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六百一十六首《听旧宫人穆氏唱歌》(刘禹锡)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

【中唐·刘禹锡·七言绝句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拼音版

céng suí zhī nǚ dù tiān hé,jì de yún jiān dì yī gē。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xiū chàng zhēn yuán gòng fèng qū,dāng shí cháo shì yǐ wú duō。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作品介绍]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作者听旧宫中乐人唱歌,引发了对往事的感慨伤叹。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深长,蕴含着作者对国事凋零的感伤,表达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

[注释]

⑴织女:即织女星。此喻指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天河:银河。
⑵云间:天上,喻宫廷。第一歌:喻极美妙的歌曲。
⑶贞元:唐德宗年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歌曲。
⑷当时:一作“如今”。朝士: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译文]

你曾经随从织女渡过天河,我记得天上云间最美妙的歌。
不要再唱贞元年间供奉皇帝的旧曲,当日朝廷上的士大夫现在已经不多。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十一年,又中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入仕以后,积极参加政治运动。贞元二十一年一月,唐德宗薨,顺宗即位,八月改元永贞,即起用王叔文等人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刘禹锡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等为革新的核心人物。半年之后,改革失败,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州府的司马,史称“八司马”。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途中再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而后先后在连州、夔州、和州等地任刺史。自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又先后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故世称“刘宾客”。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检校礼部尚书,次年病逝于洛阳。
刘禹锡一生宦迹漂泊,所到之处,关心民瘼疾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诗作。他的诗歌创作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白居易对其推崇备至,称之为“诗豪”。所著诗文见收于《刘梦得文集》中。
赏析

壹/

唐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去世,顺宗即位,改元永贞,但这位新皇帝却已因中风不能理事。这时,在宰相韦执谊主持下,发动了一个政治革新运动。韦执谊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对政治进行改革,深得人心。柳宗元、刘禹锡等都参加了这场政治改革。但顺宗只做了八个月的皇帝,便因病传位给宪宗。接着这场革新运动就被扼杀了。柳、刘等八人,都被贬谪到南方的僻远州郡,降为司马,因此被称为八司马。十年以后,他们才被提升。刘禹锡因在召还长安后作了一篇玄都观看桃花的诗,讽刺当局,再度被贬。又过了十四年,他才被再度召还,先后在长安及洛阳任职。这首诗即作于刘禹锡飘零宦海、久经风波之后。

文学赏析

此诗反映了作者追念往日的政治活动,伤叹自己老而无成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的遭遇,而更主要的是国家的治乱问题。因此,渗透于这首诗中的感情,主要是政治性的。

头两句写昔写盛。天河、云间,喻帝王宫禁。织女相传是天帝的孙女,诗中以喻郡主。这位旧宫人,可能原系某郡主的侍女,在郡主出嫁之后,还曾跟着她多次出入宫禁,所以记得宫中一些最动人心弦的歌曲。而这些歌曲,则是当时唱来供奉德宗的。诗句并不直接赞赏穆氏唱得如何美妙动听,而只说所唱之歌,来之不易,只有多次随郡主入宫,才有机会学到,而所学到的,又是“第一歌”,不是一般的,则其动听悦耳自然可知。这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说李龟年的歌,只有在崔九堂前、岐王宅里才能听到,则其人之身价,其歌之名贵,无须再加形容,在艺术处理上,并无二致。

后两句写今写衰。从德宗以后,已经换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或者还要加上武宗)等好几位皇帝,朝廷政局,变化很大。当时参加那一场短命的政治革新运动的贞元朝士,仍然还活着的,已经“无多”了。此时听到这位旧宫人唱着当时用来供奉德宗皇帝的美妙的歌,回想起在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那一场充满着美妙的希望但旋即幻灭的政治斗争,加上故交零落,自己衰老,真是感慨万千,所以,无论她唱得多么好,也只有祈求她不要唱了。一般人听到美妙的歌声,总希望歌手继续唱下去,而诗人却要她“休唱”。由此就可以察觉到诗人的心情激动的程度,他的心潮是起伏难平的。

名家点评

《注解选唐诗》:不言“无”,而言“无多”,此诗人巧处。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织女渡河止于一夕,永贞改元曾未经年,借穆氏以比立朝不久也。感慨入骨。

《唐诗品汇》:谢云:前两句言宫中之乐如在九霄,后两句谓贞元诸贤立朝尚多君子,今日与贞元不侔矣。闻贞元之乐曲,思贞元之多士,宁无伤今怀古之情乎?《诗》云:“云谁之思,西方美人。”此诗人之遗意也。

《批点唐诗正声》:《穆氏》、《何戥》,二诗同体,然其隐痛极是婉曲。

《唐诗绝句类选》:《与歌者》诗并此诗、俱善于言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列)为虚接体。何仲德(列)为熔竞体。吴山民曰:“已无多”三字,跟“休唱”字来,有无穷之思。

