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白术
一、典籍摘要
《名医别录》:“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暖胃,消谷,嗜食。”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甘,温,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甘,性温无毒,入脾经。除湿利水道,进食强脾胃。佐黄芩以安胎,君枳实而消痞。止泄泻,定呕吐,有汗则止,无汗则发。土炒用。
白术甘而除湿,所以为脾家要药,胎动痞满吐泻,皆脾弱也。用以助脾诸疾自去,有汗因脾虚,故能止之。无汗因土不能生金,金受火克,皮毛焦热,既得其补脾,又藉其甘温,而汗可发矣。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
《医学启源》: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本草汇言》: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
《珍珠囊》: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止泻利,消足胫湿肿,……得枳实消痞满气分,佐黄芩则安胎清热。
《大明本草》:“利小便。”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温,味甘,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术性温,禀天阳明之燥气,入足阳明胃经;味甘无毒,禀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
风寒湿三者合成痹,痹者拘挛而麻木也。盖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也。死肌者,湿邪侵肌肉也;痉者,湿流关节而筋劲急也;疸者,湿乘脾土肌肉发黄也,皆脾胃湿症。术性甘燥,所以主之,胃土湿,则湿热交蒸而自汗发热;术性燥湿,故止汗除热也。
脾者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湿,则失其健运之性而食不消矣;术性温益阳,则脾健而食消也。煎饵久服,则胃气充足,气盛则身轻,气充则不饥,气纳则延年,所以轻身延年不饥也。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要含苍术酮、茅术醇、苍术内酯、双白术内酯等,另含东莨菪素、甘露聚糖以及多种氨基酸。
作用:本品有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胃肠运动、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利尿等作用。
药理:①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不仅增加水的排泄,也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而且钠的排泄还胜于水的排泄,它也不影响垂体后叶激素的抗利尿作用,故白术利尿,可能续发于电解质重吸收的减少。②有降血糖作用。③有强壮作用,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及肌力增强。④有抗血凝作用。