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2、37章 无名之朴

32章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The Dao,considered as unchanging ,has no name.

Though in its primordial simplicity it may be small,the whole world dares not deal with  it as a minister.

If a feudal prince or the king could guard and hold it ,all would spontaneously submit themselves to him .

Heaven and earth unite together and send down the sweet dew ,which ,without the directions of men,reaches equally everywhere where as of its own accord.

As soon as it proceeds to action,it has a name.when  it once has that name,men can know to rest in it.

When they know to rest in it,they can be free from all risk of failure and error.

The relation of the Dao to all the world is like that of the great rivers and seas to the streams from the valleys.

37章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The Dao in its regular course does nothing for the sake of doing it ,and so there is nothing which it does not do .

If princes and kings were able to maintain it ,all things would of themselves be transformed by them .

If this transformation became  to me an object of desire ,I would express the desire by the nameless simplicity.

Simplicity without a name .

Is free from all external aim.

With no desire ,at rest and still.

All things go right as of their will.

重点词句解析:

1、道无名、无为,物自宾自化,人知止,无欲,天下自定。

知止而后有定,儒家《大学》里讲知止有定放在修身这一环节,老子的知止有定,是天地之间的运行有度有章,天下的一片安定状态,老子是在天道下附带讲人道,所以,老子才会说万物皆是刍狗,儒家是人道里面包含天道,但出发点和立足点还是人道,两者的境界格局不一样,一个是从人到天,一个是从天延展到人,所以道家阴符经里第一句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不过相同点在于,老子这里提到“侯王”,孔子的“君子”,都有一个统治者的身份对应,在他们的时代,大概还不能想象除了君王统治之外的其他国家治理形式,要想实现他们的理想国,即使不满足于当时的统治者,却依然不得不建立用于教育当政者的治国理论,他们着力劝说的对象,还不可能是平民。

一个孩子如何能实现自宾,自化,自定?关键在'自“,让她找到那个”自己“的”自“,因为这个才是她的道,我们要对她们有一种无名的认识,没有界定、没有标签,没有未来预设,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玄德。

2、“朴”是这两章的核心概念,什么叫朴?“朴散则为器”,跟“化而欲作”是一样的,见素抱朴,“朴之为物,以无为心”,不是很好理解,就是一种最根本最原始的道的状态,有了它,人就可以去欲,大概就是“无”,物作为“无名”之物的状态,给万物命名(始制有名)是欲望的开始,无节制的将“无”变成“有“就是欲望蔓延的过程。所以,“朴素”是个蕴含道家根本思想的词。

到底哪些是“名”?一个新的概念,一个网上卖的爆款,一个当季的流行款式,这些都是“名”,“抱朴”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应该要怎么操作呢?就是要认识自己的真实需求,洞悉一些需求其实是伪需求,做减法的基础是想明白,看透,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这一点佛家研究比较深入,还有戒律这些切实可行的法子来帮助你。

这已经是一个“有”的世界,回不到真正无的状态,个人要回到“朴”,需要有很多自我建设和修行。

可以试着看一看,哪些东西是你一直放不下的?亲人,尤其孩子,这是情,工作,这是名,金钱,这是利,自己的容貌身材,这还是名,在乎她人眼睛里的那个我,有在乎的人和事是幸福的,总比生无可恋好了太多,但要学会扯脱,很多东西到最后可能都是个“求而不得”的结果,“不欲”不是没有欲,是尽力以后不再勉强。(今天的飞鸟集第一首说,生命向世界找财富,向爱找价值,也是一种理解)

3、不欲则静

人要静下来太难了,公园里,都要到人迹罕至的黑夜来临,才听得见蝉鸣,你的心声一直都在,但你经常听不见,因为被其他声音盖住了,如何才能静,就是要减少周围声音对你的影响,苏格拉底说,他一直都能听到自己的“精灵之声”,而我们普通人从不相信有精灵。

静,需要我们能看到恬淡虚无的安适,享受寂寞的高级安宁,以及可以无所为的自在安心.

4、天地相合,以降甘霖。

这几天看河南的水灾,很郁闷,有时候会问“天道呢?”,道在哪儿呢?天道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天灾?

甘霖,这已经不是甘霖,北京下雨这么多天,只有今天出了太阳,天气干爽,早上阳光照进屋里,晒干了衣服,我觉得阳光才是甘霖。

“甘霖”是稀有品,任何稀有品都是“甘霖“。

我的心理状态不对,但也是普通人的想法,每逢大事,怨天尤人,时代的一粒沙,就是个人的一座山,但这个人却总不免要问,为什么这座山让我来扛?不知道,回答不出来,佛家会说有前世业,不信的人怎么办?有其他解释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这句话,我们人类看一片草地上的草,有区别吗?还不是相踩哪里就踩哪里?

天地相合,才有天下的甘霖。

父母相合,才有儿女的甘霖。

师生相合,才有教育的甘霖。

身心相合,才有人生的甘霖。

《飞鸟集》

33Life finds its wealth by the claims of the world,and its worth by the claims of love.

因着世间的需要

生命才成为财富

因着爱,生命才变得有价值

34 the dry river-bed finds no thanks for its past.

枯干的河床

没什么好感谢当年

当现在变得糟糕时,我们便会全盘否定从前的一切,人类就是容易这样,在灾难面前把人生变成一出绝对的悲剧。

(0)

相关推荐

  • 还原版《道德经》第九章:道亘无名

    还原版<道德经>第九章全文如下: 道亘无名. 仆唯妻,天地弗能臣,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俞甘露.人莫之命,天自均焉. 贻折,有名. 名亦既有,天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贻痺. 道之在天下, ...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二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二章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之,知之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29章 去甚 去奢 去泰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英文翻译: If anyone should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第30、31章 不祥之器

    30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3章 自知自胜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He who knows other men is discerning (有眼力的,有洞察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4、35章 生命的节奏

    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all pervading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6章 聪明不如微明

    将欲将于翕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举之: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以上内容都是在讲对立转化,事物因为有对立转化才有变化,体现为无常性,佛家的空性,在悲观时有希望,在得意时不忘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38章 上德、仁德与福德

    原文3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52章 本与末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阅读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53章

    分句53章  阅读笔记: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介然有知,意思是倘若我稍微知道一点内容,我就想着我要去追大道,这样是很可怕的,这个怎么理解?我追求大道难道有错吗?当然不是.我理解这其实是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54章 善建善抱者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