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知识:古书旧注(一)
现存主要古籍,前人大都作过注解。我们现在阅读古书离不开前人旧注。有些文字艰深的作品,如果没有前人的注释,今天是很难看懂的。而且,古人关于字义的解释,有些就保存在古书的注解里。像《经籍纂诂》这样的字书,本来就是把各种古书的注解集中起来而成的。所以,学会查看和利用古书的旧注,对于我们阅读古代作品来说是很重要的。
最早给古书作注解的是汉朝人,以后历代都有人继续这方面的工作。由于语言的发展等原因,先秦的作品传到汉代,汉代人已经不能完全读懂了,因此有人专门为古书作注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前代人作的注解后代又看不太懂了,因此有人又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解释原文的文字叫“注”,既解释原文、又解释“注”的文字叫“疏”或“正义”。注、疏文字通常是用双行小字排在原文下边。如:
1.天行有常(天自有常,行之道也)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吉凶由人非天,爱尧而桀恶也)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谓桑农)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备谓使人衣食足动时谓劝人勤力不失时亦不使劳苦也养生既备动作以时则疾疹不作也)(《荀子·天论》杨倞注)
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索隐:王劭按。董勋答礼曰。职高者名禄在上。于人为右。职卑者名禄在下。于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正义:秦汉以前。用右为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3.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注:明大之不游于小。非乐然。疏:絷,拘也。陷阱狭小。海鳖巨大。以小怀大。理不可容。故右膝纔下而已遭拘束也。(《庄子·秋水》郭象注、成玄英疏)
古代不像现在这样,有一套完备的标点符号。先秦大概没有任何作标点的符号。汉代始有“句读”的说法,语意完了叫“句”,语意未完叫“读(dou,四声)”,用“、(zhu,三声)、亅(jue,二声)”作标志。以后又有圈号(。)、圆实点号(·)。
分别用时,圈号、圆实点号和长实点号(、)既用在句中,也用在句未;配合用时(长实点号只和圈号相配,不和圆实点号配合),圈号在句末,长实点号在句中,相当于现在的顿号(、)、逗号(,)和冒号(:)。
圈号、圆实点号、长实点号都是用来断句的,是点的符号。此外还有标的符号,如“〇、两个圈、⊙、△”等。“〇”用在注文中,表示它前后注释文字的内容有所不同:注音和释义之间、释义和评点之间,常用“〇”隔开。“两个圈、⊙、△”加在字旁,表示“特别提出”的意思,是评点的一种方式,等于现在的着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