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蓬灰甲天下]灰蓬草,俗名水蓬,甘肃...
[甘肃蓬灰甲天下]灰蓬草,俗名水蓬,甘肃乡下多以蓬蓬草,沙蓬称之。灰蓬草几乎遍布整个甘肃境内,从东边的庆阳、平凉到西面的河西走廊,都可以见到它的生长踪迹。著名的西北师大植物学家孔宪武教授,在他的《兰州植物通志》一书中,将这种野生于甘肃荒漠、半荒漠地带的耐旱植物,列入藜科,灰蓬属。
藜科植物是一个大家族,据统计我国约有藜科植物四十八属一百七十种,灰蓬即其中的一芥草本,它枝桠茂盛肥厚,色泽深绿至墨绿,耐盐碱贫瘠、干旱缺水,只需得到很少一点水分便能茁壮成长,且碎细的种子随风飘散,生命繁殖力极为顽强。灰蓬草经过煅烧则完成“脱胎换骨”,甚至是华丽变身,由普通草木转变为石质的蓬灰石块。
甘肃农村历史上素有采集蓬灰草煅烧蓬灰石的习惯,蓬灰煅烧一般在深秋和冬季,这时于山坡、地头或荒漠中挖一圆形土灶坑,往灶坑中大量添烧半干枯的灰蓬草。土灶坑中不断厚积的草木灰,在高温下逐渐红软融合,其状如化开的铁水,烧蓬人手持硬木粗杠不停捣固。最后覆土掩埋,自然冷却后,便形成银、灰、褐、紫、黑五彩杂色,硬似矿石的蓬灰石块。
甘肃民间烧制蓬灰石的历史究竟有多久远,在正史里语焉不详,但在甘肃地方志中,却可窥探一斑。据清乾隆年间甘肃《甘州府志》记载:“水蓬,烧取其汁,以为蓬灰”。由此推断,甘肃的蓬灰煅烧历史,最晚当始于明末清初。旧时甘肃中部的干旱地区,如皋兰、靖远、永登、景泰、榆中、临洮等县及河西走廊广大地区,均盛产蓬灰,尤其皋兰所产蓬灰,以量大质优,闻名遐迩。
民国《甘宁青史略》中说,仅皋兰县“岁销省城附近一带约三四十万斤”。可以想像一下,昔日在黄沙古道,驼铃声叮当声中,甘肃特产蓬灰应市本省,行销全国的胜况。晚清的《陇右纪实录》中讲,兰州道衙门兴办洋务,在《开办洋胰子厂章程》一文中,详述了洋胰子的生产配方:蓬灰和以牛羊油脂、石灰水、碱面、白盐、香油等佐料,经过多次熬炼,始制成洋胰子供甘肃城乡人家使用。
甘肃蓬灰又和兰州牛肉面结下不解之缘,兰州牛肉面,为清末民初时兰州回民马保子首创。兰州牛肉面的独特处有三点,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面粉必须用蓬灰水和成咸软面才能充分体现出牛肉面的特殊风味。蓬灰水就是蓬灰熬制澄清的液体,用来代替碱水和面,这种天然植物碱的优良性能,运用在牛肉面中就是天生绝配。用蓬灰和面拉出的牛肉面,筋斗弹牙,柔韧绵长,黄润油亮,麦香中透着淡淡的一丝天然碱味。
有人说兰州牛肉面江湖日下,是不是和抛弃使用蓬灰有关?答案是肯定的,毕竟天然碱要远远优于化学碱,这就是古人讲琴瑟和谐的道理。当然牛肉面走上没落之路,也非使用蓬灰可挽回昔日的荣耀。兰州牛肉面三大独特之处其二是汤的熬制,现如今不煮肉,不熬汤的快餐式牛肉面馆比比皆是,美其名曰配送。牛肉面三大独特原素去其之二,仅剩下调味料的搭配仍在苦苦支撑局面,如此尚要向外夸口“一清、二黄、三白、四绿、五红”,着实有些言过其实了,那属于兰州百年牛肉面的历史。当然,从蓬灰扯到这等闲话,略有点儿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