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写作那些事儿

《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这是鲁迅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是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的宣泄。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之中,鲁迅写完《狂人日记》之后,直接就瘫倒在地板上,周边散乱着的是他刚写完的文稿。

钱玄同来拜访鲁迅,看到鲁迅躺倒在地上,四周是杂乱的文稿,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心中惊慌,想要直奔鲁迅冲过去。鲁迅却摆摆手,示意钱玄同不要打乱了他完稿之后那片刻的释然与解放。

鲁迅写《狂人日记》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后的景象。

据说,当路遥为《平凡的世界》画下了最后的一个句号之后,他的第一个,就是将笔扔出窗外,然后洗了把脸,静静地看着镜中的自己,泪流满面。

而《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在写完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之后,两只眼睛突然发生一片黑暗,脑子里一片空白,陷入一种无知觉状态。

用他的话说:“仿佛从一个漫长而又黑暗的隧道摸着爬着走出来,刚走到洞口看见光亮时,竟然有一种忍受不住光明刺激的晕眩。”

如果说,做文章便如同十月怀胎,求得一朝分娩。那么在我看来,名家们的写作,怀的那一胎,恐怕都是如“哪吒”一般与众不同。

陈忠实与《白鹿原》

有的人写作殚精竭虑,似乎用尽了洪荒之力,自然就有人写作轻松快乐,把做文章当成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

比如说像马克吐温,写作的时候,就要驾一叶扁舟,泛舟海上,寻得一份安宁与享受。

而美国政治家兼作家富兰克林、法国剧作家罗斯唐则喜欢泡在浴缸里写作,因为这能够让他们绝对放松。

喜欢在写作时候寻求放松的,还有古龙。

都说古龙好酒嗜酒,平日里无酒不饮,无酒不欢。可是一旦写作的时候,古龙就绝不碰酒,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地,换上宽松舒适的衣服,梳理好双手的指甲……

这让我想起了古龙笔下那个准备进入一场酣畅淋漓大战,细细端详着陶醉着自己修长双手的李寻欢的模样。

当然,酒可以不喝,烟却不能不抽。据说古龙写作的时候,烟不离手,一个晚上可以抽两三包。

是不是好比如临大敌却手中没有飞刀的李寻欢一样,在写作的时候没有一烟在手的古龙,也一样会觉得六神无主?

古龙写作不喝酒,可是更多的名家写作,却非酒不可。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李白。据说唐朝有三杰:“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还有“李白的诗歌”。而这三杰的作品,都要在醉酒之后,方能见得真功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写作之前,比李白喝酒喝得更厉害的,还有王勃。

王勃在写作之前,有两件事情是非做不可的:磨墨与喝酒。磨好了一砚足够的墨水,然后就喝酒,喝个天昏地暗,喝个天荒地老,等到喝得天地颠倒了,就去抱着一床的棉被,蒙头大睡,然后又忽然醒来,铺上纸,提起笔,文不加点,一气呵成,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就此而成。

写完,弃笔,不再修改一个字,留下别人的惊叹声,顺便还留下了一个“腹稿”的美妙佳话。

王勃与腹稿

也有人说,其实王勃写作前喝的不是酒,是墨水。

喝墨水也好,这总也是中国文人写作的一段佳话。比如像王羲之小时候练字,据说就是馒头蘸着墨水吃的,《觉醒年代》里头,也重现了当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候,用粽子蘸着墨水吃,还赞叹着:“信仰的味道真甜”的故事。

国外的作家,写作就比较少饮酒,也少吃墨的,他们更多的是喝咖啡。

比如像巴尔扎克。

据说,巴尔扎克写作的时候总要大量地饮用咖啡,不加糖不加奶,喝一口就苦到皱眉头的那种。有时候,巴尔扎克写作忘记了白天黑夜,喝咖啡也就忘记了白天黑夜,常常一天喝了50多杯。

巴尔扎克曾经不无得意,其实也无可奈何地说过:“我将死于3万杯咖啡”。

后来,他一辈子传说喝了至少5万杯咖啡。

巴尔扎克和咖啡

“有多少作家,就有多少写作习惯。”

普希金喜欢在秋天的时候写作,福楼拜喜欢晚上通宵写作,而列夫托尔斯泰则喜欢在清晨的时候写作。席勒习作的时候,要在面前摆上一个烂苹果,海明威写作的时候,要站着写,而且还要一只脚站着写作。据说这样子,可以逼迫他尽可能简短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文章来。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据说也喜欢写得有速度。传说他最牛的时候,曾经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把12份稿子用不同的夹子夹在绳子上,一家写完了直接换另一家,10万字的长篇小说,他10天就可以搞定。

