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让自己的孩子努力,却不希望别人家孩子努力

不知道从何时起,“内卷”这个词流行起来了,“教育内卷”更是批评当前“衡水教育模式”的一个热词。虽然这个词很热,但并非人人理解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人云亦云者多。我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所以就对这个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究竟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资源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竞争烈度的逐渐加剧,参与竞争者得到的成果并不会增大,反而会受到激烈竞争的伤害。其实内卷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教育,它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资源稀缺,内卷就不可避免。

“衡水模式”究竟是否加剧了河北教育的内卷化?批评者言之凿凿,但批评者都是衡水教育模式的局外人,他们的依据往往就是“百度”信息和“知乎”说法,他们虽然“没有调查”,但笃信自己“就有发言权”。

其实,只要高考存在名额限制,“教育内卷”现象就不可避免。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当年读高中时,晚上学习到后半夜是常事,老师基本不管,但有时会善意提醒:该睡觉去了,不要太晚,明天还得上课呢。话虽不多,我们心里还是有一定被体贴、被关心的感觉。那时的“教育内卷”现象分布于各个学校、各个班级,没有集中体现在某一个学校。那时河北省大中专以上一共才招收三万人左右,竞争烈度可想而知。要说拼,衡中的那些学生根本拼不过当年的我们。衡水系民办学校的出现,实际上就是把这些散落在各个学校努力学习的孩子们集中起来,规定好了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对时间实行了精细化管理罢了,保证了学生们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所以我根本就不认为衡中模式加剧了河北教育的内卷化,反而认为衡中模式起到了防止教育内卷化天花板的作用。

我愿意相信批评者是抱着一种“心怀天下”的良知而批评衡中模式,但事实也并非完全如此。有一个朋友说我是衡系学校的托,整天鼓吹衡系民办高中如何厉害,衡系无限制地压榨学生的是时间,有什么好的!按正常思维这位朋友应该断然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衡水上学的,但事实上他曾努力想让孩子去衡水读书,最后是否去了我不知道。口心不一,越骂就会越生气,我真心希望这位抱有“想让自己的孩子努力,却不希望别人家孩子努力”心态的朋友和有类似心态的朋友们调整好自己,积极向上地面对竞争、参与竞争,即使在竞争中失利,也不至于影响身体健康。

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衡水教育模式没有加剧河北教育的内卷化,反而是防止教育内卷化加剧的天花板的作用。欢迎留言评论。

关注“古至今”,获取更多教育资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