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筹码越集中,股票的上涨概率越大

本篇文章既不是道理,也没有规定,只不过“道听途说”,就将这个话题拿出来和大家聊一聊。这篇文章偏技术派一些,和企业价值研究关系不大,不涉及企业的具体分析。

我们今天以大家所熟知的主力资金为切入点,以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为例,来探讨一下:

股东人数变动和股价上涨是不是有一定的联系。

一、庄家、主力和机构的区别

在股市中,“庄家”这个词经常被人提起,因为对散户而言,庄家往往有着对某个股票操控的实力,虽然理论上来讲操作股价是违法的,但是庄家手中的筹码足以撼动整个市场。

由于庄家往往是隐秘的、与散户相对立的,所以找庄家、跟庄家、赢庄家成为股民最甜美的梦想,之一。

总结下来,庄家一般有以下四个特点: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机构投资者、私募基金等均是庄家中存在的重要力量,它们如果不是庄家的话便可以称之为主力,即没有达到控盘的程度但持有了一定量的股票。

因此,我们知道主力对股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主力资金流向企业的时候,企业的股票价格通常是明显上涨的;而主力资金流出的时候,股票价格将很可能是下降的,但发展向上的企业涨幅往往会覆盖掉跌幅,因为除了主力之外,也会有散户的力量加入,从而推高了短期的股价。

当然,主力并不是影响股价的决定因素,机构资金为何流入这个企业就推动了股价的上涨,其根本原因在于看到了股票的投资价值。

二、主力资金对股价的影响

道理讲起来很明白,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一下。

近两个月以来(2021.3.22-5.21),A股4000多家企业中资金净流入金额最多的三家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五粮液、歌尔股份,分别为74.1亿元、51.75亿元、51.31亿元。

由此看到这三家企业在近两个月的涨幅(取开盘价计算)均超过了10%。

两个月的时间区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一方面,与2021年以来累计的净流入资金相比,三者近两个月的净流入资金均是增加的,说明这两个月的净流入资金要大于自年初以来的流入资金,因此近两个月的股价涨幅比之前1月初至3月22日的涨幅要好,这点从股价涨幅中均可以获得求证。

且歌尔股份近两个月的净流入资金增长最多,它的涨幅也最大。

另一方面,与更长时间的区间相比或近一个月相比,主力资金净流入对股价的影响我们却并不能预测明白,因为我们无法得知主力的仓位以及主力下一步的动作。

我们每天都会看到“主力资金流入的前十大股票、主力资金流出的前十大股票”这类消息提示,但好像看了也白看,如果你想知道其中规律的话应该将很长一段时间的资金流向甚至各机构的持股比例变动拿出来进行分析,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自行研究。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同花顺问财)

在查数据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在2020年年初至今,近一年半的时间里,A股资金净流入最多的企业是仁东控股,有214.05亿元,但我们看到仁东控股股价经历了大起大落,这说明主力资金不仅在坑害散户,且自己把自己也“埋”了。

据有关消息称,疑似在仁东控股坐庄的李某,不仅坐庄失败、提前败露,还被刑拘了。

不得不说,脱离股票基本面而上涨的企业,背后很有可能是有一个“恶庄”。

三、关于筹码集中与股价变动的规律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角度去讲,一个是已知不好的企业,一个是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1、以仁东控股为例(不好的企业)

由仁东控股股价变动可知,企业是在去年11月下旬开始暴跌的,在此之前股价一直呈持续上涨趋势,而相对应的去年三季度末之前,仁东控股的股东人数很少、机构持股比例高(2020年三季度末机构持股比例为52.94%)。

这点从下图中可以看到。

但在2020年12月31日统计的时候仁东控股的股东人数出现了大幅增长,这无疑是散户在增多,紧接着我们可以看到在股东人数增长的过程中,仁东控股的股价变动实际是下滑趋势。

就算我们不考虑股价在下跌的过程中出现散户大量接盘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到:

在2020年年末~2021年一季度末,股东人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它的股价其实没有太大增长(下跌后反弹,幅度均不大)。

2、以宁德时代、五粮液、歌尔股份为例(好的企业)

这三者应该算是我们口中的“好企业”了。

但我想讲细一点,就挑一个自2020年至今股价相对波动最大的吧——歌尔股份。

不得不说,在歌尔股份上涨的时候,有不少散户丢了筹码,尤其在2020年Q1-Q2之间,散户“无脑”卖出的现象较为明显;

而在2020年Q4~2021Q1之间,股价在下降,散户的占比却多了起来,机构持股比例在下降。

我其实也不能参透主力具体操作的时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现象是有一定规律的,反而可以劝导大家在买卖股票的时候慎重决定,以及做一个长期价值投资者。

四、总结一下

总的来看,我们认为关于“筹码越集中,股价上涨概率越大”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想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机构投资者往往比散户拥有更多的“先天性”优势,它们比我们要聪明一些。

这让我想起了昨天我一个券商朋友说的话,他说:“几乎所有的研报都是分析一通然后说这个行业非常有前景值得投资。”

而我想说的是,那些深度研究报告其实是有价值的,关键你要融入自己的思考,不能让它牵着鼻子走,要借鉴研报中所提到的关于你无法理解的它的产品、技术以及与同行业企业对比的信息。

很多行业都不错,但有的行业增速快,有的行业增速慢;

很多产业都不错,但有的产业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好,有的就不好;

很多企业都不错,但有的企业就是比另一个企业差。

这些不仅仅涉及到企业的基本面,还有从财务分析中我们能印证的东西。

我好像说跑题了,但总之就是以上思考仅供借鉴,切莫盲目信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