很久以前,记得看过这么一个故事:倪匡有一段时间为邵氏写剧本,约定一个星期交付一次。通常每周的周二,倪匡就把约定好的剧本写好了,剩下的四五天时间,他就去做吃喝玩乐的事情,等到最后一天才交稿。

因为太早交稿,怕被别人质疑快工出糙活。

倪匡和卫斯理

和倪匡同为香港四大才子的金庸先生,则喜欢写得慢一些。他嫌倪匡写得太快,说自己写稿写得慢,要一字一句都斟酌,所以一千字的稿,往往是改了又改,起码花两个钟头。

我们都知道,金庸先生的小说,写成之后,发表之后,甚至在天下华人世界家户喻晓他的小说之后,也还要再修改,所以金庸的小说,至今有着连载版、三联版和新修版三个不同的版本。

这也算是金庸先生对待写作精益求精的一种表现。

兰亭集序

“文章本天成,妙手而得之”。

有的时候,写作是不是也都精益求精得好呢?

传说,王羲之当年写兰亭集序时,是在喝醉的状态之下随意写出的一张草稿,所以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篇书法中间还有着许多涂改多次的痕迹。

后来,王羲之酒醒了,觉得写得有些潦草了,想要认认真真再写一篇,可是无论王羲之多认真多努力,却再也写不出超越,甚至是追及原来这张草稿的兰亭集序的书法水平了。

(0)

相关推荐

  • 古龙之死

    ​1980年,古龙与朋友在吟松阁喝酒,当时过来几位壮汉,为首的说:"古龙是吧,我们大哥请你过去喝一杯!"古龙喝完杯中酒,冷冷地问:"你们大哥是谁?" 那人回道: ...

  • 写作那些事儿

    我们都知道写作越来越重要,可以说这是个全民写作的年代,作者甚至多过读者. 这不是万人过独木桥,而是看谁能走得更久,不需要挤,时间自然会淘汰大批人,剩者为王. 写作路上总会碰见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变现问 ...

  • 2018年写作那些事儿

    有不少朋友说,从我的文字里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得到一些力量,真实有感染力,学到一些知识.当然也有不足点,厚重感有待提高. 关于写作.关于变现.关于出书.关于我2018年想做的那些事儿. 看到多位朋友20 ...

  • 全职写作那些事儿

    全职写作听起来是多么诱人,以至于听到很多人都在谈论何时能实现自由写作.前几天,我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位文友写了篇很长的文章,内容写她的梦想是四十岁后做自由写作者. 她的分析就是全职写作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来 ...

  • 谈谈写作那些事儿

    感觉现在写作者越来越多,似乎开启了全民写作模式,仅我所在的qq和微信写作群,算起来就有数七八千位写作者,有时感觉作者都比读者多,分享在群里的文章都压根看不过来. 1.有人在讨论,你们写作是为了什么呢? ...

  • 为什么说写作这个事儿不难?

    写稿会写脱发,改稿会改吐血.这是文字工作者的宿命. 本来快放假了,该聊点轻松的话题,但是峰哥不.遇到问题不指出,遇到人不拉一把,那是不负责任.老好人谁都愿意当,得罪人的事,也要有人干.只要出于公心,相 ...

  • 苏文子|《戏说写作那些事儿》

    <春天的故事>第二季全国大赛征文启事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由微信平台<文学百花园>.<小说大世界>联合推出,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 ...

  • 文人的那些事儿(太真实了)

    来源:现代散文网 其他平台转载请标注作者和来源 文人的那些事儿 康秀炎(河北) 写作 文人,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的人,因此文人得写点东西.写作美其名曰"创作",说白了就是" ...

  • 狼叔三少:写作那些事儿(小说)

    网络上,不管在哪个平台,也无论发什么领域的内容.只要同质化太严重,平台一般都会限制. 现在很多人都说,网络不好做了. 限制太多了. 我听了,反倒不以为然. 不是网络不好做了. 是大家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 ...

  • 米芾这封手札里,藏着宋朝文人那些事儿

    米芾存世诸帖中,我最喜欢的是致希声尺牍并诗帖,即竹前槐后帖.此帖用笔飞动中显沉着,率意中不逾矩,首字至末尾笔笔连动,浑然内敛,一气呵成,宛如天作. 米芾<竹前槐后帖> 米芾是皇帝奶妈的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