《网师园唐诗笺》:怀古深情,令读者得之言外。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兴亡衰盛之感,言之伤心。

《诗境浅说续编》:诗以织女喻妃嫔,以云间喻宫禁。白头宫女如穆氏者,曾供奉掖庭,岁月不居,朝士贞元,已稀如星凤,解听《清平》旧调者能有儿人?梦得闻歌诗凡三首,赠嘉荣与何戡,皆专赠歌者,此则兼有典型之感。

佚名
赏析

贰/

刘禹锡自“永贞革新”失败后,先后两度遭贬,文宗大和二年复召还京后,朝中已非往日面目,往日同僚友属大多零落漂散,许多老朋友也都已过世,他至长安后写了一系列感怀诗,寄托了回归之后的怅茫心情,《听旧宫人穆氏唱歌》就是其中的一首。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两句极写穆氏所唱之曲的高雅拔俗、身价无比。“织女”“天河”“云间”等词语暗示此曲犹如天上的仙乐,为人间罕见,以形容穆氏所唱之曲的美妙绝伦。“记得”两字点破似曾谙熟,作惊人语。有幸聆听这般罕见的好曲子,应是百听不厌,可诗人偏以“休唱”相劝。为何不能卒听?原来穆氏所唱的是德宗贞元年间的供奉曲,这首曲子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一听到这熟悉的曲子就能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刘禹锡在《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绝句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彼时改革者是如此的意气风发,团结一心,自从革新失败后,这些革新志士或贬或杀,几遭厄运,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数朝,昔日“群英”天南海北零落殆尽,如今能欣赏领会穆氏供奉曲意的人已经无多了。后两句写得沉痛凄然,字里行间充斥着对革新失败那种不堪回首的痛苦。
诗以一个贞元时的旧宫人的歌声为突破口,抒发了诗人多少今昔之感!对于一个历尽政治波折的诗人来说,穆氏的一曲歌声,最能触动他的记忆,今昔比照,无疑给尚未愈合的心灵上又增添了一种新的创痛。
佚名
赏析

叁/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织女,是古代传说中玉皇大帝的孙女,在诗中借指某位郡主。天河、云间,在这里都是指代帝王宫禁。这两句是写:一位姓穆的宫人年轻的时候曾经跟随自己的主人进入宫中,所以至今仍记得宫中一些最动人心弦的歌曲。用“第一歌”说明了此歌由于旁人不易听到,从而渲染了它的名贵,那它的好听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下文的劝女“休唱”埋下伏笔。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作者于贞元九年(793)和柳宗元等三十二人同登进士第,从此登上政治舞台。事隔二十多年,作者又听到了这位旧宫人穆氏唱起了贞元年间用来供奉德宗皇帝的美妙歌声。而眼前的场景却是,自德宗朝后,已历经顺、宪、穆、敬、文宗等好几代皇帝,朝廷政局屡经变迁,当年与自己并肩作战的贞元朝士已所剩不多。诗人心潮澎湃,于是劝这位歌者:不要唱了吧。读到此处,完全可以想见作者那激动的心情,今与昔的对比,生者与逝者的对照,多么让人痛彻心扉啊。
诗人以听歌入手,以“休唱”结束,个中原因发人深省。
作者以一位旧宫人穆氏作为描写对象,写出了她当年的生活经历。这位宫人的一曲“云间第一歌”,唤起了诗人的许多回忆。这样美妙的歌曲,只有在“随织女渡天河”时才学得到,侧面写出此歌的美妙动听。按照常理来推测,当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歌曲时,总是希望歌手继续唱下去,但诗人却是让宫人“休唱”。
“休唱”的原因,颇耐人寻味:美好的东西总是伴随着美好的过去,让人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也会回味无穷,但当现实不再美好,当一个人的回忆只会徒增痛苦时,昔日美好的东西又会令人不堪回首。那么,对于诗人来说,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呢?诗中提到“贞元朝士”。自唐以来,诗人们多以“贞元一朝”来代指中唐的中兴时代。
《容斋随笔》中有《贞元朝士》一则论此,曰:“刘禹锡《听旧宫人穆氏唱歌》一诗云:'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刘在贞元任郎官、御史,后二纪方再入朝,故有是语。”宋代汪藻始用“贞元朝士”之典。其《宣州谢上表》云:“新建武之官仪,不图重见;数贞元之朝士,今已无多。”汪在宣和间为官馆职符宝郎,上表时乃在绍兴十三四年中,其用事可谓精切。
洪氏解释仅取刘诗中时间久远、人事变迁之意,而刘诗中的“贞元朝士”正代表了他们这一政治集团,其中充满了他对政治失意的感叹。尤其是唤起之回忆中的故人已大都不在人世,物是人非,苍凉凄怆之感,一时涌上作者心头。这首诗含蓄隽永,尤其是末两句,把诗人的凄楚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