涉侵权问题,接到告知之日及时删除。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0)

相关推荐

  • 戏曲表演的基本功· 把子功2017

           把子功:把子功,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之一.主要是为演员在武戏中表现打斗场面而学习和训练的技巧和套路.把子,指刀.枪.剑.戟.棍.棒.锤.斧.鞭.锏.槊.叉等各种兵器.而空手对打,属于徒手把 ...

  • 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28)同光十三绝

    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一)京剧的行当(全集) 梨园名家 早年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极其卑微,被称之为"戏子",视为"下九流".皇亲国戚.达官贵族居住的内城,是严禁 ...

  • 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水袖功2017

           水袖功:中国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戏曲服装中的蟒袍.官衣.褶子.帔等多在袖口上缝有一段白绸,称水袖.演员可以利用水袖的舞动以表现剧中人的感情和增加形象的美感,有时也用作对乐队的示意和交待. ...

  • 【人物】魏海敏和她的“变形记”

    "我想演戏这件事情,其实就是在启发人类.不管男人女人,来看一个戏剧表演,就是在净化自己的内在而有所触动.我抛出一个议题,你能不能体会到?这好重要!梅兰芳程砚秋他们当年创作了那么多戏,难道不是 ...

  • 青岛演艺集团京剧院演出—传统京剧《失空斩》

    传统京剧<失空斩> <失空斩>,是一组中国京剧传统剧目<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合称.故事描写三国时,蜀魏交兵,司马懿统领魏军兵至 ...

  • 魏紫姚黄 晓露凝光|竺小招艺术赏析之《汉宫怨》(四)

    魏紫姚黄 晓露凝光 <汉宫怨>(四) ◆ ◆ ◆ 01 补缺 杨旭梅演刘询   章琪演霍成君 首先,弥补之前的缺失.之前制作了一系列竺小招卡拉OK的音频和视频,以为差不多把现有的资料做全了 ...

  • 赵芳梅||戏子人生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待上浓妆戏一场,谁人台上谁人观.乐声美妙忘自我,花旦名角谁人怜?台上悲欢独自唱,却忘终有曲终时. 戏子"者,古称"戏子",今称演员.艺术家. ...

  • 赵芳梅||苦涩年少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饮一杯岁月轮回的涩酒,捧起一段随时光溜走的记忆--拥有回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 --题记 时间的沙漏静静地流淌,岁月的痕迹在一笔一画细细地描绘,这份回忆,载 ...

  • 赵芳梅||古戏台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南高"古戏台",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29平方,据背檩题记载,建于清同治(1864)年,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四檩后廊式架构,斗栱为一斗二升交 ...

  • 周信芳谈戏:别只顾耍腔,却忘了做戏

    新腔和老调 戏曲包括唱做.做是叫观众了解戏剧的情节的.要使剧情充分使观众领会,那么念白要清楚,表演要细腻才行呢!新腔老腔,无论唱得多好听,总不是戏的全部.我们有句行话,是七分话白三分唱,这就是铁证.当 ...

  • 导演赵小丁谈《三生三世》:拉面的戏份经过认真考量

    赵小丁在2000年因申奥宣传片和张艺谋结缘,之后就展开了十余年的合作生涯,从<英雄>到<长城>,创作了多部让观众津津乐道的电影,也留下了无数经典.隽永的影像画面.<三生三 ...

  • 独家专访|赵珩先生谈文人与戏

    时逢中秋,有幸拜访赵珩先生.赵先生在他的彀外堂接待了我们,赵先生的彀外书屋装饰典雅,一面书柜藏书甚多,墙上书画.架上陈设都透露出浓厚的文人气息.赵先生精神矍铄,和蔼健谈,为我们详述了文人与戏曲的奇妙缘 ...

  • 北大历史教授赵冬梅:好制度被玩坏,是历史倒退的开始

    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人如何改造制度?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以下简称<法度与人心>)由制度史.文化史.史学著作精读三部分构成,是北京大学 ...

  • 范芳医生谈眼部皮肤的保养和抗衰

    眼睛是"心灵之窗"也是"美之窗". 在人体美中,眼睛美最有魅力.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

  • 范芳医生谈痤疮性皮肤的保养和抗衰

    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 不看颜值才是肤浅的,因为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 美是具体事物包含的正价值. 一件艺术品之所以美,源于艺术家高质量的创造性劳动. 人体美同样如此,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