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拥有4个首都的国家,靠石油一夜暴富,曾捐4亿助华赈灾
文/格瓦拉同志
“两京制”或“多京制”的现象,曾长期存在于中世纪许多国家,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缓解地区间的差异、促进交流,更有效的管理国家。但随着交通的便利、管理技能的提升,大多数国家已经废弃“两京制”或“多京制”,只保留一个首都。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当今世界仍有一些国家保留着两个或以上的首都,其中沙特因拥有4个首都而“傲视群雄”,堪称全球首都数量最多的国家。
沙特阿拉伯行政区划图
沙特,全称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上,北邻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东隔波斯湾与巴林、伊朗相望,并与卡塔尔、阿联酋接壤,东南与阿曼交界,南接也门,西隔红海与厄立特里亚、苏丹、埃及相望,国土面积约22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355万,首都是利雅得。沙特是个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本国公民约占62%,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在这里简单普及一个有趣的小知识。利雅得虽然是沙特的首都,但并非唯一获得“首都”称号的城市,除此之外,位于西部沿海地区的麦加被确定为宗教首都,第二大城市吉达因为是沙特外交部和外国使馆所在地,因此被确定为外交首都,而位于西部盖兹旺山上的避暑胜地塔伊夫,则因是王室在夏季处理政务的地方,因此被确定为夏都。由此一来,沙特实际上拥有4个首都,并且在全球唯此一例。
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疆域图
沙特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亦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早在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但在7世纪中期以前,始终以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并未建立国家。632年,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创建,巅峰时疆域跨亚非欧三大洲,面积约1340万平方公里,直到1258年才被蒙古灭亡。阿拉伯帝国灭亡,沙特红海沿岸地带(汉志)被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占领,内陆地区则回归部落分治的状态中。
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汉志因此成为其属地,时间长达400余年。1750年,贝都因的酋长穆罕默德·伊本·沙特在内陆地区(内志)的德尔伊叶建立酋长国,其子孙经过百余年的征战,并借助于英国人的力量,终于在1926年完成对内志、汉志两大地区的征服,并建立王国。1927年5月20日,沙特摆脱英国人的控制而独立,并在1932年9月22日正式宣布完成统一。
沙漠城镇
沙特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并且境内没有永久性河流或湖泊,淡水资源非常缺乏。由于沙特常年干旱少雨,全境大部分都被沙漠或高原所覆盖,仅在东部地区和红海沿岸分布着一些平原,但耕作条件却相当差。如今,沙特可耕地面积约350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1.6%),主要依靠淡化海水或地下水来种植粮食、水果或蔬菜,粮食自给率、农业产值都很低,无法养活国民。
值得庆幸的是,沙特境内的资源非常丰富,完全具备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截至目前,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64亿吨(居全球第2、亚洲第1),天然气8.2万亿立方米(居全球第6),原油产量超过800万桶/日,而金、铜、铁、锡、铝、锌、磷酸盐等矿藏的储量也相当丰富,堪称坐在“聚宝盆”上的国家。除此之外,沙特周边海域还富含珍珠、渔业资源,除满足本国需求外,还能出口国外。
全球最大的陆上油田-加瓦尔油田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沙特能够有效地开发、利用上述资源,如果执政者真心实意的想发展经济,那么它完全有可能步入富裕国家的行列,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建国前后的漫长岁月里,沙特的经济长期依赖游牧业、采珠业和渔业,由于受气候影响很大,因而产量极不稳定,一旦遇到灾年减产,便很可能无法换取足够的粮食、生活用品,彼时国民便会陷入困顿当中。
从1938年开始,沙特境内陆续勘探出一些储量惊人的油气井,其中便包括迄今为全球最大的陆上油田-加瓦尔油田(储量超过700亿桶),使得该国一跃而成为全球石油大国。然而,负责勘探、开采油气资源的公司-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简称“阿美公司”)长期被埃克森、美孚(1999年与埃克森合并)、雪佛龙、德士古等美国大型石油公司所控制,油气销售收益亦被它们所垄断,但沙特却难以分享“红利”。
沙特阿美公司工人正在作业
为改变这种极度不合理的状况,从上世纪60年初开始,沙特政府便与美国各大石油公司进行坚决的斗争,最终在1974年完成对阿美公司的控股,并在1980年实现全部国有化。在实现对阿美公司的控股后,沙特政府积极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独立进行石油开采、加工和销售工作,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极大提升国家财政收入和民众生活水平。
虽然数次遭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地区局势动荡的影响,使得沙特的油气产量、收益起伏不定,但时至今日,石油、天然气产业依然是沙特的头号支柱产业,其收入占GDP总值的42%、财政收入的87%。依靠石油、天然气产业带来的滚滚红利,沙特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文教卫生、军事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先前封闭落后的社会面貌,增强了国家实力。
利雅得夜景
但是,石油、天然气毕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终究有被开采殆尽的那一天。因此,为摆脱过度依赖油气产业所带来的风险,沙特政府近年来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多元化战略,在2016年提出“2030愿景”和“2020国家转型规划”,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基础工业和金融、制造、旅游等行业,并取得相当不俗的成就。总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沙特的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沙特2018年人均GDP高达23219美元(约合162533元人民币),远超发达国家最低标准线(12055美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9年度人类发展指数,沙特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36位,比中国还要高49位,属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对于一个现代化建设不到50年的落后国家而言,堪称奇迹。
汶川地震后的景象
最后说一个题外话。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沙特政府向中国捐赠5000万美元的现金和1000万美元的物资(约合4.2亿人民币),帮助我国抗震救灾。这笔捐款数额之大,足足是排名第二的加拿大的2倍,更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120倍。仅此一点,可以看出沙特对中国真是够朋友,足以令国人感动。
参考书目
陈沫 :《列国志:沙特阿拉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王铁铮、黄民兴:《中东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